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胶质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其本质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是编码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的核心成分,其表达受转录和翻译层面的调控。SLC7A11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铁死亡介导胶质细胞增殖、侵袭和放化疗抵抗。深入研究SLC7A11将为胶质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氧化性应激 化放疗 SLC7A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脑胶质组织和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1)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标本56例,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另外收集同期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时切除的坏死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脑胶质组织和对照脑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2)除了上述56例脑胶质患者,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例病毒性脑膜炎、4例细菌性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5例癫痫和3例偏头痛患者及3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结果(1)Western blotting、RT-qPCR检测结果显示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胶质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脑组织,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级和Ⅱ级脑胶质中,首发组与复发组间脑胶质APP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中,复发组脑胶质APP mRNA的表达均高于首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癫痫和偏头痛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脑胶质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者,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组织和胶质患者脑脊液中APP呈高表达,其含量与脑胶质病理等级有关,脑脊液中APP表达量可作为早期筛查脑胶质患者的新方法。

  • 标签: 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胶质瘤 脑脊液 胶质瘤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脑胶质患者100例,术中获取脑胶质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组织中Tregs、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IL-17表达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Tregs、Th17细胞、IL-10、IL-17与脑胶质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组织中Tregs和IL-10 mRNA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Th17细胞和IL-17 mRNA较癌旁组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5±3.28) ×106个比(5.73±2.26)×106个,(0.73±0.23)比(0.53±0.26),(8.47±3.08)×106个比(10.75±2.91)×106个,(0.78±0.12)比(0.91±0.17),t值分别为9.34,5.38,5.76和6.25,P值均<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s、Th17细胞、IL-10、IL-17 mRNA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脑胶质患者中Tregs、Th17细胞、IL-10、IL-17 mRNA表达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Ⅰ-Ⅱ级的脑胶质患者比较,WHO Ⅲ-Ⅳ级的脑胶质患者Tregs和IL-10 mRNA显著增高,而Th17细胞和IL-17 mRNA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9±1.87)×106个比(9.86±1.76) ×106个,(0.63±0.21)比(0.84±0.19),(8.98±1.80)×106个比(8.02±1.78)×106个,(0.87±0.18)比(0.70±0.22),t值分别为2.11,5.22,2.68和4.20,P值均<0.05)]。脑胶质组织中Tregs、IL-10mRNA与原发癌灶直径明显正相关,Th17细胞、IL-17 mRNA与原发癌灶直径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4、0.32、-0.27、-0.43,P值均<0.05)。结论胶质组织中Tregs及IL-10高表达,Th17细胞及IL-17低表达,且Tregs、IL-10 、Th17和IL-17表达量与脑胶质WHO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

  • 标签: 脑胶质瘤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因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脑胶质的应用已超半个世纪,大量研究得到一致结论,该疗法微创安全有效。脑胶质因较少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更具备形成新治疗模式的潜质,但是由于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样循证医学高级别的证据,难以确立放射性粒子治疗在脑胶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研究缓慢的原因为颅脑结构的特殊性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复杂性,无论是神经外科、肿瘤科、介入科,还是影像科医师,单独完成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手术,均因遇到不同的技术瓶颈而难以开展。因此,建立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规范与共识,有利于解决该治疗方面的技术瓶颈,形成相对统一的治疗流程与规范,从而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使更多脑胶质患者获益。本文主要基于放射性粒子治疗脑胶质技术建立起治疗规范与共识,主要涵盖了共识形成的基础,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脑胶质物理学基础、临床应用及治疗流程等。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神经胶质瘤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损伤诱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遗传学等方面都不同于凋亡、自噬和坏死等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在神经胶质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诱导胶质细胞铁死亡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策略。本文对铁死亡的相关基因xCT、Nox4、NCOA4、BECN1在神经胶质治疗中的作用及中药在神经胶质中对铁死亡的治疗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神经胶质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 标签: 铁死亡 神经胶质瘤 基因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序列上保守性差,功能上具有一定保守性[1]。

  • 标签: 胶质瘤 LncRNAs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胶质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易复发且预后较差,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不理想。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兴的低毒性实体肿瘤治疗方法,其技术基础是在特定区域形成抗肿瘤电场,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诱导复制应激、诱导自噬及凋亡和抑制DNA损伤修复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其死亡,且对静止期正常细胞没有影响。目前肿瘤电场治疗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胶质,正逐步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已有多项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电场治疗对胶质细胞存在抑制作用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率,文章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肿瘤 光化学疗法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多数胶质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仍有复发,且常伴生物学恶性进展,需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对胶质的发展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细胞焦亡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炎性死亡而抑制胶质发展;另一方面,焦亡所释放的炎性介质会促进形成适应肿瘤细胞生长的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胶质细胞增殖。为了进一步了解细胞焦亡对胶质发展的影响,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焦亡与胶质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胶质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焦亡 程序性死亡 信号通路 肿瘤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多发脑胶质122例及单发脑胶质183例。多发脑胶质中男74例,女48例,年龄18~83(53±13)岁;单发脑胶质中男104例,女79例,年龄10~84(51±14)岁。采用基于标准空间的病灶分析方法构建多发脑胶质空间分布频次热图,观察其白质受侵犯的部位特征。与单发脑胶质组相比,多发脑胶质组空间分布更多出现在室管膜下区、胼胝体区及扣带回(P<0.001),多发胶质白质受累区更为广泛,以连合纤维(胼胝体体部,P<0.05)和联络纤维(扣带、穹隆,0.05<P<0.10)区受累频次更多。多发脑胶质的大脑空间分布及白质受侵具有一定的部位特征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多发 空间分布 白质 脑图谱
  • 简介:摘要胶质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与成人相比,有些肿瘤尽管在形态学上与成人表现相似,诊断名称也一样,但却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儿童的脑胶质绝非成人的“微缩版”。2021年末发布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相当重要的修订之一就是将儿童常见的一些弥漫性胶质单独区分开来,并进一步分成了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和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两大类。而分类的依据除了组织学形态和临床特点,更多地包含了分子特征。因此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分子病理诊断对儿童胶质诊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microRNA-137(miR-137,微小RNA-137)在许多肿瘤中特别是神经胶质中表达异常,其通过靶向调节CDK6、Rac1、MRGBP、Notch1等基因以及PTP4A3、FOXK1基因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代谢、周期调控、侵袭及患者预后。该文章重点讨论miR-137在神经胶质中的几种特殊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了miR-137的潜在功能,为神经胶质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miR-137 神经胶质瘤 靶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恶性神经胶质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1月行恶性神经胶质(Ⅲ~Ⅳ级)手术切除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加放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抗丸。随访1~2年,记录患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97.92%(47/48)、68.75%(33/48)]高于对照组[80.77%(42/52)、42.31%(22/52)](χ2值分别5.847、7.051,P值分别为0.016、0.008);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23.94±13.12)个月比(15.82±8.65)个月,t=3.63]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得到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1.13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2.00个月,2组中位生存期、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KP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丸辅助治疗可提高恶性神经胶质术后患者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抗瘤丸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存状况
  • 简介:摘要热休克蛋白47(HSP47)主要参与调节肿瘤微环境(TME)中胶原蛋白的折叠、分泌和成熟,并在人类癌症中广泛扩增。HSP47已被证实在多种颅外肿瘤中过表达。在胶质中,HSP47的表达量与胶质的分级相关,参与胶质的增殖、侵袭、血管形成、免疫调节,并对胶质的TME进行调节,促进胶质干细胞的存活,可能与胶质的异质性有关。文章对HSP47在胶质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HSP47对胶质的增殖和侵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热休克蛋白47 胶质瘤 血管形成 免疫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脑恶性肿瘤,标准治疗是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但疗效并不理想。质子和碳离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优于光子放疗疗效和生存质量。然而,质子与碳离子治疗应用于胶质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将就质子与碳离子治疗成人胶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胶质瘤/质子疗法 胶质瘤/碳离子疗法 现状与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列线图护理预测模型分析脑胶质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4例脑胶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留出法分为训练集(234例)和验证集(70例)。以意识模糊评估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将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分析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脑胶质术后谵妄预警模型。利用校准曲线和ROC曲线分别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评价预测模型精确度和区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4.089,95%CI=1.898~9.103,P<0.001)、糖尿病(OR=2.825,95%CI=1.316~6.186,P=0.008)、高血压病(OR=2.176,95%CI=1.041~4.587,P=0.008)、吸烟(OR=2.432,95%CI=1.063~5.648,P=0.036)、既往癫痫发作史(OR=4.457,95%CI=1.924~10.689,P=0.001)、肺功能差(OR=2.452,95%CI=1.132~5.374,P=0.02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 >7分(OR=3.394,95%CI=1.591~7.456,P=0.002)焦虑或抑郁(OR=2.746,95%CI=1.285~5.976,P=0.010)和手术时长>4 h(OR=2.731,95%CI=1.255~6.062,P=0.012)是脑胶质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护理预警模型,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0.852,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0.914。结论脑胶质术后谵妄护理预警模型能有效预测脑胶质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脑胶质患者60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比较术前、术后14 d和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不同病理特征CTC阳性率;不同预后CTC阳性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9~45个月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分析函数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脑胶质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术后14 d和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低于术前(F=3.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CTC阳性率低于术后14 d(χ2=5.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1.047、0.012,P>0.05);Ⅲ~Ⅳ级CTC阳性率阳性率高于Ⅰ~Ⅱ级(χ2=15.2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60例患者随访9~45个月,随访时间(24.63±6.97)个月,总生存时间(21.87±4.56)个月,随访末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41例。预后不良组CTC阳性率(85.37%)高于预后良好组(15.79%)(χ2=27.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和CTC阳性为影响脑胶质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CTC在脑胶质中呈高表达,且与病理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脑胶质瘤 脑脊液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反相位成像在胶质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行MR同反相位增强成像,在同反相位图像上计算胶质实体部分信号下降比率(signal loss ratio,SLR),比较高级别胶质(high grade glioma,HGG)和低级别胶质(low grade glioma,LGG) SLR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LR值的分级效能。结果HGG的SLR值高于L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R鉴别HGG和LG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95。结论同反相位成像能帮助进行胶质的分级,且简便易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胶质瘤 分级 磁共振成像 同反相位成像 信号下降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脑胶质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院内的180例脑胶质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

  • 标签: 脑胶质瘤 心理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