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座大型铸铜雕塑屹立在邯郸市车站广场中心。红色花岗岩的基座上,是一位古代骑马持弓的将军——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赵武灵王。基座正面是河北省著名书法家黄绮题写的贴金大字"胡服骑射"。雕塑的设计、制作者是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军。公元前403年,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86年,赵由晋阳迁都于邯郸。公元前325——299年,武灵王为赵国国君。当时,赵国东有强邻齐、中山,西有楼烦、

  • 标签: 胡服骑射 车站广场 赵武灵王 铜雕塑 红色花岗岩 邯郸市
  • 简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的紧张局势成为武灵王说服朝臣宗室胡服骑射的重要理由。通过武灵王与反对派的辩论,不仅可以看出他务实、功利的思想特征,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即是否有利于“当下”,是否有利于国家迅速强大的预期。这是战国时期功利思潮背景下时人心中“当下”重要性的直接表现。

  • 标签: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功利 礼法
  • 简介:在战国七雄的政治改革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独具特色。当时社会上弥漫着“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观念。赵武灵王不以华夏自居,不以夷狄为贱,顶住世俗的压力,排除异议,率先突破夷夏之防,坚定地推行“胡服骑射”,开创了华夏民族主动学习夷狄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使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头等强国。它功著当代,泽被后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夷夏之防
  • 简介:一、早期的三晋民族文化交流三晋地处我国南北要冲,是联结中原和北方两大文化区的枢纽地带。所谓中原文化,是指华夏仅)民族的农耕文化;所谓北方文化,则是戎狄(胡)各族的游牧文化。自远古以来,中原和北方各民族间的交往就异常频繁,不同民族文化兼容并存,交相辉映,构成三晋古代文化最显著的特色之一。

  • 标签: 民族融合 古代文化 三晋 胡服骑射 历史 改制
  • 简介:赵武灵王为抵御北方胡人和周边诸侯的进攻,推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政策,改穿胡人服饰,借鉴胡人马上单兵作战骑射的方法,改善了赵国民生,增强了赵国国力。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为胡汉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 中原地区 民族融合
  • 简介: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敌我相持阶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化名“胡服”,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夫妇等一行20多人,途经西安、洛阳,绕道河南确山竹沟、汝南、项城等地,向安徽进发,指导华中敌后抗日斗争。

  • 标签: 胡服 张爱萍 徐海东 新四军 根据地 正确路线
  • 简介:<正>满族是一个强悍、勤劳、智慧的民族,娴于骑射。早在三千多年前,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先世,就已经使用弓箭了。据古代文献资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肃慎人“贡楉矢石努”表示祝贺,这就是以楉木为杆、以青石为镞的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几经沧桑,满族虽然以新的民族共同体登上历史舞台,但骑射之习未改,骠悍风姿犹存。十七世纪中期,他们在经济、文化、军事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越野摧坚,夺取全国政权,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靠骑射这一特殊专长来实现的。

  • 标签: 满族 努尔哈赤 皇太极 武器 满洲 民族
  • 简介:<正>骑射,即指在骑马奔驰中射箭中的(箭靶的中心)。骑射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军事技术。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对军事实行改革后,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数千年来,它一直是我国古代练兵习武的重要项目。到了十七世纪,以打围渔猎为主要生产形式的满族贵族,他们就充分利用自己擅长

  • 标签: 胡服骑射 我国古代 康熙帝 军事技术 皇太极 乾隆帝
  • 简介:骑射”是满族的旧俗,源于射猎,由来已久,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骑射”在狩猎和军事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清代满族统治者将“骑射”作为“国策”定为“恒制”,以保持“马上民族”、“国语骑射”的本色。从而增强民族的内聚力,维护统治地位。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骑射”在军事上的作用的减弱.并非它的衰落,而是进步的表现,作为体育活动,其文化娱乐,健体强身的功能,继续保留、传承下来.并有所发展。

  • 标签: 满族 骑射 变迁
  • 简介:所谓胡服,是随胡人的称谓而来。古代中原人称西北地区游牧民族为胡人,胡人穿的服饰也就自然成了胡服。在中国服装史上,通常以《史记·赵世家》所记为依据,认为第一个引进胡服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实际上,如果把北方和西方各族人泛称为胡人的话,那么中原地区与胡人的最初接触至迟在遥远的青铜时代即已开始(1)。彼

  • 标签: 唐代服饰 胡服 战国时期 中国服装史 唐代妇女 中原地区
  • 简介:摘要 : 在中国的历史上,清朝是少数以少数民族作为统治阶级的朝代之一,因此在其军事的发展上会具有相关的独特性。在清朝统治者统治期间,主要通过八旗制度把“骑射”作为国策,从而建立起克八旗劲旅,并把国语骑射作为国家制度,对骑射的教育制度不断严格完善。与此同时还将骑射军工作为出仕的制度,保持传统的骑射民风习俗,对牧民政策进行调整,充分保持民族间的骑射交流合作等,来保持着国语骑射的特色以及民族的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探讨清朝在军事发展层面的特色,本文对辽河流域满族骑射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原因影响等进行探讨。

  • 标签: 清代 辽河流域 满族骑射
  • 简介:在西汉以前,白马骑射是北方边疆民族作战的特色,而中原社会主要以刑杀会盟的方式在战争中利用白马。经过两汉间一百多年的发展,东汉末年,边疆以及内地汉人开始以白马骑射的方式进行征战。魏晋南北朝分裂期,北方民族南下,白马骑射风习继续向南扩散,至隋唐而蔚为大观。

  • 标签: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白马骑射 南渐
  • 简介:乾隆十七年(1752年),为扭转满人日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皇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客观上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 标签: 《训守冠服骑射》碑 乾隆皇帝 满洲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