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肿瘤细胞代谢特征的靶向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肿瘤细胞代谢特征、代谢程序重排的机制、代谢变化与肿瘤特征间的关系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针对肿瘤细胞代谢研究相对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针对肿瘤代谢特征治疗癌症的代谢抑制剂是日后治疗恶性肿瘤比较有效的方法。因肿瘤细胞异质性及周围环境导致利用多种代谢途径的侵袭性肿瘤细胞对 ATP进行制造影响患者体内产生的抗肿瘤效果。结论:随着不断发展的高特异性及选择性同功酶代谢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方面将有更有效的措施。

  • 标签: 肿瘤细胞 代谢特征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能够携带包括核酸、蛋白和小分子代谢物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对于EV内含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NA和蛋白质上,对于最能直接反映细胞状态的小分子代谢物在EV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近年来EV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逐渐受到了关注,尽管由于前处理复杂且代谢物含量较低,EV代谢组学研究仍存在诸多挑战,但其在调控肿瘤进展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价值已逐步显现,有望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代谢组学 肿瘤
  • 简介:'细胞代谢'专题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几乎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涉及。学生在解相应的题目时,经常会陷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现将这一专题中常见误区归纳如下。一、关于'酶'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由此可引伸出合成酶的原料为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合成酶的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时绿体)或者细胞核。

  • 标签: 代谢误区 细胞代谢 误区辨析
  • 简介:氧稳态的平衡和稳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机体内的氧稳态失衡,引起细胞或组织的整体或局部的缺氧。肿瘤都是以细胞的过度增殖为特点,导致瘤细胞处于低氧或缺氧的环境,氯化钴(CoCl)作为化学性低氧模拟剂,主要用于细胞内缺氧造模,其机制是2Co2+与Fe2+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抑制正常的含氧血红蛋白的形成,导致体内的脱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阻断了氧信号传导系统中氧感受器与氧结合,使细胞的含氧量下降,引起细胞在不缺氧的条件下"感觉"缺氧,同时诱导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作用的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因此,了解CoCl2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机制,并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合理运用低氧环境协同CoCl2细胞毒性作用和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氯化钴 低氧 肿瘤细胞 生长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代谢重编程是一种恶性肿瘤标志,指癌细胞改变代谢和营养获取模式,以满足快速增殖、侵袭与转移所需的能量及获得维持细胞分裂所需的"构建块"。当实体肿瘤暴露在低pH、乏氧和营养缺乏的微环境中,使乏氧诱导因子-1被激活,其介导肿瘤细胞重塑代谢模式,即通过循环细胞内成分如清除蛋白质和脂质等底物或利用适应性的代谢重编程如糖酵解、自噬和脂代谢等获取能量。热疗作为一种基于肿瘤局部加热的治疗方法,具有多种抗癌机制与放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协同使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乏氧微环境下由乏氧诱导因子-1介导的能量代谢途径做以简单论述,同时阐述了热疗对乏氧诱导因子-1的调控机制并展望了热疗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 标签: 代谢重编程 乏氧诱导因子-1 肿瘤热疗法
  • 简介:摘要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肝脏是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质、氨基酸代谢的重要枢纽。肝细胞癌(HCC)中可呈现多种特征性代谢改变,如有氧糖酵解增加、脂肪从头合成增强、谷氨酰胺消耗和氧化代谢失衡等,从而为快速生长和增殖的肿瘤细胞提供能量和生物大分子合成原料。肿瘤代谢重编程过程受代谢酶活性改变、基因表达异常、信号转导通路失调等多因素调节。高通量代谢组学技术的进步为发现新的HCC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靶点提供了平台。深入研究HCC的代谢特征及调控机制对于以肿瘤代谢为靶点的新型抗代谢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肝肿瘤 代谢重编程 代谢组学
  • 简介:一、引言1993年Lee等[1]在线虫中首次发现microRNA(miRNA)-lin-4。2000年Reinhart等[2]再次在线虫中发现第二个miRNA即let-7。2004年Calin等[3]研究发现miR-15和miR-16与慢性B细胞淋巴瘤发生相关,首次揭示miRNA与癌症发生相关。随后掀起了一股miRNA研究热潮,通过检索Pubmed发现近年来miRNA相关文献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证实miRNA的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它不仅参与细胞发育、组织生长分化、细胞代谢等多个方面,而且它的异常表达和调控参与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生。目前发现miRNA

  • 标签: 细胞代谢 MICRORNAS 淋巴瘤 胰腺Β细胞 细胞发育 脂肪分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时的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分析痛风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代谢特征。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痛风病人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35)、糖调节受损组(IGR组,n=27)及糖尿病组(DM组,n=34)。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及C反应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DM组、IGR组和NGT组的BMI分别为(27.36±4.10)、(25.52±3.87)及(23.64±3.19)kg/m2、餐后2小时血糖(2hPG)分别为(18.25±7.03)、(10.12±085)及(6.75±0.45)mmol/L、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7.58±6.35)、(14.92±5.72)及(8.51±4.56)IU/ml、HbA1c分别为(10.18±3.24)、(6.54±3.28)及(5.12±2.21)%、总胆固醇分别为(5.84±1.09)、(5.23±0.97)及(4.62±1.08)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3.93±1.23)、(3.09±101)及(2.37±0.95)mmol/L、C反应蛋白分别为(4.98±2.02)、(3.79±1.29)及(3.07±1.26)mg/L、HOMA-IR分别为(1.22±0.21)、(1.12±0.20)及(0.93±0.14)比较,DM组和IGR组均高于NGT组,而DM组及IGR组ISI分别为(0.023±1.23)及(0.024±0.017)均低于NGT组(0052±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IGR组和DM组HOMA-B指数分别为(87.6±25.1)、(126.46±34.2)及(173.75±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2,P<0.05)。DM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41.17%)高于NGT组(1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BP、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ISI与糖尿病独立相关,而尿酸与糖尿无相关性。结论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并β细胞功能缺陷,而痛风合并糖耐量异常(IGR)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分泌功能受损较轻。重度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BMI增加、C反应蛋白增高、脂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是痛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

  • 标签: 痛风 胰岛素抵抗 &beta 细胞功能 糖代谢 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胞代谢”的知识点多,范围广,历年来都是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热点。它与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分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等等密切相关。同时,“细胞代谢”与农业生产、果蔬保鲜、贮存密切相关,也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紧密相联,所以,也是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学生能力的良好材料。

  • 标签: 细胞 复习建议 考题分析 代谢 生命活动调节 生物试题
  • 简介:摘要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而巨噬细胞功能的维持和改变与其代谢途径变化息息相关。正常生理条件下,巨噬细胞是以葡萄糖氧化磷酸化作为能量需求的主要代谢途径,其中M1型巨噬细胞表现为葡萄糖摄取与无氧糖酵解增加;M2型巨噬细胞则表现为脂肪酸摄取增加,氧化磷酸化效率提高。目前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琥珀酸盐及谷氨酰胺等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代谢模式进而影响其功能。关注巨噬细胞代谢变化及代谢调节在脓毒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使巨噬细胞免疫代谢的靶点成为未来脓毒症治疗的突破口。

  • 标签: 脓毒症 巨噬细胞 极化 免疫代谢
  • 简介: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在表型和形态功能上呈现多样性,部分肿瘤细胞表面同时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标记.表明脑肿瘤可能起源于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作为脑肿瘤的可能起源细胞,脑肿瘤细胞(BTSC)的产生与神经干细胞(NSC)关系密切。本文对BTSC的体内外实验结果、可能产生机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着重讨论BTSC的进一步纯化、分离及其形成肿瘤的分子机理等。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脑肿瘤
  • 简介:培美曲塞(Alimta)是美国FDA2004年批准上市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是对叶酸代谢途径的多靶点阻断,因此,药物疗效高于其他抗叶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低.本文对培美曲塞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和前景做了讨论.

  • 标签: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培美曲塞 恶性胸膜间皮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试验
  • 简介:代谢组学是以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等一系列小分子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先进的方法研究机体在多种病理生理学改变下,各种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定量改变与应答规律的一门科学[1]。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组学共同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代谢组学是对生命,

  • 标签: 代谢组学 肿瘤 诊断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离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从而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法分析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尿液标本,分别有32、28、28份。用MZmine2.0和SIMCA-P+12.0.1.0软件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主成成分分析(PCA)模型进行代谢物初筛,对最终检验所选择的代谢离子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标志物进行分析筛选。最后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所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PLS-DA的模型参数R2X = 35.3%、R2Y = 86.9%、Q2 = 72.2%,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检测共筛选出26个特征离子并鉴定了其中的17个。14,19-Dihydroaspidospermatine对健康人和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曲线下面积> 0.9,对肝细胞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高于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5)。结论基于UPLC-MS平台,成功构建PCA和OPLS-DA模型,提取并鉴定出肝细胞癌患者尿液的特征代谢离子,对辅助临床筛选出肝细胞癌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尿液
  • 简介:【摘要】细胞代谢组学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一个新兴的方向,在病原体感染、肿瘤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物研发、毒性评价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可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并允许观察细胞内的代谢现象。现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细胞代谢组学 研究方法与应用 综述
  • 简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对肿瘤发生、生长、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有重要作用。TAF细胞通过产生旁分泌因子,影响上皮细胞转化,在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TAF细胞的起源,TAF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及TAF细胞调节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了-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