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缺血视神经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缺血视神经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局部及全身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表现、视野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的视力等。结果40.6%的患眼视力提高,54.9%视力稳定,4.5%视力恶化。视力开始提高的天数平均为13天。结论典型的缺血视神经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淡白,伴有动脉缩窄,视野呈现连盲点的半侧性缺损,FFA早期视乳头表现为弱荧光,晚期增强。经综合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有一定改善。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 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血视神经治疗中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71例缺血视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西药组33例采用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同时服用乙酰唑胺片,针刺组38例在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治疗疗效、视力与视力缺损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缺血视神经治疗中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显著,显著改善视力。

  • 标签: 缺血性 视神经病变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疗法在缺血视神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86例缺血视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组采用神经营养、球后注射以及高压氧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法在缺血视神经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治疗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视神经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治疗的32例确诊的缺血视神经患者,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药物治疗,而另一组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普通药物的基础上在加上针灸进行治疗。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缺血视神经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远远低于观察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缺血视神经患者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缺血视神经患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针灸 中医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水肿(如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玻璃体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神经营养(如干细胞治疗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81-88)

  • 标签: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治疗 视神经病变/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7例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基础治疗,B组29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增加活血通络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96.55%明显高于A组78.57%(P<0.05);组间治疗后在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方面比较,B组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对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实施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视野情况、恢复患者的视力,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通络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NAION患者,按照治疗初始选择同时联合用药还是前后交叉用药,将68例(70眼)分为A组和B组,观察视力恢复有效率。结果A组38眼总有效率63.2%,B组32眼总有效率8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5)。结论在NAION发病后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前后交叉用药,疗效好于模式化的同时联合用药,对NAION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前部缺血视神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其前部缺血视神经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发生了前部缺血视神经的有17例(21.25%,17/80),其中病程≥5年的有8例(47.06,8/17),年龄>60岁的有7例(41.18%,7/17),且该种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发生前部缺血视神经的几率较大,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的增加,患病率越高,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发生视网膜病变,且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失明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络通对前部缺血视神经(AION)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AION患者55例(56眼),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7例(28只眼)和治疗组28例(28只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96.4%和75.0%(P<0.05),且治疗组的视力、视野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络通胶囊对AIO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络通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几种治疗方案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NAION)水肿期的疗效,为NAION水肿期综合治疗选择最佳方案。方法对确诊NAION,病程2周内,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视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为水肿期患者352例361眼,除D组(门诊口服泼尼松激素治疗组)33例33眼,E组(内科对因治疗组)31例32眼外,288例296眼NAION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随机分为A组(甲泼尼龙静脉冲击联合血管扩张剂)93例97眼,B组(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脱水剂)114例116眼,C组(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81例83眼,A、B、C组均配合复方樟柳碱颞浅皮下注射10d,治疗14~16d,再次进行以视力、视野、眼底照相以及OCT为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各治疗组间,C组疗效优于A组、B组、D组;A、B组与D组相比差异不明显;A、B、C、D四组与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泼尼龙静脉冲击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治疗方案在NAION水肿期的应用对改善水肿,恢复视功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泼尼松 樟柳碱 幼牛血清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前部缺血视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40例前部缺血视神经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在同一时间内选取40例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眼压平均值、视力下降度数、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脑血管病发生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前部缺血视神经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此类患者的鉴别和相关治疗。

  • 标签: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糖尿病 临床表现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缺血视神经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缺血视神经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视力以及MS(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治疗总有效率,LX(视野的丢失差异),MD(视野的平均损害)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 复方樟柳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分析SD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NAION)模型中视神经组织蛋白表达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选取10只8周龄体质量200~25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方法建立NAION模型,最终选取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作为NAION模型组,同时取4只体质量和周龄相匹配的健康、无眼疾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7 d,分离各组大鼠球后视神经,采用酶切法进行样本制备,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组织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和定量检测,选取组间表达倍数大于1.5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蛋白为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 d,NAION模型组大鼠视盘隆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视盘区有荧光素钠渗漏,模型建立成功。共鉴定出1 291个可定量蛋白,其中差异蛋白80个。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ION模型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75个。V型胶原α1链(Col5A1)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β(Prkacb)、G蛋白相关支架蛋白(Dlg1)等蛋白表达升高;神经微丝蛋白(Nefm)、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Ras相关蛋白(Ral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N2(Pkn2)、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IB亚基(Pafah1b1)等蛋白表达降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的调节、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轴突生成及延伸、突触调节、神经元凋亡调控、轴浆运输等生物学进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代谢通路、突触囊泡循环、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结论神经生长、能量代谢、轴浆运输及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共同参与NAION中神经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 视神经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7例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基础治疗,B组29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增加活血通络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96.55%明显高于A组78.57%(P<0.05);组间治疗后在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方面比较,B组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对前部缺血视神经患者实施活血通络颗粒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视野情况、恢复患者的视力,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活血通络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