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为临床诊断做参考数据,确保及时为患者治疗,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准确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的医院接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临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测(SC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和各支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MSCTA诊断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准确率为91.67%,88.46%,92.11%,95.00%,诊断LMA,LCX,LAD及RCA狭窄准确率为100.00%,81.58%,78.57%,85.29%。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狭窄中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以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样本支撑本次研究,患者60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患者开展综合诊断确诊58例,并以此作为评判标准,对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患者诊断结果。结果:研究中6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评判标准:综合诊断确诊58例,2例阴性),开展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中阳性患者58例,阴性患者2例,其中(漏诊)假阴性1例,(误诊)假阳性1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98.28%、50.00%,相比诊断金标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开展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精准诊断患者病症,降低各种因素干扰,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多层螺旋CT(MS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符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进行记录,以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水平值为参照标准,分为心肌损伤组及无心肌损伤组,对心肌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损伤组球囊扩张时间为(85.6±56.2)min,支架长度为(25.2±15.2)mm,无心肌损伤组球囊扩张时间为(48.5±39.2)min,支架长度为(17.2±8.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2.42,均P < 0.05);心肌损伤组患者的ST段变化[80.77%(21/26)]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组的5.88%(2/34)(χ²=34.95,P < 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是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r=69.25,P < 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判断患者心肌损伤发生可能性,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电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钙蛋白I ST段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3 169.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内心电图证实两组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均为2例(2.5%对2.7%,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方案预防CE+OPCABG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效果无明显差异。与替格瑞洛相比,低分子肝素并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水平,这可能与更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有关,该结论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抗凝治疗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治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的定义、危险因素、临床分型、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临床上,传统医学评定手术的治疗效果,一般以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对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评定之一,基于此,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治疗变得至关重要①。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生存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纳排标准筛选后,非钙化斑块组纳入122例冠状动脉仅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包含144支病变血管;无斑块组纳入97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包含186支正常血管。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勾画CCS和CCTA图像的冠状动脉并设置相应的脂肪组织阈值,软件自动生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的感兴趣区,并计算出FAI。CCS图像设置4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185~-25、-180~-20和-175~-15 HU);CCTA图像设置1种脂肪组织阈值(-190~-30 HU)。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量FAI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CS与CCTA图像测量的血管周围FAI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其相关性。结果(1)2名医师基于CCS及CCTA图像测得的FAI具有较好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2)阈值取-185~-2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4.15±5.99)和(-83.83±5.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429);且无斑块组基于CCS和CCTA图像测得的FAI分别为(-83.41±5.75)和(-83.84±6.25)HU,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0);(3)阈值取-190~-30、-180~-20和-175~-15 HU时,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基于CCS与CCTA图像测得的FA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非钙化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不同阈值下基于CCS图像测得的FAI与CCTA图像所测得的FAI均呈中度相关。结论基于CCS图像测量FAI具有可行性,合适阈值为-185~-25 HU。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本文报道1例3岁4个月成功接受手术矫治的病例。患儿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自肺动脉右窦的一条主干,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儿随访半年结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通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最为普遍的两种入路途径。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早期患者动员、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显着的术后舒适性、进入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死亡率和中风率也可降低[1]。虽然桡动脉通路有许多好处,但血管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隔室综合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以RAO代称),RAO是经桡动脉通路介入术中的一种容易忽略且可能是令人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桡动脉通路 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在冠心病疾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CT不仅具有加高的敏感性,而且特异性较高,在冠状动脉疾病中该检查方法以逐渐成常规检查方式。然而在实际检查的过程中有多重因素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例如患者的心率、心律和呼吸。所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实施,能够降低影响因素的发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冠状动脉CT时的护理配合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CT 护理配合 研究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压缩感知(CS-SENSE)全心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3月至9月,前瞻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3例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CMRA检查。非增强CMRA检查采用3.0 T MR成像仪,采用Dixon水脂分离联合CS-SENSE技术。以CAG为参考标准,评估CMRA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水平检测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的准确度,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在53例受试者中,有46例(86.8%)成功采集了全心CMRA图像,成像时间为(7.8±1.8)min。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诊断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5.8%(95%CI 78.9%~99.9%)、81.8%(95%CI 59.7%~94.8%)、85.2%(95%CI 66.3%~95.8%)、94.7%(95%CI 74.0%~99.9%)和89.1%(95%CI 76.4%~96.4%)。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95%CI 0.745~0.955)、0.880(95%CI 0.814~0.929)和0.903(95%CI 0.877~0.926)。结论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无辐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

  • 标签: 冠心病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3、1.41,P=0.257、0.157)。结论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畸形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心力衰竭 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运用于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2022.4我院心内科进行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病人(n=40),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n=19)以及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之优质护理,n=21)。比较加入优质护理后,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程度。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两组差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远端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指冠状动脉的异常扩张,并不完全是一种良性病变。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不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目前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仍遗留很大的空白。本文主要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进展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进行阐释,期望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发病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