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团队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7月我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阶段),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急诊科实施结构团队管理(观察阶段)。比较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护理管理效果、患者的急救指标、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员管理、分诊及绿色通道管理、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消毒隔离、重症患者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文件书写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患者的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应用药物的时间、血标本送检时间以及气道管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成功率为 97.56%,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9.61%( P< 0.05);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75%,对照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4.49%,观察阶段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 P< 0.05)。观察阶段的急救护理满意度为 96.34%,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 85.71%( 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结构团队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急诊护理管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时效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结构化团队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研究组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参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研究在的抢救成功率52例(96.30%)显著高于参照组44例(81.4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1.85%)显著低于参照组7例(12.96%),研究组的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结构护理团队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总体抢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以及药物应用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结构化 护理团队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两组方法对比的方式分析急诊科患者应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后的抢救效率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筛选在我院治疗的急诊科患者共计69例,采用电脑随机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 抢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结构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以两个小组形式收治,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在其急诊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比较了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及患者自理能力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以上指标更优(P<0.05)。结论:将结构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护理中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自护能力。

  • 标签: 急诊科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自护能力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患者中采用结构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急诊科接收的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结构急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乙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抢救成功率、负性情绪的缓解、自理能力的提升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结构化 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8月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分别选取2018年8月前后各一年收治的急诊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结构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效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理责任、自理观念、自理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急诊科中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安抚急诊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急诊科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都有积极的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提高了急诊科诊疗及护理质量。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在急诊科患者治疗中应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奇偶数法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结构急诊护理路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统计并计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在急诊科患者抢救时应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应用效果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诊科患者开展结构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96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开展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理与自理能力评分、各项时间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自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1);研究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应用药物时间、总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3%,较对照组升高(P<0.05);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开展结构急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增强急救时效性与成功率,且有利于增强护理质量。

  • 标签: 结构化 护理路径 急诊科 心理状态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n=2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00例):采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n=10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诊科患者采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科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6-2022.6接收的40例急诊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和实验组(采取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各含20例,观察两组急诊患者的救治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的急救成功率各为67.15%、96.42%,对照组急救成功率远远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患者 成功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60例,为进一步观察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将选取的两组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结构急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结构急诊护理的一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家属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的患者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替身、负性情绪的控制及自理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负性情绪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60例,为进一步观察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将选取的两组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结构急诊护理路径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结构急诊护理的一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家属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的患者实施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替身、负性情绪的控制及自理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 负性情绪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两组方法对比的方式分析急诊科患者应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后的抢救效率以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作为研究时间段,筛选在我院治疗的急诊科患者共计69例,采用电脑随机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检查用时、急诊留置时间、生命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 抢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住院病人结构护理路径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法分2组,对360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结构性的急救路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急性生理指标、慢性健康状态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结论:对急诊病人进行结构护理路径是有效的。

  • 标签: 结构化 急诊护理 急诊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病人中应用结构护理路径对急诊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40例病人,随机抽取120例,其余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而对照组采用结构急救护理路径。从情绪状态、自我照顾能力、护理满意度、治疗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种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情感状况上,干预组的总体成绩显著好于控制组,其自我照顾、护理满意程度也较高,治疗的成功率也较高,各项统计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病人,在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配合优质的护理工作,为临床治疗的成功提供保障。采用结构护理路径,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使临床护理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达到对病人消极情绪的有效调节,增强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同。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 急诊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护理方案护理急诊ICU失禁相关皮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ICU40例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结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实施结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痊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结构化护理 急诊ICU 失禁相关皮炎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1年3月-2022年2月间接收的急诊病症患者(82例),均分为观察组(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SDSCA)、焦虑程度(SAS) 、抑郁程度(SDS)、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进行结构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后,SDSCA评分(42.14±2.16)高于对照组(36.31±4.52);SAS、SDS(评分49.71±2.33、47.25±1.66)低于对照组(59.82±5.11 、53.71±5.12),两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

  • 标签: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 急诊科患者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早期检测预警能力,提高电子病历书写能力,提升诊疗管理质量。方法 我院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结构设计改造,定义详细的数据元、数据组数据单元,使病历文件的绝大部分内容实现颗粒存储。结果 升级改造门急诊电子病历书写模板,着重细化了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三大方面,丰富了底层数据元,优化了选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存储,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上报。 结论 优化门急诊电子病历的书写逻辑,提高书写质量,方便病历分析统计,统计疾病发病情况,实现早期检测预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