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后的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PCR检验法(实验组)和细菌培养法(常规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临床检验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5.00%(棒状杆菌10例、肠球菌13例、加特纳菌15例),常规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棒状杆菌例9、肠球菌例10、加特纳菌13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的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加显著;可给予推广和采纳。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细菌性阴道炎使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效果及细菌类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入院时间段在2018年10月~2021年2月,共选取12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入选的患者均接受了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将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分别纳入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比两组的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对细菌性阴道炎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是90.00%、78.33%,PCR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在PCR检验中,共分离出144株致病菌;在细菌培养检测中,共分离出97株致病菌。PCR组中分离出113株革兰氏阳性菌,29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78.47%、20.14%,存在显著差异(x2=98.019,P=0.000)。细菌培养组中分离出67株革兰氏阳性菌,25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分别为69.07%、25.77%,存在显著差异(x2=36.468,P=0.000)。两组检测出的结果中,均显示致病菌占比从高到低排列的前5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PCR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1.94%、27.78%、15.97%、11.11%、6.94%,细菌培养组对上述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9.59%、17.53%、24.74%、12.37%、8.25%。两组对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B群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CR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结论 检验细菌性阴道炎时,使用PCR检验法比采用细菌培养法的效果更佳,尤其对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检出率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检验效果 细菌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疾病患者,总计120例。全部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PCR检验法检验、细菌培养法检验,即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受检者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情况以及检出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1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P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加特纳菌 肠球菌 棒状杆菌 检出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回顾阴道细菌检验结果,锁定本院自愿行阴道细菌检验者作为比较研究样本,回顾样本共计74例,选取时间2020年5月-2021年8月,依据检验方法差异性,区分成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样本采取细菌培养法,后者样本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法,比较两组病症检出率、阳性率及检验满意度。结果:两组间检验结果、满意度数值对比,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培养法 检出率 阳性率 检验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1年9月接受病情诊疗。入选者在阴道细菌经验中均采取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观察指标:检验阳性率、不同菌种检出率。结果:PCR检验组检验阳性率为88%,阴性率为12%;细菌培养组检验阳性率为75%,阴性率为25%,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CR检验组肠球菌检出率为93.55%、棒状杆菌检出率为81.82%、加特纳菌检出率为86.11%;细菌培养组肠球菌检出率为48.39%、棒状杆菌检出率为57.58%、加特纳菌检出率为58.33%,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后发现,PCR检验法阴道细菌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利于不同类型菌种的有效鉴别。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道路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路面病害问题也在时刻威胁着道路运输的安全。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病害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所以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养护,从而避免路面病害问题的发生,有效的降低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 标签: 沥青混凝土路面 病害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菌不仅是乳腺炎等常见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乳腺内部组织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它们的存在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进一步探索细菌对乳腺癌的影响,将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细菌 乳腺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60名患者进行研究实验,分为两组,分别取名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是给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给与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半个月,对这2组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仔细的记录,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整体效果比较,其中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显效率为58.82%,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11.76%。对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其中显效率为47.05%,有效率为29.41%,无效率为23.53%。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整体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整体有效率76.4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症状评分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进行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药物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1.1摘要:细菌外囊泡在药物靶向中有巨大研究价值,但目前还没有将其应用在植物体上的研究。本实验通过逆境威胁的方式促使细菌分泌囊泡,再用离心的方法从细菌中分离出细菌外囊泡,再将其作用于植物根部,并观察其在根部的富集程度已确定其靶向性。本实验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也许会为植物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实验后得出结论,研究的细菌外囊泡在根部会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且细菌外囊泡会被植物吸收。不同细菌的外囊泡也许对同种植物根部的靶向能力不同,不同植物对一种细菌外囊泡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这项研究的一片蓝海。

  • 标签: 1.2细菌外囊泡 纳米粒子 靶向 荧光探针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