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纳税保护官制度,是韩国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韩国纳税保护官制度,是对纳税的事前、事中保护制度,具有浓厚的纳税本位色彩。借鉴韩国纳税保护官制度,顺应纳税保护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当前优化纳税服务、促进征纳和谐、助力改革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韩国 纳税人权利保护官 纳税服务
  • 简介:纳税保护是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税务稽查中纳税保护的制度设计仍存瑕疵,易造成对纳税益的不当侵害。韩国在税务稽查领域建立了一套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在严厉打击税务违法犯罪的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纳税保护制度。借鉴韩国税务稽查中的纳税保护制度,建构中国特色的税务稽查纳税保护制度,必须坚守权利保护意识,构建维权协助组织体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健全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加强税收大数据运用和涉税信息共享,推进税收共同治理,最终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税务稽查 纳税人权利 保护制度
  • 简介:人权理论既要承认个体自主的权利,也应认可集体自决的权利,即集体人权,因为集体自决权无法回溯为个体自主选择权。由于人权理念就其最原初的本意而言是指个体权利,故作为集体人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体自决权的运用就不得与个体人权发生冲突。在现代社会,集体自决权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家,而以国家为栽体的自决权被称为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自然而然就等同于集体自决权,即等同于集体人权。国家主权若要真正合乎集体自决权的概念,就要像作为集体人权的集体自决权那样。不与个体权利发生对立与冲突,而是反过来必须为个体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

  • 标签: 人权 个体权利 集体人权 集体自决权 国家主权
  • 简介:税捐法秩序及税捐正义为社会法治国家之重要工具,税法不仅形式上要求具备民主正当性,亦应具备实质上之正当性。由于税捐乃无对待给付之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其负担理由不仅基于法律规定,更在符合量能平等负担。基于税法之本质特色,除应运用一般之法学方法外,仍应适用税法特殊之法学方法,如量能平等原则所展现之实质经济解释、避税行为按常规予以调整等。税捐行政无法套用于传统之干预行政、给付行政的二分法,而应重视协同合作理念,由征纳双方共同追求团结社会之税捐公平负担。稽征机关有职权调查义务,对于纳税义务人有利及不利之事项,均应一律注意,尤其不得侵害纳税之基本权;相对于此,纳税则负有协力义务,以协助稽征机关掌握课税资料。然须注意者为,纳税未尽其协力义务,仅使稽征机关就税捐债务之发生的证明程度得以降低,而不生举证责任导致之法律效果。另外,现代法治先进国家多成立税捐专业法庭、培育具备税务专业之法官,能够充分认识到税捐权利救济之法治国要求,并理解税法之本质特色,俾保障纳税之基本权利。最后,税法之违宪审查,不应徒重租税法律主义,仍应衡酌税法之实质正当性,尤其应注重量能负担原则,始能保障纳税之基本权,而达成社会法治国家之负担公平团结社会。

  • 标签: 税法本质特色 税捐正义 量能平等负担原则 法学方法 税捐权利救 税捐优惠
  • 简介: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随着对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的认同,税法中也引入信赖利益保护问题。对纳税信赖利益的保护,有利于实现纳税权利,维护税务机关的公信力。尽管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我国税收立法中有所体现,但并不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税收执法和救济上也有待完善。应当秉承对纳税信赖利益保护的理念,制定《税收基本法》来明确纳税信赖利益保护,在执法中规范行政解释来增强税法的稳定性,并建立税务机关信用考量制度,在税收救济中取消“两个前置”的限制,完善信赖利益补偿制度。

  • 标签: 信赖利益 纳税人权利 诚实信用原则
  • 简介:如同习惯是法律的前身一样,习惯权利也是法律权利的前身。但法定权利对习惯权利的认可,仅具有相对性。大量的习惯权利仍存于法律之外。对此,只有采取法律叙事视角的转换,即从权利叙事视角出发,才能借权利的包容性把习惯权利纳入人权体系。习惯权利作为人权,与少数人的权利具有交集,但并不等同。习惯权利具有普遍性,表现为有些习惯权利是人类共有的,有些习惯权利虽为部分人所有,但任何"部分人"都可能有其特定的、独享的习惯权利,故习惯权利在此获得了"族群—地方性的普适性",也获得了人权的一般属性。习惯权利不同于法定权利,但可以被法定化。在法治社会,对习惯权利之保护可经由权利代入的自治性保护、契约沟通的互治性保护和权力强制的他治性保护来实现。

  • 标签: 人权 习惯权利 权利推定 法定权利 保护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犯罪被害人参与诉讼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被害人在检察官的代位追诉和程序挤压之下,实际上沦为了被遗忘的角落.虽然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自诉权及针对检察院不起诉的救济机制,但由于立法冲突、“公诉转自诉”证据门槛高及法院与检察院的制约力不高等原因,面对检察院不合理的不起诉决定,被害人的权利仍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强化被害人起诉权范围,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建立事前与事后救济并行机制,并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的相关立法,应当是保障犯罪被害人权的可行之策.

  • 标签: 犯罪被害人 权利保障 不起诉 自诉
  • 简介:小规模纳税取得超出经营范围的收入,如何开具发票呢?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开具(一)与经营范围中业务所适用的征收率一致时例:经营范围为销售服装,现取得了提供设计服务的收入,二者均适用3%征收率。

  • 标签: 小规模纳税人 业务 何申 经营范围 普通发票 设计服务
  • 简介:加强被害人权的保护,不仅可以抚慰被害人,而且也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对被害人在侦查阶段拥有的权利范围进行界定很有必要。本文从法有权利、实有权利和应有权利的角度去认识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范围,既能够揭示被害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状态,也对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执法部门的实践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被害人 侦查阶段 权利 范围
  • 简介:当前,社会公民普遍存在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的观念错位现象,利用民生检察热线反复举报控告、甚至恶意举报控告等滥用权利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有限的司法资源被恶意挤占,更影响和制约了民生检察热线权利救济功能的正常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民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对司法机关缺乏信任,对反复、恶意举报缺乏有效制约,外部协调机制不健全,辖外事项处理难度大等原因造成。建议采取强化普法宣教,引导民众正确利用民生检察热线,建立健全热线事项协作处理机制,引入社会冲突终结机制等方式加以应对。

  • 标签: 民生检察热线 举报控告 应对机制
  • 简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频现,存在学生权利行政救济弱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学生权利行政救济存在制度性障碍,亟待法律规范。通过本文的探讨,笔者希望对实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总体目标有所裨益。

  • 标签: 依法治教 高校学生 权利 行政救济
  • 简介:税收道德对纳税行为有重要影响,因而,研究税收道德的决定因素能够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基于工薪阶层的调查数据对纳税个体特征与其税收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感与纳税的税收道德显著相关,而性别、税收知识、专业背景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与税收道德不相关。这为税务机关强化税收道德宣传和税务稽查等管理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 标签: 纳税人 个体特征 税收道德
  • 简介:作为中国最大的境外投资BOT项目,密松水电开发项目被搁置不仅使中国投资蒙受巨额损失,也给中缅双边经贸合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停滞数年的项目至今仍无有效解决方案,说明中国政府和企业以传统的手段和途径来解决国际投资争端,即政治外交和友好协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中方应尽量弱化搁置项目可能造成的政治影响,诉诸法律手段,善用国际法律规则,尽快启动法律程序,追究缅甸政府的违约行为和违反条约项下公平公正待遇的法律责任。

  • 标签: 中国境外投资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缅甸 密松
  • 简介:人权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权利,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区分相应,马克思将权利分为人权和公民权。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丧失实现权利的经济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主张的自由、平等等权利对无产阶级而言只是徒有其表,人权其实只是资产阶级的特权。马克思主张,自由、平等诸权利应当从政治领域扩张到社会经济领域,从而使人权从形式权利变成实质权利,其实质权利思想促成了人权的积极权利转向。马克思将人权视为一系列权利的组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不同权利组合以不同的权重,这种人权思想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后果主义的人权观,使人权真正成为处于弱者地位的被统治者的防御之盾。

  • 标签: 马克思 人权 消极权利 积极权利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 简介:《残疾人权公约》第十九条“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是联合国人权公约历史上第一次鲜明规定残障者有权在和他人平等基础上享受社区生活的条款。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第十九条,并结合历史和现实,

  • 标签: 社区生活 人权公约 残疾人 权利 解读 独立生活
  • 简介:2016年7月7日,中国政府纪念联合国《残疾人权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十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政府为联合国人权公约举办的首次纪念大会,也是公约通过十周年之际,165个缔约国中首个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活动。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部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

  • 标签: 残疾人事业 人权公约 中国政府 联合国 权利 纪念活动
  • 简介:欧洲人权保障结构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欧盟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分别依据欧盟法和《欧洲人权公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虽然两个法律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法院也都十分重视在各自的领域内解释基本权利的自治性,但是欧盟法和欧洲人权公约在保障基本权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交互式影响。在立法领域中,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欧洲人权公约》作为欧盟法的一般法律原则;此后,2001年《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移植了《欧洲人权公约》的所有权利,并且要求欧盟法院对来源于人权公约的宪章权利的解释标准不得低于人权公约的规定。在司法领域中,欧盟法院早在1975年的Rutili案中就开始以引用和解释欧洲人权公约的方式审理基本权利的案件;从1996年的Pv.S判决开始援引人权法院的判决作为解释人权公约的基础。即使在《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生效后,欧盟法院也会在解释和适用基本权利时参照人权法院解释以确保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的协调性。相应的,欧盟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人权法院的判决也产生了影响。人权法院通过借鉴欧盟法院的判例,欧盟法令以及《欧洲基本权利宪章》的规定对案件进行判决,从而增强了判决结果的说服力,也维护了欧洲基本权利保障秩序。虽然欧盟法院第2/13号意见中断了欧盟加入欧洲人权公约的进程,但是两个跨国法院都明白维护欧洲基本权利体系的重要性。因此,虽然挑战尚存,但是维护多元体系下欧洲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的协调是两者间共同的选择。

  • 标签: 欧洲多元人权保障体系 立法移植 案例法借鉴 交互性影响 欧盟法院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经营活动一旦发生,一般情况下纳税义务便产生了,这时想方设法少交税款,就已不是税收筹划了,而可能是偷漏税的违法行为了。因此,企业在节税时要高度重视事前筹划和安排。

  • 标签: 企业 纳税筹划
  • 简介:近年来,警察权益受侵害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考验。公安机关应端正侵害警察权益案件的应对措施,在法律、管理、制度等方面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明晰警察行为准则,完善警察权益救济措施,从而保障警察权益不受损害,提升警察执法自信。

  • 标签: 暴力袭警 不实投诉 警察权威 权益救济
  • 简介: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10月21日闭幕,贸易是挞主要议题之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在本次峰会上,他强烈建议成员国采取欧委会关于加强贸易救济工具的建议。他号召欧盟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将对华反倾销案中的“替代国”做法于今年12月11日终止。

  • 标签: 欧盟委员会 贸易救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 工具 反倾销案 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