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笔者负责实施的铁路室外监测系统开发应用技术为例,探讨了铁路信号室外设备在维护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标签: 铁路信号设备 窄带载波技术 监测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3cm者22例,〉3cm且≤5cm者8例,〉5cm且≤10cnl者7例,〉10em者4例;测量差值〉5a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进展期 内镜检查 窄带光谱成像 碘染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窄带显像膀胱镜能否减少膀胱肿瘤手术前后病理核分级的差异.方法采用WHO/ISUP2004病理分级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对205例膀胱肿瘤术前活检病理、术后病理分级等进行分析.对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白光膀胱镜组109例,术前G023例,G160例,G222例,G34例;术后G015例,G141例,G231例,G322例;活检低估51例(46.8%),高估7例(6.4%),一致51例(46.8%).窄带显像膀胱镜组96例,术前G015例,G145例,G230例,G36例;术后G014例,G121例,G246例,G315例;活检低估45例(46.9%),高估14例(14.6%),一致37例(38.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独观察G1亚组,窄带显像膀胱镜G1组低估率高于白光膀胱镜G1组(62.2%vs41.7%),窄带显像膀胱镜G1组一致率低于白光膀胱镜G1组(24.4%vs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29).行白光膀胱镜者平均随访33个月(4~62个月),复发38例;行窄带显像膀胱镜者平均随访15个月(3~32个月),复发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2).结论窄带显像膀胱镜不能减少膀胱肿瘤术前活检分级低估现象.

  • 标签: 膀胱肿瘤 窄带显像 膀胱镜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 简介:超声弹性成像(UE)是一种新技术,通过评价组织的硬度而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影响UE的因素较多,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需要掌握UE基本成像原理及正确运用检查方法。本文就影响UE的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层析成像技术的图像重建算法,并从正向问题数学模型的简化和反向问题数学模型的映射结构的角度比较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研究表明:用本质是线性算法的各种变换方法重建图像存在严重失真,而卷积滤波的引入可以使变换方法的重建效果有所改善;基于导数搜索的迭代算法对初始值依赖性强、收敛速度慢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基于Fourier变换的方法具有本质的局限性;小波变换则可以同时刻画图像时域和频域的细节特征;有限元法通过重建对象像素的智能划分可以简化正问题的复杂性;而具有物理背景的蒙特卡罗法、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粒子滤波法及神经网络法更适合于复杂且非线性的图像重建;智能化、仿生化、并行化以及各种算法的融合是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算法 多相流
  • 简介:美国科学家在极高压下测量纳米材料的结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解决了为金纳米晶体结构成像的高能X射线束严重扭曲问题,有望引导科学家们在高压下制造出新的纳米材料,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行星内部发生的一切。最新技术发表在4月9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 标签: 纳米材料 成像技术 高压 纳米晶体结构 美国科学家 X射线束
  • 简介:逆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可有效揭示雷达目标散射源的空间分布;相比于传统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二维成像,三维成像又增加了俯仰向的分辨能力,可以识别雷达目标高度方向的散射源分布情况。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分析出发,探讨了三维成像的基本公式及算法。距离向分辨采用传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分辨运用卷积反投影算法实现。讨论了两种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成像的投影插值算法,即二维投影插值法和直接投影法,与传统的二维投影插值算法比较,直接投影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标签: 雷达散射截面 一维成像 二维成像 三维成像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柯达CR850成像系统Gavlo马达、电源等故障及故障检修、分析、建议过程。

  • 标签: 成像系统 故障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109例患者共162个病灶进行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以手术病理或MMT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对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个良性病灶误诊为恶性,10例恶性病例误诊为良性。结论正确掌握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及完善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性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 误诊
  • 简介:随着监控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对雾霾、雨、雪等恶劣环境下及夜间的安全监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低照度、更远的监视距离、更宽的动态范围是监控摄像机不断发展的目标。红外热成像技术因为探测能力强、探测距离远等优势而被行业运用到摄像监视中,并与可见光摄像机搭配使用,真正实现全天候监控,并被广泛运用于边防、海防、森林防火、电力等行业。

  • 标签: 红外热成像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摄像机 探测距离 安全监控 动态范围
  • 简介:[领军人物]郭树祥,男,1957年2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2004年4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为物探研究院地震资料处理首席专家。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石油地球物理方法与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 标签: 地震成像 物探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高精度 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方法
  • 简介:为实现多光谱TDICCD的高速高信噪比成像,利用可空间应用的多光谱TDICCD传感器研制出了高性能成像电路系统。该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逻辑单元,带有RS422外围通信控制接口,并采用CAMERALINK接口输出图像数据。系统具有动态推扫成像的能力,可同时输出全色和彩色两种模式的图像数据。利用灰度条纹的靶标对传感器的3个多光谱(R、G、B)感光区标定白平衡,利用彩色条纹的靶标对系统进行成像测试,在驱动频率为15MHz的情况下,系统单片CCD输出的图像数据率达到1.2Gbps。试验结果表明,获取全色图像的信噪比达到了53.56dB,各多光谱图像的信噪比较高的也在40dB以上,满足空间对地高分辨多光谱遥感成像的技术指标要求,对高速空间多光谱遥感相机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多光谱 高速成像 TDICCD 成像电路 信噪比
  • 简介:基于反射原理,研究由三块三平面镜组合的直角三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通过作图,讨论和研究直角三面镜的成像作图规律。该讨论和研究对理解多平面镜组合成像规律及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丰富了教学和实践活动。

  • 标签: 平面镜 三平面镜 实像 虚像
  • 简介:研究并分析了地震波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对地面地震、井中地震及井间地震这3种地震观测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偏移成像的适用性。以含不同倾角的速度模型和Marmousi速度模型为例,合成了对应观测方式的若干共炮点道集,并进行了逆时偏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逆时偏移方法适用于这3种地震观9n,4方式,且均能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通过低频噪声压制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其中,地面地震观测方式须对直达波和折射波波场进行精细切除.井中地震和井间地震观测方式则须保留初至波波场(下行直达波),才能不破坏反射和透射这种波场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并最大程度地刻画地质构造的细节特征。

  • 标签: 地面地震 井中地震 井间地震 逆时偏移 噪声压制
  • 简介:摘要磁共振伪影出现的原因和扫描序列、多参数成像成像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由于产生伪影的因素不同,伪影的表现和形状也大不相同。随着核磁共振的普及,在临床应用中,只有正确认识伪影产生的原因和各种伪影的特点,才能够有效的限制和消除伪影,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病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