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于新能源并网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直接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逆变器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采用电压定向的前馈解耦方法使逆变器的有功轴和无功轴可以单独控制,将无功轴控为零实现了逆电器的单位因数并网。并在MATLAB/Simuink中搭建了基于直接控制的逆变器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且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直接电流控制 电压定向 并网逆变器 dq变换 MATLAB
  • 简介:近年来,电力网中电压不平衡给系统带来很多危害,无功电流的补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新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应运而生。本文研究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无功功率理论和直接控制方法,实现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在对STATCOM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采用d—q电流直接控制法对STATCOM进行了仿真分析。

  • 标签: 静止同步补偿器 功率因数 逆变器
  • 简介:近年来,电力网中电压不平衡给系统带来很多危害,无功电流的补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新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应运而生。本文研究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无功功率理论和直接控制方法,实现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在对STATCOM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同时,采用d-q电流直接控制法对STATCOM进行了仿真分析。

  • 标签: 静止同步补偿器 功率因数 逆变器
  • 简介:由于电力电子驱动应用要求不断增加,并越来越重要。为满足未来需求,电力电子控制算法也应该在减少纹波电流和增强鲁棒性的同时,能够快速处理非线性和未知负载。逆变控制有两种基本原理一直接控制和间接电控制。迄今为止,间接电控制器(例如通过PWM或空间矢量调制)与直接调制比较,应用更广泛。然而,直接控制器的快速性、鲁棒性能够很好的适应于处理未知甚至是非线性的负载,因而,似乎更适应于未来的需要。但是其中的一个明显不足在于它是用模拟技术来实现的。漂移、温度的影响等非常明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全数字直接控制器。该控制器在10MHZ下工作。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并能够处理非线性负载,克服模拟直流控制器的不足。

  • 标签: 电流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 非线性负载 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 空间矢量调制
  • 简介:PEDOT:PSS直接镀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工艺不仅比传统工艺减少了四个环节,而且将分离的两个时空合二为一,这样就缩短处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我们还分析了影响镀层的质量和沉积效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完全是定量可控的,它们是我们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镀层质量的理论根据。

  • 标签: 直接电镀工艺 导电机理 质量改善
  • 简介:美国“直接影”是一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纪录电影流派,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至今仍旧在影响一批又一批的纪录片人。但是,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渗入纪录领域,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广泛运用,随着纪录片商业化倾向越来越强,“直接影”陷入困境之中。

  • 标签: 电影流派 后现代主义思潮 数字影像技术 商业化倾向 纪录片 创作方法
  • 简介:摘要传统GSC双闭环控制中存在电压外环对dc-link电压波动抑制响应慢及电流内环对前馈补偿延时的问题。对此提出一个dc-link电容电流直接控制的GSC单闭环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中引入的前馈补偿直接施加在GSC控制电压的节点上,消除了电流内环对扰动前馈补偿的延时。同时,对外界扰动动态的前馈补偿采用了一个“跟踪-微分器”技术。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构建了GSC控制策略的研究模型,研究了两种典型情况下GSC控制策略对dc-link电压波动抑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SC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dc-link电压的波动幅值及振荡。

  • 标签: 风电并网 电压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机车轴承在焊接电作用下可能遭受多种损伤,包括热应力、热疲劳、材料退化和结构变形等。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导致轴承材料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此外,焊接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和快速加热冷却循环会诱发轴承内部的微观裂纹和疲劳失效。因此,研究机车轴承在焊接电作用下的损伤机制,对于优化焊接工艺、提高轴承质量和确保机车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焊接对机车轴承的损伤风险,提高机车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电脱氧法将固态Nb2O5在CaCl2-NaCl共晶熔体中还原为金属铌,需要Nb2O5在1123 K和1173 K的共晶熔体中进行直接化学还原,控制电势以低于盐的分解电势,为3.1 V。分析了由干燥的高纯氩气流动所携带的阳极反应气体,确认了阴极的首选阴极反应是氧电离形成氧离子,氧离子依次溶解在氯化物熔体中,然后在石墨棒阳极放电(氯离子不太可能在阳极上放电)。所制备的金属铌粉中氧含量低至2311ppm的质量,说明电脱氧法适用于在氯化物熔体中还原固体Nb2O5。根据测定的电流-时间行为,分析Nb2O5多孔球团的还原动力学和机理,并对烧结后的Nb2O5球团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不同还原时间下部分还原样品中存在的相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金属铌 电化学 化工
  • 简介:多电平变换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压型逆变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发展,电流型多电平逆变器也将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单相直接电流型多电平拓扑开展研究,该类拓扑结构非常简单,所用开关器件和均流电感的数目非常少,逆变电路的开关器件的频率可以很低。分析了由该类拓扑组成的单相5电平、7电平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总结了变流器的拓扑构成规律,建立了单相5电平、7电平变流器的稳态平均模型,研究了它们的开关控制策略,并给出了一种通过调节输出电平宽度来消除低次电流谐波的方法。

  • 标签: 单相 直接式 开关变流器 多电平 开关变流器 控制技术
  • 简介:在大多数工业运用场合,三相整流电路由不可控二极管或相控晶闸管组成。这种变换器具有功率因数低、输入电流谐波成分高等缺点。利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对最常用的单、三相开关功率因数PF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功率平衡和相量图,建立了三相电压型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静态数学模型,深入研究了系统参数与功率因数之间的稳态关系。在分析系统静态模型和稳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间接电控制(PAC)方案,该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并不检测输入电源电压,因而能减少硬件和降低成本。

  • 标签: 功率因数校正 数字控制 优化设计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变换技术
  • 简介:[篇名]ADirectAdaptiveControlDesignforNonlinearDiscrete-timeUncertainSystems,[篇名]Adirectadaptivecontrolstrategyformanagingdiabetesmellitus,[篇名]Adaptivecontrolofaerospacestructureswithpersistentdisturbances,[篇名]Adaptiveneural/fuzzycontrolforinterpolatednonlinearsystems,[篇名]Anadvancedneuralnetworktopologyandlearning,appliedforidentificationandcontrolofaD.C.Motor,[篇名]Designoffuzzylogiccontrollerforthefinetuningofweightingparametersofdirectadaptivecontrol,[篇名]DirectAdaptiveControlforNonlinearMatrixSecond-OrderSystemswithTime-VaryingandSign-IndefiniteDampingandStiffnessOperators,[篇名]Fuzzydirectadaptiveslidingmodecontrolofinterconnectedlarge-scalesystems。

  • 标签: 直接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 简介:用琼脂糖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血红蛋白-琼脂糖膜修饰电极.研究发现固载于琼脂糖膜中的血红蛋白,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和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得到一对对称的Hb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还原氧化峰.式电势随缓冲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51.03mV/pH.这说明血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

  • 标签: 血红蛋白 直接电化学 琼脂糖 修饰电极
  • 简介:生产高质量金刚石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金刚石晶体的生长环境中不能存在有害成分,即化学成分问题;另一个是压力和温度,即物理条件问题。化学条件解决好后,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好坏就取决于压力和温度条件了。从事金刚石研究和生产的人们都对压力和温度的控制难度深有体会,尤其是温度的控制最为困难。

  • 标签: 金刚石 晶体 电流 电压 功率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 Q235B 是一种韧性和制造型都良好的钢,还有一定的伸长率和较好的强度,经常被用于机械零件的制造,比如建材、桥梁工程上要求相对比较高的一些焊接结构件。本次研究就以 Q235B 钢作为对象,分析不通过焊接电下其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结合实际的试验做简单的分析,确定出哪一种焊接电最合适。

  • 标签: 焊接电流, Q235B 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唤醒直接刺激在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位于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左侧16例,右侧18例;肿瘤位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23例,中央叶9例,从辅助运动区或运动前区侵袭到中央叶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技术,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变位置,直接刺激定位皮质和皮质下重要功能区,按照功能边界切除胶质瘤。患者术后均行神经功能和肿瘤切除程度的评估。结果34例患者中,有24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后出现运动反应,13例有异常感觉,10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皮质。皮质下电刺激有24例出现运动反应,1例有异常感觉,8例语言紊乱。共有30例(88.2%)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另外4例(11.8%)皮质下电刺激未发现功能纤维,均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34例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MRI显示,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9例(26.5%),部分切除3例(8.8%)。3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8.6)个月(11.3~39.3个月),其中29例(85.3%)术后早期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发生晚期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者3例(8.8%),其中轻度1例、中度1例、重度1例(2.9%)。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的1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有13例神经功能好转,2例维持在术前状态,1例为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唤醒状态下直接刺激定位和持续监测运动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纤维,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运动区胶质瘤,其远期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术后生命质量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运动区 辅助运动区 锥体束 直接电刺激
  • 简介:大多数需要加热的物质都为流体:液体、气体或乳液。管线内的应用实例包括:为促进泵送而加热原油、锅炉启动时加热燃油、天然气乙二醇脱水、在压缩时、计量站里及液化天然气气化时加热天然气,防止降压前出现冻结。催化过程包括辛烷化、重整、氢化、异构化以及加热氮、氢或硫化氢。

  • 标签: 电流加热器 温度控制 天然气 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