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管和指(趾)移植再造手指的方法及功能.方法利用无再植条件的断指指骨或髂骨作骨架固定,置入对侧腋下管,将断指甲床或取足趾甲床移植再造手指.结果本组再造42指瓣全部成活,移植指(趾)全部成活35指,部分成活5指,失败2指.术后经6个月~4年随访,再造手指功能良好,半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外形美观,病人对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设计合理,不需吻合血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外形美观,尤其适于末节指体损伤或缺失,是一种再造手指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皮管 移植 再造手指 指甲 趾甲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巯咪唑软膏经给药后SD大鼠血药浓度和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并与市售巯咪唑片进行比较以评价其透吸收性能。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巯咪唑软膏经给药组和巯咪唑片灌胃组,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留取甲状腺组织。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浆和甲状腺组织中巯咪唑浓度,并比较两组药物浓度差异。结果经给药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灌胃给药组,甲状腺组织中巯咪唑浓度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巯咪唑软膏甲状腺局部经给药,具有良好的透吸收性能;与口服相比,巯咪唑软膏局部经用药治疗甲亢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甲巯咪唑软膏 透皮吸收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蒂岛状瓣(旋转门瓣)修复耳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瓣治疗耳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蒂岛状旋转门瓣修复耳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耳郭 耳甲腔缺损 耳部重建 局部皮瓣 皮下蒂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在同蒂趾背瓣、趾侧方瓣修复手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以同蒂趾背瓣、趾侧方瓣行再造手指术的40例手指缺损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评价组间服务满意度。结果: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70.00%),P

  • 标签: 同蒂趾背甲皮瓣 趾侧方皮瓣 修复 手指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美贴敷料对减轻甲沟炎拔术后伤口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6例甲沟炎拔术后伤口换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美贴敷料覆盖创面,外加凡士林纱布换药,而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第一次换药时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拔术后采用美贴敷料换药,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伤口疼痛。

  • 标签: 美皮贴敷料 甲沟炎 拔甲术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腔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腔皮肤缺损,通过耳前局部瓣转移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对8例耳腔肿物切除后,采用耳前局部瓣修复。效果满意。结果8例耳腔肿物切除后,耳前瓣修复,瓣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腔变形,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瓣修复耳腔缺损瓣成活率高,无外耳道狭窄发生。色泽接近耳腔肤色。供区瘢痕小切口蔽可避免耳腔变形狭窄。

  • 标签: 耳前局部皮瓣 耳甲腔
  • 简介:目的应用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瓣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其中男6例8指,女4例4指;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挤压伤7指,碾伤2指。结果所有瓣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瓣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残存床或健指甲床移植结合V-Y推进瓣修复指尖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收治的指尖脱套伤患者15例20指,其中,残存床移植修复床缺损8指,健指甲床移植修复床缺损12指;所有病例指腹创面均应用V-Y推进瓣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患者术后7~10 d拆除缝线,移植床全部成活16指,部分成活4指,经换药治疗,创面均在1周内愈合;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供指指甲下无血肿。术后随访5~14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手指均有甲板生长,根据吕桂欣的床损伤疗效标准评定:优13指,良6指,可1指,优良率为95%;瓣血运正常,质地柔软,指腹饱满,感觉恢复S3 12指,S4+ 8指,TPD 5~10 mm;供区甲板无畸形,瓣供区伤口愈合好,患者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指,良5指,可1指,优良率为95%。结论床移植结合V-Y推进瓣修复指尖脱套伤操作简便,保留了手指长度,重建指尖外形、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甲床 移植 V-Y推进皮瓣 指尖 脱套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5%氨环酸透给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随机选取左侧或右侧黄褐斑作为观察侧,采用5%氨环酸透给药治疗;对侧作为对照侧,采用5%氨环酸单纯涂抹治疗;观察比较两侧治疗前后的MASI评分、治疗前后的黄褐斑VISIA评分、临床疗效、患者评价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MASI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治疗前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侧的黄褐斑VISIA评分示观察侧显著低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治疗总有效率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比较两侧的患者评价满意度示观察侧显著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有1例出现局部色素沉着,经对症处理后改善,其余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5%氨环酸透给药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5%氨甲环酸 透皮给药治疗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粒床移植结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瓣治疗指尖脱套伤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2006年9月-2010年5月对20指指尖脱套伤患者,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掌侧软组织缺损,背侧片状切取伤指的剩余床,将其均匀微粒移植于床缺损处,打包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20指术后微粒移植床均Ⅰ期成活,指动脉瓣术后血运好。术后随访时间10-20个月,20指均恢复正常外观,功能良好。结论微粒床游离移植和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指尖脱套伤,手指长度恢复正常,外观正常,功能良好。

  • 标签: 末节远端 软组织缺损 甲床移植 指动脉逆行皮瓣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全手套脱伤的方法.方法我科对5例全手套状撕脱伤行(足母)瓣联合修薄股前外侧瓣、髂腹股沟瓣瓦合双蒂瓣修复.结果5例(足母)瓣联合修薄股前外侧、髂腹股沟瓦合双蒂瓣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瓣柔软,外形良好,股前外侧瓣感觉S2~S3,恢复了手的对捏和握的功能,其中3例后期行分指及瓣整形手术.结论此术式是修复全手套脱伤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瓦合皮瓣 全手套脱伤 修复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瓣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瓣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黄褐斑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环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氨环酸口服药剂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来得出,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环酸治疗黄褐斑其效果显著,安全性得以保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瓣联合对侧趾腓侧瓣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侧瓣联合对侧趾腓侧瓣,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瓣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瓣修复,取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指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瓣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侧趾整体外形恢复良好,趾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指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趾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瓣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瓣及第二足趾组合瓣,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结果术后4例腓骨瓣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瓣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第二足趾 拇指再造
  • 简介: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自2001年至2006年我院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足拇瓣移植拇指再造手术病人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移植再造拇指术 围手术期 拇甲皮瓣 萧氏双C护理模式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游离第二趾胫侧瓣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9例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患者急诊采用游离第二趾胫侧瓣移植修复。瓣切取面积为1.2 cm×2.0 cm~2.0 cm×3.5 cm。结果术后9例患者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瓣质地与外形优良,两点分辨觉为6~8 mm,手指功能及感觉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结论急诊应用第二趾胫侧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可一次手术完成修复重建,组织匹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影响小,是修复手指中小创面的较理想术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游离 第二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手指末节掌侧V-Y推进瓣联合床扩大术修复指端缺损合并床缺损的操作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改良掌侧V-Y推进瓣联合床扩大术治疗指端缺损合并床缺损患者11例13指,其中男7例8指,女4例5指;年龄22~53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切割伤3例,挤压伤4例,机械伤4例。损伤指别拇指3指,示环小指各2指,中指4指。指端软组织缺损范围0.8cm×0.5cm~1.5cm×1.2cm。均伴骨外露及床远端部分缺损,床残留约1/2~1/3。所有患者采用掌侧V-Y瓣联合床扩大术修复。结果术后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1个月,平均5.3个月。瓣质地良好,和周围皮肤相近,指甲外形和健侧指相似,外观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0指,良3指,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改良掌侧V-Y瓣联合床扩大术修复指端缺损合并床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术后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指端缺损合并床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指端缺损 V-Y 推进皮瓣 甲床扩大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废弃手指进行手指再造的方法.方法对63例67指采用指动脉瓣与腹部瓣瓦合包裹废弃指骨支架及床进行手指再造.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充分利用废弃手指进行手指再造,避免了足的损伤,手术难度小,不需要吻合血管,是手指再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手外伤 手指再造 瓦合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