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长疗程高三(LD-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CML-CP)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及疾病无进展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一月前在我院确诊的CML-CP患者21例,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HHT1mg/d持续8周,2mg/d持续4周,间歇4-5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并作为维持治疗方案。血象分类中有原始细胞者WBC长至4.0×109/L左右给药,降至1.2×109/L时停药。不受间歇期限制。结果连续LD-HHT长疗程治疗4年,于2010年1月统计,19例无进展生存(85%)2例急变,其中13例达CHR,6例仍在CML-CP。结论LD-HHT长疗程治疗能显著延长CML的慢性期,提高患者血液学缓解率。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三、阿糖胞苷与G-CSF联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02-2013.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7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患者,运用计算机将其平均分成2组,一组39例患者应用柔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39例患者应用高三、阿糖胞苷联合G-CSF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7.18%(34/39)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9.23%(27/3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3年内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三、阿糖胞苷联合G-CSF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少,远期复发率较低,更适用于临床治疗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三尖杉脂碱 阿糖胞苷 G-CSF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4-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三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DA)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高三联合化疗方案(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45.4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采用高三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三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三联合干扰素&alph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疗效,为基层医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寻求一种经济、可行、效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分为2组,在使用羟基脲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高三联合干扰素&alpha;-2b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alpha;-2b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高三联合干扰素&alpha;-2b治疗组的血液学缓解率、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高三联合干扰素&alpha;-2b化疗可作为基层医院无条件行伊马替尼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高三尖杉酯碱(HHRT) 干扰素&alpha -2b(IFN&alpha -2b)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三(HHT)联合&alpha;-干扰素,治疗Ph+的CML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液学反应16例患者中,12例(75%)获血液学CHR,4例(25%)获得PHR。细胞遗传学反应12例CHR患者5例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1例(8.3%)获得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CR),2例(16.7%)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R),2例(16.7%)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MiCR)。结论高三(HHT)联合&alpha;-干扰素治疗CML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微,价格低廉,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白血病高三尖杉酯碱&alpha -干扰素
  • 简介:目的:植物来源的抗白血高三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已成为急性粒细胞性自血的首选药物之一: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该药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运动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进一步观察了该药对人纤维肉瘤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的分泌及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HT-1080细胞Ⅳ型胶原酶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结果:在0.001,0.01μg/ml浓度下对HT-1080细胞MMP-2和MMP-9的产生及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肿瘤细胞增殖 高三尖杉酯碱 Ⅳ型胶原酶 活性 分泌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 简介:小白鼠和大白鼠于明期08:00~20:00时和暗期20:00~08:00时腹腔注射,发现暗期用药对小白鼠的急性死亡率、大白鼠的体重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均较明期用药时显著.提示的毒性具有时辰依赖性。

  • 标签: 三尖杉酯碱 药物毒性 时辰 实验 体重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d和33.3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用小剂量高三治疗老年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方法30例患者均为老年中高�

  • 标签: 三尖杉酯 增生异常 异常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XM)和长春新(VCR)对高三(HH)诱导白血细胞系K562-n凋亡与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1:2末端标记技术(TUNEL)、DNA电泳方法观察K562-n细胞凋亡。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观察K562-n细胞NF-κB活化。结果:K562-n细胞未经药物诱导NF-κB有轻度活化;HH0.5μmol/L可明显诱导K562-n细胞NF-κB活化,DXM1.0μmol/L和VCR0.1μmol/L能显著抑制HH0.5μmol/L诱导的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32.0%和39.4%(P均<0.05)。HH0.5、5、50μmol/L均能诱导K562-n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0.00±3.34)%、(47.13±3.18)%和(68.63±8.14)%。DXM1.0μmol/L和VCR0.1μmol/L本身无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均能增强HH0.5μmol/L诱导的K562—1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提高达85.8%和114.6%(P均<0.05)。结论:HH诱导K562—13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NF—κB;DXM和VCR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其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长春新碱 核因子-ΚB活化 高三尖杉酯碱 K562-n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母乳喂养可减少儿童患白血的可能性白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癌症,约占儿童癌症患者的30%。根据一篇发表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与孩子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时间短相比,

  • 标签: 白血病 新闻 母乳喂养 癌症患者 科学杂志 美国医学会
  • 简介:在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发病率占首位,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每年新增的4万例白血患者中,有40%是儿童,其中2~5岁患儿居多。由于近年治疗方法改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5年成活率己超过70%。除了治疗外,早期发现、精心护理、预防患病是防治儿童白血个重要措施。

  • 标签: 儿童白血病 防治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方法 白血病患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沙立度胺、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沙立度胺每晚睡前口服,初始剂量100mg/d,然后每周剂量递增50mg/d,达最高剂量200mg/d之后改维持剂量100~200mg/d;氧化二砷10mg/d,静脉滴注,结束后15min维生素C3g/d,静脉滴注,每周5次,用4周休2周为1个疗程;:0.5~1mg/d静滴,1次/d,14~21d,休息7~14d,再行第2个疗程,以上药均依患者耐受不良反应情况确定维持荆量并连用3~6个月。对照组20例:予雄激素、全反式维甲酸或小剂量化疗、干扰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血液学改善8例,总有效率8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6例,总有效率40%,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立度胺、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沙立度胺 三氧化二砷 三尖杉酯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继发慢性嗜粒细胞白血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CML继发慢性嗜粒细胞白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因乏力伴食欲减退15 d就诊。白细胞计数115.21×109/L,嗜粒细胞计数5.09×109/L,嗜粒细胞比例4.4%。肝胆胰脾彩色超声提示轻度脾大。骨髓涂片示:原始粒细胞约占0.12,嗜中性粒细胞占0.28,嗜粒细胞占0.36,嗜酸粒细胞占0.04。外周血涂片: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占0.03,嗜粒细胞约占0.33。骨髓及外周血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7.72%的细胞(占有核细胞)表达CD34、HLA-DRdim、CD33、CD13、CD117、CD38dim,部分表达CD7、CD64及胞质内MPO,发育阶段粒细胞占有核细胞34.37%,发育模式异常,嗜粒细胞占有核细胞44.69%。诊断为不典型CML伴嗜粒细胞增多,给予降细胞及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中嗜粒细胞占0.65,进一步诊断为不典型CML继发慢性嗜粒细胞白血,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2个疗程,期间间断输注红细胞,患者病情进展,放弃治疗出院。结论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不典型CML临床较罕见,诊断难度大,治疗期间继发慢性嗜粒细胞白血,无有效治疗方法,疗效差。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慢性,非典型性 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ML—M3白血细胞成熟已经提高了无病生存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伊马替尼)可以提高费城染色体阳性ALL的生存率。可利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机会性感染。利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减量”)异基因移植使得老龄患者进行移植成为可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异基因移植 治疗机 费城染色体 机会性感染
  • 简介:还有研究也证实VCR能诱导白血K562细胞凋亡[13],VCR单用对白血细胞的作用LIDeng-Ju等[12]用浓度2×10-4g/L的VCR作用于培养的白血K562细胞24h后,VCR0.1μmol/L本身无诱导K562-n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作用研究进展 抗白血病 白血病作用
  • 作者: 向双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9-01对于我们来说,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白血病的人却又非常的少。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人们对白血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要想保证白血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那么,白血病该如何护理呢?1白血病前兆有哪些呢?(1)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体温在37.5至40℃,体温还可能更高,有时患者存在冷感,但是没有寒战。(2)患上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以上都是贫血症状,因此,贫血也是一个前兆。(3)患上白血病后,患者会出现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等部位出血,并且内脏、颅内等部位也存在出血情况,因此,出血也是一个前兆。(4)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因此,肝脾肿大也是一个前兆。(5)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及黏膜损伤,前者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后者主要为鼻黏膜、口腔黏膜等地方出现肿胀、溃疡等。(6)白血病患者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表面光滑,不存在压迫痛,并且没有粘连,有浅表淋巴结与深部淋巴结,前者主要分布于颈、颌下、腋下等处,后者主要分布于纵隔及内脏附近。(7)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侵入细胞,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情况。2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1)RNA病毒所造成的白血病大多为T细胞型,并且该病毒在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得到了认证,因此,RNA病毒是白血病出现的一个原因。(2)各种电离辐射也是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小剂量辐射能不能引发白血病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如果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或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就会加大白血病发病率。(3)相比于正常人,存在染色体畸变的人发病率更高。(4)部分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相比于一般人,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更容易得白血病。氮芥、环磷酰胺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有致白血病作用。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血是造血系统的难治性恶性疾病之,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其他器官和组织内,并进入外周血液中。这种细胞大多是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部分患者也有幼稚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或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本确诊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治疗费用昂贵,为此,笔者兹报道1例白血诊治体会,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 诊治 八珍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