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MRI表现,结合文献评估MR对甲状旁腺腺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检查,男3例,女2例,年龄21~39岁。所用设备为SIEMENSsonata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结果5例腺瘤均位于甲状腺下极食管-气管隐窝区,4例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病理检查示部分坏死。腺瘤边缘清晰,大小1.2cm×1.0cm×1.6cm-2.2cm×3.1cm×4.1cm。结论MRI是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影像方法,可以准确显示腺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旁腺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85~2012年收治的2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血清PTH和血钙均高于正常值。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0%,术后21例发生短时的低钙血症。结论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联合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85年至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病例,了解其临床特点,对于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儿平均病程为9.3个月;血钙与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数值均高于正常,术前定位检杳敏感率分别为doppler彩超100%,99mTc扫描85.7%.均行单侧颈部探查并切除肿瘤,术中冰冻及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4例切除肿瘤后10min测定PTH数值较术前降低均超过50%.8例患儿血钙均显著下降,平均住院时间6.75d.出院后均获随访,术后6个月内血钙均保持正常,随访2个月至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PTA少见,临床表现为高血钙症候群,主要累及骨骼及泌尿系统,PTH测定有助于定性诊断.术前行Doppler彩超与同位素扫描可以帮助对病灶进行定位,对于术前定位明确的病例,结合术中冰冻组织切片及血PTH测定,采取单侧甲状旁腺探查切除腺瘤,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 腺瘤/诊断 腺瘤/治疗 儿童
  • 简介:1临床资料女,50岁,以恶心、呕吐20d为主诉入院,20d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食欲减退、腹胀、乏力、20d内体重下降约3.0kg,无发热、胸闷、记忆力减退、精神异常、骨痛、皮肤瘙痒及排尿不适,

  • 标签: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 核素显像 手术探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的在CT上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临床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为甲状旁腺11例患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可以显示出甲状旁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在瘤体周围常可见坏死的囊变区,较大体积的肿瘤可向邻近气管、颈部血管、肌肉及甲状腺推移改变。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甲状旁腺的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临床诊治此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3岁。腰腿痛3~4年,CT发现多发骨质破坏,ECT发现多部位骨盐代谢异常增高,诊断为骨转移瘤,为寻找原发灶行PET/CT检查。外院右侧胫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骨病变或巨细胞瘤,不排除骨转移瘤。PET/CT示左侧甲状腺下极后方可见2.5cm×2.0cm的低密度(与肌肉比较)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在西方本病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相对较低,多数为甲状旁腺腺瘤(80%左右),其次为甲状旁腺增生,而甲状旁腺癌仅占1%-2%,因甲旁腺腺瘤体检时不易触及,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征性,易引起误漏诊。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肿瘤 误诊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曾因无力、多尿1年余在外院按尿崩症住院治疗。其间查体时发现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有一2cm×1cm的椭圆型结石,无腰痛,无肉眼血尿。于2004年11月来我院准备行体外碎石。据亲属反映该患者近1年性格改变很大,易怒,好激动。每日尿量4000~6000ml。住院1周内体外碎石2次,未见结石排出,KUB平片显示:右侧输尿管内形成石街。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多尿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症状 住院治疗 体外碎石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复发转移性甲状旁腺癌患者的病例,回顾了该患者的病史、治疗经过和临床结局,并结合文献汇总,探讨该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引起临床重视,进一步完善对此类患者的诊治经验,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甲状旁腺瘤 甲状旁腺癌 肺转移
  • 简介:摘要44岁女性患者,因间断腰背痛8年入院,院外多次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血液检查证实有高钙、低磷和高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影像学检查证实前上纵隔瘤性占位。术前限钙摄入和补液利尿后,在全麻下行胸腔镜经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钙、磷水平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甲状旁腺组织保存的影响,为组织库规范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的散发甲状旁腺腺瘤组织共22例标本,所有标本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1例标本用传统液氮法保存(A组),另11例标本用RNAlater保存(B组),分别提取组织总RNA,测定OD260/OD280值;进行RNA质量评价,琼脂凝胶电泳判断RNA完整性;分别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RNA的提取纯度和浓度及RNA完整性方面对比2组标本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RNAlater在保存RNA和预防RNA降解方面和传统液氮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但RNAlater保存法对于长期保存组织标本方面优于传统液氮法.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RNAlater 降解 Β-ACTIN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30岁女性患者误诊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双肾结石行ESWL治疗,排石良好,血钙、尿钙正常。随访1年半,结石无复发。结论甲状旁腺腺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病,症状及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较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结石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提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伴功能亢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胰腺、内分泌相关激素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和既往病史,排除三发性甲旁亢可能,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PHPT。予补液、利尿、降钙素促进尿钙排泄、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治疗后血钙降至正常,进一步行胸腔镜下纵隔内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各项指标正常,未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对于PHPT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从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需要关注是否有异位腺瘤和多内分泌腺瘤存在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和复发率。

  • 标签: 高钙血症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