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ELISA法对AECOPD患者进行CPIgM抗体检测。结果CPIgG抗体在128例AECOPD患者中总的检出率为5.8%,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在轻、中、重、极重AECOPD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23.1%、30.4%、28.9%、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ECOPD常见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ELISA法检测(CP)抗体,简便,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用于麻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动态质控图。结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动态质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麻疹IgM抗体 质控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市麻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郑州市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278例麻疹疑似病例,阳性率为66.9%,其中以9个月~14岁组阳性病例最多,阳性率也最高,占病例数的72.7%。疑似病例中,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2.3%和67.1%。结论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应急免疫,防止麻疹发病。

  • 标签: 麻疹 IgM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防治麻疹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7年共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507份,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33.51%。发病特点是麻疹阳性主要分布在8岁以下,散发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8月份,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9.70%,2006年高发,麻疹阳性率为53.90%,2009、2010年低发,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通过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说明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麻疹疑似病例 IgM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IgG、HCV-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IgG、抗HCV-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IgM抗体。结论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城区肾综合症出血热(EHF)患者发病情况,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治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疑似病例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检测。方法收集2009-2011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标本共42份,其中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26.2%;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年龄19-40岁。流行性出血热(EHF)IgM抗体阳性男11例,占0.33%;女2例,占0.22%。发病时间分布春、夏季节(3月份-7月份)均有病发生。流行高峰出现在6月份,0.62占%。

  • 标签: IgM抗体 ELISA法检测 流行性出血热(EHF)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标进行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信息,满足临床需求。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60例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每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gM水平增高不明显。这为研究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积累资料。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sAg IgG IgM 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春市3~6岁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阳春市5个镇(街道)的5所幼儿园和10个村委会,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学前、大、中、小班各1个,被抽中班级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另外在每个村委会抽取30名3~6岁学龄前散居儿童亦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728名3~6岁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为0.14%,抗-HBs阳性率为70.94%。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92.90%(157/169),明显高于只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64.93%(348/536)(P<0.05);高年龄段(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41.18%(21/51)明显低于低年龄段(3~4岁)儿童73.10%(250/342)(P<0.05),而在有加强免疫的儿童中该差异则不明显(P>0.05);男、女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54%(292/426)和73.84%(223/302),有免疫史的农村、城镇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12%(282/414)和74.68%(233/312),有免疫史的托幼、散居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1.96%(272/378)和69.83%(243/3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阳春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抗-HBs阳性率还有待提高。抗-HBs阴性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 标签: 儿童 学龄前 肝炎病毒 乙型 疫苗
  • 简介:蛋鸡进行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后,体内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产生的抗体进入血液后,血液中的抗体能从输卵管上皮层分泌滤泡分泌到卵黄内。免疫蛋鸡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或制备血清抗体过程中,抓鸡采血时经常造成惊吓而引起产蛋率降低,因而人们想到能否用卵黄抗体代替血清抗体进行上述工作。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免疫后的蛋鸡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进行测定比较,看两者之间的差异程度或相关性,探讨应用卵黄抗体代替血清制备鸡新城疫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疫苗的可能性。

  • 标签: 血清抗体 抗体效价 卵黄抗体 鸡新城疫 疫苗免疫接种 蛋鸡
  • 简介:目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ACA、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在狼疮肾炎组明显高于无肾脏表现组,而且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sm抗体在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G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补体c3、c4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ACA、AnuA、抗-dsDNA、IgG、C3、C46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坼=9.099,P〉O.05)。结论ACA、AnuA、抗-dsDNA、IgG、C3、C4均可以反映sLE患者有肾脏损伤,但是由于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此6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狼疮肾炎的确诊率,为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补体 狼疮性肾炎
  • 简介:摘要肝炎病人由于肝细胞长期受损,变形、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再生结节形成而造成肝脏血液循环障碍和肝细胞的功能丧失而逐渐变硬变形而发展为肝硬化,合理的饮食治疗对肝功能的恢复以及肝细胞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肝炎病人向肝硬化的发展。

  • 标签: 肝炎病人 饮食调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已不宜终止妊娠的孕妇,应做好隔离并定期检查。预防妊高征及贫血,若病情加重则需住院治疗,给予专人护理,进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质饮食,并给予大量维生素,有肝昏迷者,应尽快结束分娩。严密观察出血情况,有出血倾向给予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制剂,并配好新鲜血备用。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减少孕妇体力消耗,分娩后及时给予宫缩剂,减少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密切观察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以防肝、肾衰竭。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遵医嘱给予对肝损害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不宜哺乳,产后应退奶,防止传染婴儿。

  • 标签: 妊娠合并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血清MP-IgM流行趋势。方法采用金标斑点免疫渗透法检测1455份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结果在受检的1455例患者中MP-IgM总阳性检出率为19.2%。各年龄组MP-IgM阳性检出率存在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x2=46.22,P<0.05),具体表现为1岁以下组MP-IgM阳性率明显低于1~3岁组(q=-0.1720)、3~6岁组(q=-0.2375)及6~15岁组(q=-0.1399);1~3岁组明显高于老年组(q=0.1360);3~6岁组明显高于成人组(q=0.1411)和老年组(q=0.1360)。间接表明1岁以下感染组MP感染率最低,其次为老年组和成人组。结论MP-IgM检测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在儿童青少年呼吸道感染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IgM检测 年龄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在儿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荧光下肾小球系膜区有无IgM沉积进行分组,将肾小球系膜区IgM沉积≥+且IgM免疫荧光强度≥其他免疫球蛋白荧光强度的患儿作为IgM沉积组,其余患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随访等情况。结果1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进入分析,其中IgM沉积组76例,对照组49例。①两组在发病年龄、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肌酐清除率、肾早期损伤指标、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沉积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5和0.038)。②IgM沉积组肾小球硬化及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和0.039),基底膜增厚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③对激素治疗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④随访2-78个月,两组肾功能不全及ESR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IgM沉积组3/76例男性患儿行重复肾活检。除1例首次肾活检已诊断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外,余2例在第2次肾活检时均由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转化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蛋白尿程度更重,肾脏病理改变亦更突出。对于伴系膜区IgM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应格外关注并密切随访,警惕其进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可能。

  • 标签: IgM沉积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儿童 IGM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是的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方法用低离子凝聚胺介质法对7475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使用谱细胞,采用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的特异性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36例,阳性率0.48%。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减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