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文化哲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其核心内容包括: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解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和谐文明。生态文化以追求真善关智圣为目标,以实现和谐生态,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人的文明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明体系。

  • 标签: 生态文化 生态智慧 求真 向善 臻美 启智
  • 简介:随着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生态哲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生态哲学丛书”无疑是当前我国系统、深入研究生态哲学的重要成果。盖光、陈红兵教授等主编的“生态哲学丛书”,是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的集体成果。该基地前身是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生态文化研究机构之一,2007年升格为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标签: 生态哲学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山东理工大学 总体格局 低碳发展
  • 简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协办,酒泉金锁阳沙漠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生态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学者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智慧”“现代性”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 标签: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 政治哲学研究 泉金 甘肃省酒泉市 生态哲学
  • 简介:最近,英国雷丁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首台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电脑程序之一的"尤金·古兹曼"成功地"伪装"成一名13岁男孩,33%的回答让裁判认为与他们对话的是人而非机器。这是64年来人工智能最具里程碑的一次突破。它意味着机器也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我们站在一个拐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创新的飞跃向前发展,我们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智慧技术在带给我们可观的回报。

  • 标签: 雷丁大学 图灵测试 电脑程序 教育生态
  • 简介: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文运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别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必要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解读。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哲学 思考
  • 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世纪英国最富个人特色和争议性最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游记等诸多题材。他在一生中创作了1000余首诗歌,他的作品蕴含深邃的感悟和哲理,体现出高超的诗歌艺术。劳伦斯的自然诗歌中隐藏着鲜明的生态意识和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现了其对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观察、感悟和思索。

  • 标签: 生态哲学 劳伦斯自然诗歌 生态意识
  • 简介: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生态善恶观局部失陷、生态正义存在死角、生态义务意识薄弱、生态良知有待激发和生态德育未受重视等生态道德建设瓶颈。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划清了生态道德底线,明确了生态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强调了制度变革和法制建设对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我国探索生态道德建设实践途径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生态道德
  • 简介: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人的依附物的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放弃为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的做法,加强对技术以及人的私心、贪心的道德约束,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

  • 标签: 老子 老子哲学 生态哲学
  • 简介:朱光潜老先生曾经说过:“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更是读不尽源源不断出版印制的书。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不浪费宝贵的读书时间,

  • 标签: 杜兰特 故事 哲学 旅行 智慧 哲人
  • 简介:马克思的自然观建立在感性劳动的基础之上,感性劳动的发展体现了人自身的进化过程。这种思想注重人本质的实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但是,在当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行为,进而导致了社会机体的生态危机。马克思自然观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论在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指导人类运用正确的理论处理当下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马克思自然观进而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自然观 生态问题 哲学启示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和合学等理论的哲学视阁下,探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理念.此生态智慧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展现了逻辑推理和实践相统一的和谐图景.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生态智慧的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

  • 标签: 生态 智慧 文明 理念
  • 简介:主客二分原则是我们认识和观照世界的基本原则,因为当我们面对异己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预设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裂,才能够对对象进行把握。在主客二分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地位的不同也决定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差别。从原始时期对于自然的盲目崇拜,到工业化时期对于自然的掠夺,再到海德格尔对于技术时代的批判,都体现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

  • 标签: 主体 客体 认识论 自然 存在
  • 简介:哲学存在论的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的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上的一种体现和要求。哲学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念的引导下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并相互构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第一哲学 当代形态 政治权力 存在论 内在统一
  • 简介:7月17—18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2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三联书店,2013)是杨国荣教授继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其“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后又一部力作。与会学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点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对“杨著”发表评论,杨国荣教授给予回应。

  • 标签: 哲学分析 实践智慧 学术研讨会 人类 上海社会科学院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论语〉哲学》一书,这是国内少见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论语》的书,但就书名来说,这本书就有浓厚的西方哲学的韵味。不过,综观整书,作者不过是给《论语》涂上了西方哲学的底色,其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是传统的,是儒家的。《〈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本文略述一二。

  • 标签: 西方哲学 《论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底色 精神 儒家
  • 简介:“0.8哲学”是开始悄悄流行的新词汇。“O.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几率相应也较高。

  • 标签: 哲学 生活态度 新词汇
  • 简介:庄子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其思想动因最初是为了超越时代的恶。要超越时代的恶,人道应以天道为据,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证道的境界——“天人合一、至乐无乐”,这是庄子生态智慧的核心思想。“自然”是理解它的关键,审美是其特色。在庄子的生态智慧中,他展示了一种不断追求境界超越的生存格调和人与自然亲和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天人合一 至乐无乐 庄子 审美 自然 生态智慧
  • 简介:记得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过祈祷,祈祷年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有冰雹,不要干旱,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不能样样如愿。"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了不能如你所愿的世界。"

  • 标签: 麦子 哲学 上帝 林清玄 散文家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