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梆子、二黄是粤剧的主要腔调。本地班兼唱梆黄是粤剧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因此,梆子、二黄的源流问题,成了粤剧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问

  • 标签: 源流新探 粤剧源流
  • 简介:"踏歌舞"是中国历史上很多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其中也包括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羌人。新石器时期青海大通县、宗日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彩盆以及宁夏贺兰山岩画上舞者联袂顿足踏地而舞的形象可以看作西夏"踏歌舞"的原始来源。五代时期史料所载"连袂歌呼"以及西夏唐卡《水月观音》中舞者面向观音展臂而舞的形象表明西夏时代踏歌舞是盛行的。今羌族民众于党项故地所跳"锅庄舞""洒朗舞"应该与西夏"踏歌舞"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踏歌舞” 西夏 贺兰山岩画 锅庄舞 洒朗舞
  • 简介:宋朝以降,著录或研究涉及博山饰者都以为它的形式来源于海中仙山,作为汉代工官设计出来的产品,博山饰可能会参考一些域外的有关器物造型,但博山饰实的主源则是尺木。反映在汉代博山饰上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博山饰的植物属性,二是常常在其中穿插龙纹,作为发展,龙纹也可以用立鸟、池海、羽人或其它纹样替代。

  • 标签: 博山饰 升天 尺木
  • 简介:明、清之际,随着台湾教育体系的初建和中央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昆曲从内地传到台湾。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昆曲传播逐渐活跃,昆曲曲会和昆曲传习所相继成立。当代台湾昆曲传播趋势表现为传播视野更加成熟阔远,昆曲保护意识强烈,注重昆曲演出与市场结合以及商人群的主动参与。

  • 标签: 台湾地区 昆曲 传播
  • 简介:伏羲、女娲兄妹结婚传人烟的故事广泛流行于现今中原地区,这一故事至迟在敦煌写卷和唐代笔记中就见诸记载,而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交尾图以及先秦文献记载的交龙图像已经为这一故事奠定了基础。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是中国上古历法中“苍龙纪时”制度的产物,伏羲的原型是春天的龙星,女娲是秋天的龙星,伏羲、女娲交尾图是春、秋的象征。因为龙星升起的仲春时节(尤其是春天)是“会合男女”的婚姻季节,因此,在古代神话中,伏羲、女娲又扮演着婚姻神的角色。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原本是用来解释婚姻制度和风俗起源的,本与洪水故事无关,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才与后者结合为伏羲、女娲在洪水后结婚再造人烟的故事。

  • 标签: 伏羲 女娲 兄妹婚神话
  • 简介:曲阜孔庙音乐是祭祀孔子仪式中的专用音乐。旧时,每年春秋二仲(二月、八月)的头一个丁日(俗称“上丁”)及孔子生日,均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孔庙音乐也有“丁祭音乐”之称。孔庙的“丁祭”祀典非同一般家庙的祭祀活动,它的祀典全礼(包括礼仪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以及服饰和祭品等)都由皇帝颁定。祭祀中,以祭祀乐舞伴随祀典的全过程,其场面之隆重和规模之盛大,是当时各县的祭孔活动所无可比拟的。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帝皆以其政治上的需要,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并以隆重的礼乐形式祭祀他。孔庙祭祀所用的乐舞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自明清以来,曲阜实际上已成为传播孔庙音乐和保存古代

  • 标签: 孔庙音乐 祭孔 韶乐 六代之乐 《韶》 登歌
  • 简介:舟山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素以“盐渔之利,舟楫之便”而闻名。舟山群岛历史悠久。古称“海中洲”。据史书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江浙闽沿海的行政区划分调整中,将舟山群岛设翁山县。故称为翁洲。翁洲走书作为舟山古老的海洋民间曲艺代表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舟山曲艺音乐史上留下宝贵的一页。

  • 标签: 舟山群岛 源流 东南沿海 民间曲艺 行政区划 开元年间
  • 简介: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龙舞,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龙舞,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它那雄姿巍巍的形象,浩气凛然的气概、充满希望的喜悦,那种气势的美,强盛的生命力,从久远的年代起,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而且在国际上蠃得了极高的声誉。

  • 标签: 舞龙 浩气凛然 疙瘩龙 艺术遗产 灯舞 内在气质
  • 简介:绘画艺术是借用形象表现审美的产物。在回族人物画创作中,只有在尊重和坚守本民族文化及美学追求的前提下,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发挥中国画写象澄怀、借物比兴的表现形式,抒发回族人的精神气韵,才能在中华民族文艺之苑得到客观呈现。

  • 标签: 回族人物画 传统美学 审美境界 伊斯兰文化
  • 简介:本文介绍著名吴歌“月子弯弯”八百年中歌词和音乐的发展轨迹。山歌南宋初年初被记录,是一首船歌。宋元之后发展为四句头山歌,并形成为一首流行歌曲[山歌调],通过昆曲演唱,曲谱传承至近现代。现代吴方言区各地仍有以船歌的形式演唱这首吴歌。

  • 标签: 吴歌 月子弯弯 山歌调 船歌
  • 简介:本文专议中国古代戏剧道具名实与源流问题,指出道具之名源自军戎“什物”,本资生之众杂器具;进入佛教增“进道”之义,遂名“道具”;再传至戏剧,增“假代”之义,故有“砌末”之称而“道具”先随佛教传入日本,成为僧俗资生、资道、戏剧器具之称;后又随话剧折返中国,与中国固有“砌末”相结合,遂形成中国所有戏剧所用器具之统称.模拟性、操练性、巫术性诸舞蹈连同倡优表演、游戏所用器具,其具有扮演角色之性质者,乃中国古代戏剧道具之渊源。戏剧表演及与其相关表演关系之变化是制约中国古代戏剧道具变化的力量,它们使中国古代戏剧道具在规模、性质诸方面不断发展和变化。

  • 标签: 中国 古代戏剧 道具 历史源流 文化性质 审美价值
  • 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二十多年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发展到“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再到“民俗旅游”和“科学文化旅游”,形成了广度的旅游概念,因而人们形成了“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的共识。

  • 标签: 探险旅游 故里 年代 源流 观光旅游 民俗旅游
  • 简介: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更是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这些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绚烂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