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未成年人犯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的量刑特征,体现在以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特殊保护原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特殊保护方针以及量刑情节规范化的特殊要求。针对非监禁刑适用种类单一、未成年犯人身危险程度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完善量刑措施。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量刑特征 问题 完善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年人犯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缺陷 修改建议
  • 简介:通过对城市不同阶层未成年人犯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犯的阶层分布不均匀,中下层未成年人的犯罪率较高。未成年犯的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存在差异,不同阶层的未成年犯的成长环境也有一定差异,下层未成年犯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交往均存在较大问题,因此犯罪率较高。而其他阶层更多的是因为学校管理不严和社会交往不慎而引发犯罪。学校的严格管理对预防各阶层未成年人犯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犯罪 阶层 未成年人
  • 简介: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确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正确定罪量刑,的合法权益,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逐渐成为庭审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正不枉不纵,切实保护未成年刑事被告人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争议问题 判断方法
  • 简介:“两抢一盗”成未成年人犯首要类型2011年5月28日,在罗湖区东门发生一起十几名青少年手持钢管追打学生事件,引起市民关注。日前,这宗由两所学校学生间因摩擦纠纷引发打架斗殴的刑事案件在罗湖法院宣判,法院判处周明、黄苏(化名)两被告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判处吴英(化名)等四名被告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低龄化 有期徒刑 两抢一盗 刑事案件 青少年
  • 简介:摘要老年人犯从宽暨免死问题是《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热点。该修正案确立了对犯罪的老年人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这一新规定是为了适应我国老年人犯从宽处罚的现实需要和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表现,在新中国刑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拟从刑法的立法背景方面谈一下本人对该原则的看法。

  • 标签: 老年人犯罪 宽严相济 从宽处罚 刑法原则 刑罚目的
  • 简介:未成年人犯记录封存制度经过实践探索,已经得到法律确认。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适用范围过窄,法条衔接不够,缺乏考验期,查询主体过广,封存程序过于原则,不同法律之间有冲突等。对封存制度的完善,在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修改有冲突的法律、联合出台文件外,对该制度的实施办法,应从提起程序、封存程序、法律后果、材料保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 简介:随着我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数量的逐渐增多,来华外国人剧增,外国人犯问题尤其是外国人有组织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近年来,上海市外国人犯涉嫌罪种相对集中,侵财类案件凸显,犯罪类型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犯罪团伙组织结构向职业性和社会网络体系演变。上海警方在不断推进外国人犯侦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多方位的培训,提高了案件办理能力,加强了各警种、各部门的协作。

  • 标签: 外国人犯罪 有组织犯罪 上海警方 长效机制
  • 简介:未成年人犯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在时间维度的纵向分布方面分析未成年人犯现象的变化规律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单就犯罪主体构成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未成年人犯表现出五个增多的特点,即女性群体、14—16岁的群体、流动人口群体、在校学生和无业群体犯罪增多。就此而言,未成年人犯现象变化的社会特征是较为明显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现象 变化轨迹 纵向分布
  • 简介:未成年人犯生成中的网络作用机制表现为:沉溺网络造成传统社会联系疏离;筹集上网费用诱发财产犯罪动机;通过网上不良信息习得犯罪方法;网络环境为团伙成员互动提供途径;网吧及周边地区成为犯罪的重要情境。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采取控制上网时间、屏蔽有害信息、设立公益性网吧、严格网吧监管等干预对策,以减少未成年人犯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生成 网络作用机制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在刑事实体法上对老年人犯作了从宽处理的规定,同时还要在刑事诉讼程序上落实对老年人的保障。程序保障应从把握社会基础、规范基础、价值基础和运行基础入手,比较和借鉴国外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保护特殊群体、体现人文关怀的专门规定,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框架内,立足检察办案环节,更新执法观念、明确适用范围、发挥辩护人保障作用,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及讯问等阶段或环节突出对老年人犯群体的特殊保护,构建适当从宽处理的法律机制。

  • 标签: 老年人犯罪 从宽处理 法律机制
  • 简介:未成年人犯是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但由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所决定,不能对未成年犯罪实行严厉的刑事政策。在我国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和无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是国际公约的基本要求,我国作为缔约国必须遵守该规定。对未成年罪犯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没有实际意义;财产刑对教育、改善未成年罪犯的作用有限,而且有悖于刑事法治公平正义原则,故而不宜对其适用财产刑。《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犯累犯、缓刑、犯罪报告义务的规定,是进一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的体现,但仍有立法完善的余地。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 范围 方式
  • 简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并应结合检察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制度执行的监督。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检察监督
  • 简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某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司法机关,执法者的执法思维和执法理念极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理念不同而导致对未成年人犯案件的处理上出现了偏离教育和挽救为主这个司法宗旨的问题。文中从实践者的角度,结合对具体司法实践的思考,分析未成年人犯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执法理念问题,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今后办理未成年人犯案件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司法实践:执法理念 解决对策
  • 简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工作的科学性。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地方立法 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
  • 简介: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适当延伸其职能,将预防其重新犯罪作为重要任务,融教育挽救未成年人于案件处理过程之中。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犯特殊预防,其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在检察办案阶段,兼采各种教育形式;在司法处置环节,力采从轻处置措施;对社会帮教矫正,可采全程参与方式;对权利保护监督,兼及诉讼内外渠道。

  • 标签: 检察机关 未成年人犯罪 特殊预防
  • 简介:未成年人犯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以拯救、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但实践中落实这一刑事政策目标的具体措施还很不完善。在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送往刑事法庭之前,我国亟需构建和完善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拯救、教育制度体系,以实现刑事政策的目标。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审前审查机制 专业机构建设 保护
  • 简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关于未成年人能否适用附加刑这一问题存在很多争议。对罚金刑,有可以适用、不可以适用和暂时中止执行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刑除考虑犯罪情节外,还要综合考虑未成年犯的实际履行能力,建议修法明确对未成年犯罪人可以视其经济能力选择适用。对没收财产刑,有人主张不宜适用,笔者认为应严格控制。对剥夺政治权利刑,从世界范围来看一般不适用。笔者认为,在我国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依法被判处无期徒刑外,也不宜适用。对驱逐出境刑,对外籍未成年犯的适用,根据其犯罪性质、情节及犯罪人等情况,结合国际关系和斗争需要等来决定。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附加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