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综合使用量化和质性两种方法对影响日本汉语继承学习汉语学习的家庭和动机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在日本华裔家庭中,祖父母对第二代继承学习的语言保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对语言的态度和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日本华裔家庭的语言选择和使用。对于继承学习来说,职业发展和交流动机是他们汉语学习的主要动机,自我提升和情感动机为一般动机,外在动机为次要动机。另外,与非继承学习进行对比发现,外在动机是他们两显著差异所在。相对于非继承学习来说,汉语继承学习外在动机更强,而他们的外在动机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家庭。

  • 标签: 日本 继承语 汉语学习 家庭 动机
  • 简介:块在二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二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考察高级汉语学习汉语口语块提取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在学过块占全部块的比例以及学过块的正确提取使用率两个指标上都有显著差异,也显著差于汉语母语的测验表现。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学过的汉语口语块数量有限,难以合理得体正确使用。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汉语口语块提取运用的影响因素及加大块教学的必要性。

  • 标签: 汉语口语语块 语块提取 语块运用
  • 简介:基于会话修正理论,通过自建的初、中、高不同级别汉语学习口语语料库,综合运用量化描写和质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汉语学习的会话修正能力:元认知监控能力、填充词运用能力和会话修正策略运用能力,并尝试揭示汉语作为二学习会话修正认知心理机制,以期有效提升汉语学习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得体性。

  • 标签: 汉语二语学习者 会话修正能力 元认知监控 填充词 修正策略
  • 简介:本文依据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汉语近义词教学的具体问题:近义词教学中应当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具体有哪些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效果如何?

  • 标签: 汉语二语学习 近义词教学
  • 简介:本研究以学习和母语口语样本为基础,通过母语听话人对该样本的感知判断,以及对发音人样本时间性语音指标的测量及分析,讨论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口语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研究发现,学习口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测量存在密切的关系,母语听话人对学习口语流利度的感知能够通过对话语流利度的测量而进行预测。母语对流利度的感知判断是在速度、流长度、无声停顿、有声停顿、修正/重复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基础上建立的,但他们对二学习语速的感知最为敏感、稳定而且具有一致性,在众多时间性语音特征中,语速指标能够最准确地预测感知流利度,而流利度的感知判断可能受到口音的影响。

  • 标签: 感知流利度 话语流利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口语
  • 简介:采用词汇联想方法考察了澳大利亚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的心理词汇关联特征。结果显示,汉语学习和母语的心理词汇都是以语义关联为主。其中,聚合关联在母语和中级水平学习心理词汇中占主导地位。而初级学习的聚合和组合关联比例相当。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的词汇关联模式越来越接近母语。和英语学习相比,汉语学习的词汇关联有其独特的一面,比如基于汉字字形的关联多于基于字音的关联,而且,块形式的关联较多。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词汇习得与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心理词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词汇关联 反应类型
  • 简介:本研究通过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行为实验研究,探讨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句末单字调产出的过程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学习在语调产出的不同阶段采取的认知策略。研究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在不同语境下汉语声调产出经历了母语语调迁移、汉语声调调形调节、汉语语调的调阶调节三个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声调产出的语调调节策略,其心理语言学基础是“际识别”(interlingualidentification)的相似性;中级水平汉语学习汉语语调产出基本摆脱了英语语调的影响,按照单字调的本调产出声调。此外,汉语学习汉语声调的习得过程反映了学习汉语语调产出的“二次调节策略”。学习每个阶段的调节策略都受前一阶段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学习必须不断地克服这些言语加工策略的限制才能在不同语境下正确地产出汉语语调。

  • 标签: 语调产出 认知策略 二语习得
  • 简介:汉语学习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出现中介现象,事实上他们还会同时出现中介文化现象,即带有目的和母语两种文化特征。了解中介有利于留学生的汉语知识学习,关注中介文化也有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 标签: 中介语 中介文化 对外汉语 文化
  • 简介:在一对一互动中,汉语学习能够注意到对话所提供的重述反馈,将之作为一种纠正性反馈,但是注意的水平受学习语言水平、重述句子的长度及重述句子与学习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程度的制约。上述制约主要来源于语言偏向性和记忆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可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和互动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重述 注意度 反馈 课堂互动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学习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本文是基干联结主义人工神经网络并以汉语学习汉字认知为参照的模拟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本研究构建的“汉字部件识别模型”汉字知识的获得机制。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心理现实性和生物有效性,文章就模拟研究的结论深入分析了模型汉字知识获得的衔接机制和知识积累机制,并对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认知机制 汉字认知 联结主义
  • 简介:读后续写任务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的题型,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该任务中,学生阅读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续写。本研究通过考察和对比读后续写与另外一种传统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对于二学习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上的作用,探讨读后续写任务的促学作用。本研究将两个自然班的汉语学习随机分为两组:读后续写组和阅读理解组。研究采用“前测-干预-后测1-后测2”的设计模式。在干预过程中,读后续写组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即使用中文续写一篇含有目标结构的文章;与此同时,阅读理解组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即阅读同一篇文章后回答问题。南于汉语空问短语包括三个方面特征:框式结构、介词用法和方位词用法,因此两项任务对于汉语空间短语结构习得的作用将通过学习在三次测试中目标结构的三个方面的正确率来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前测到两次后测,读后续写组的目标结构正确率取得了显著提高,而阅读理解组则无此表现;2)在后测中,读后续写组的日标结构正确率显著高于阅渎理解细。

  • 标签: 读后续写 汉语空间短语 协同
  • 简介:通过分析120篇汉语作文,探索汉语学习产出型词汇水平和作文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产出型词汇水平由词汇丰富性衡量,包含词汇密度、多样性、复杂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发现汉语学习产出型词汇水平各衡量维度和学习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一致。词汇准确性与作文质量最紧密相关,词汇复杂性与作文质量呈现显著相关,但是词汇密度与作文质量无显著相关。词汇多样性则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测量方式不同,词汇多样性与作文质量的相关关系也不同。另外,学习词汇丰富性受话题熟悉度的影响,不熟悉话题对学习的词汇准确性和(或)复杂性具有推动作用。

  • 标签: 产出型词汇水平 词汇丰富性 写作质量
  • 简介: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还很不完美,比如国际舞台上有超级大国欺侮小国的情形,我们身边有身强力壮的强者霸占别人田地、财产的情形,还有不少厂商利用别人的声名、品牌干着自己赚钱、坏他人名声的勾当,更有非法学术团体和个人,将别人的成果稍事整理、排列就写上自己名字的恶行,当然也有组织和单位的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己之私而疯狂谋利的顽疾在不断蔓延、成长。

  • 标签: 学习者 超级大国 国际舞台 学术团体 利用 小国
  • 简介:中国英语学习在使用模糊限制方面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与英语本族对比后发现,中国英语学习在对话中使用的模糊限制的频率明显地高于本族,最为频繁使用的是情态动词、动词和副词,而较少使用形容词和名词。

  • 标签: 模糊限制语 对比分析 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料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日本学习汉语元音习得研究三、日本学习汉语元音的发音特点      (一)汉语的元音格局   作为对照,  图3基础组日本学习汉语元音格局   我们根据日本学习汉语元音格局,基础组学习的七个汉语一级元音的发音中

  • 标签: 习得研究 元音习得 学习者汉语
  • 简介:仍然是元音/i/的发音和汉语母语在舌位的高低上存在差异,对于学习母语中不存在音值相似的对应物的汉语元音,学习的七个汉语一级元音的发音中

  • 标签: 习得研究 元音习得 学习者汉语
  • 简介:本文研究了汉语水平较高的日本学生习得普通话轻声时的韵律偏误,发现日本学生产出的轻声音节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调型方面,基频曲拱偏平,升降幅度不够;基频曲线后半段常有轻微抬升;T3后的轻声音节常常被读为降调。(二)调域方面,四声后的轻声音节都存在调域偏窄问题,其中T1、他后尤其严重。(三)时长方面,不同声调后轻声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长过长问题,尤以T3后为最,甚至超过T3音节。

  • 标签: 汉语二语习得 日本学生 轻声 语音偏误
  • 简介:通过读后访谈的方式,我们对20名中级汉语学习阅读时猜测78个词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猜词步骤和猜词依据使用率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为二时猜词过程的一般步骤。我们认为,汉语阅读者的猜词过程体现其阅读模式: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加工,少数水平较高的学习还会利用多种语料“交互式”地加工。学习的具体猜词过程没有固定顺序,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总的来说.先利用语素自下而上地猜词,再借助语境自上而下地猜词的比例较高,这说明中级学习正处于汉语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最后本文将英、汉为二的猜词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的异同及其词汇特征方面的原因。

  • 标签: 汉语阅读 猜词过程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