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乐平县化螟明显回升,发生量、分布面、危害程度均居全省之首.为了找出回升原因,深求防治对策,根据1990年铅山县病虫分析会与会者提议,由省植保植检站牵头,江西农大植保系、景德镇市和乐平县植保站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90年4月22~24日,7月21~22日、10

  • 标签: 乐平 县植保站 有效虫源 植保植检站 晚稻品种 姜家村
  • 简介: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水稻产量平稳增长,但与此同时水稻的主要害虫——二的发生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为例,对水稻螟害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危害特征、流行趋势,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保证水稻生产、质量安全。

  • 标签: 水稻 二化螟 综合防治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OF杀虫剂+杀虫单SPX(常规用量的70%)、20%氯虫苯甲酰胺SC、杀虫单SPX、空白对照4个处理防治二,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喷施金龟子绿僵菌421可分散OF+杀虫单SPX防治水稻效果显著,全田二危害症状较轻,对天敌没有影响,对水稻生长安全,有助于水稻稳产增效,喷施一次可以防治整个生育期二螟虫,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目的。

  • 标签: 水稻 防治 二化螟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关于水稻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为害的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由于常年防治水稻以化学农药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稻米质量,还导致二抗药性的产生。为探索生物农药短稳杆菌对水稻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多点试验与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对水稻的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量1500mL平均防效85%以上,可与48%毒死蜱、20%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农药媲美,可在水稻的防治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农药 短稳杆菌 二化螟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市水稻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原有化学防治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经测定,抗性已达到高抗,严重威胁到我市粮食生产、保产。为此,本试验目的是探索新型杀虫剂四唑虫酰胺,通过带药移栽等不同施药方式,对我市一代二的大田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及对水稻生产安全性进行验证。通过试验表明,移栽前秧田四唑虫酰胺+本田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处理,其保苗效果与防治效果最好,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目测5种药剂处理的20个试验小区,均未发现对水稻生长影响情况,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很安全。

  • 标签: 四唑虫酰胺 水稻 二化螟 防效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二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
  • 简介: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二、杭州富阳大等种群4龄幼虫对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二种群对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二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富阳种群对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 标签: 二化螟 大螟 三唑磷 抗药性 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