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水源涵养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价值,而且在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源造林设计依据、林分结构优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造林设计
  • 简介:海洋山水源保护区位于桂东北的全州、灌阳、恭城、阳朔、灵川、兴安等6个县交界处,包括蕉江、西山、黄关、观音、栗木、嘉会、西岭、升平、大境、海洋、漠川等11个乡和国营大源林场的部分山地,总长约70km,中间宽约20km,南北两头窄,总面积904km~2,于1982年6月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同年建立保护站,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

  • 标签: 主要保护对象 水源涵养林 海洋山 漠川 灵川 桂东北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山地等在整个国土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而很多地区都面临着水土流失的情况,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成为非常迫切亟待解决的严重现实问题。从实践经验来看,通过高质量森林的建设,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而以此为目标的森林,可以体现水源的作用和功能。本文以广东省龙川县高质量水源林种植为例,重点探讨了水源实现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机理和效果,并做出合理评价。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相关内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对于水源建设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水源林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效应
  • 简介:摘要:水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并且在我国范围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将会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内部生态系统的类型,因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并不平均,再加上当前水污染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匮乏局面。本文研究水源涵养的建设及对策。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建设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加强水源建设,发挥水源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这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也是绿色生态打造的有效举措。因此,加快水源项目推进,重视水源建设及管理尤为必要。广东省粤北地区抓住水源建设的契机,多措并举,强化管理,让水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就水源建设效益及科学造林、抚育管理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效益的基础上,为水源建设及管理提供具体策略支持。

  • 标签: 水源林 建设效益 科学建设 抚育管理 策略
  • 简介:森林是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和载体,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森林覆盖较好,但当前流域内林地的水源涵养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和青杨这5种在流域内典型树种,对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10个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分析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林种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在林冠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华北落叶松次之,沙棘和青杨居末;但在枯落物层的比较中,华北落叶松、白桦和青海云杉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青杨居中,沙棘表现最差;而在土壤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同样水源涵养能力较好,沙棘居中,青杨和华北落叶松较弱。同时,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检验得到:青海云杉权重最髙,达到25%c,另外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林冠、枯落物和土壤这3层比重最大,为70.51%。综合林冠、枯落物、土壤和层次分析比较结果,当前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青海云杉林地>白桦林地>华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青杨林地。这一结果为进一步讨论流域内植被景观格局和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水源涵养能力 林冠 枯落物 北川河
  • 简介:摘要:水源涵养在涵养水源、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就其主要功能、林分结构、树种配置、营造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水源涵养造林质量。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造林设计 建筑
  • 简介:水源是滞洪补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江河水资源的决定性林种,长期以来其作用被人们忽视,遭严重破坏,造成水害不断、水土流失严重。文章分析了由于水源被严重破坏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提出加强水源建设的措施。

  • 标签: 水源林 生态环境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 简介:以海南琼中地区人工橡胶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利用土壤容重和土壤最大持水量等指标研究胶园土壤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及其演变动态.结果表明:胶园上层土壤容重一般低于下层,最大持水量则相反,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在定植初期,幼龄胶园各土层的土壤容重和最大持水量与次生基本接近;随着橡胶树龄的增加,其土壤容重增加、最大持水量减少、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 标签: 水源涵养 最大持水量 土壤容重 演变特征 橡胶林
  • 简介:结合宁波市水源涵养2010—2014的造林试验,观测了宁波市两块试验地不同苗木生长、保存情况,重点分析苗木成活率与高程、淹没天数、淹没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木成活率与淹没天数、栽植高程极显著关系,与淹没水深相关性不明显;淹没天数是决定苗木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淹没天数不宜超过10d;起种高程不宜为平均水位,应至少提高2~5m,并结合汛限水位综合考虑;苗龄不宜太大,苗龄小比苗龄大苗木易成活;早期养护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重要作用;苗木支撑的牢固性亦很重要。

  • 标签: 水库 水源涵养林 经验 消落带 苗木成活率
  • 简介:论述了水源涵养的规划原则,分析了水源涵养的体系,提出水源涵养的经营措施.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规划 原则 体系
  • 简介:分析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流域20多年水源涵养林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妫水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呈上升状态,从1975年的10.96%,已上升到46.61%;经济面积增长迅速,每年约增长150hm^2;树种组成正在向多样性转化,从1975年以4个主要树种为主,到1995年已形成8个树种的格局。因此认为妫水河流域水源涵养总体状况正在好转,但还存在经济面积增加过快,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森林植被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 标签: 妫水河 水源涵养林 动态格局 植被类型 树种组成
  • 简介:潮阳市现辖26个镇(街道),总人口242万,总面积1255.6平方公里。现有山塘水库363宗,水库总库容量2.95亿立方米,其中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7宗,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151宗,山塘有205宗。这些山塘水库主要分布在大南山系和小北山系,是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的生产生活用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建设措施 小型水库 中型水库 涵养水源 潮阳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不断加强水源涵养建设,这样可以为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水源涵养的主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关键因素、营造水源涵养的必要性与手段以及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 标签: 水源涵养林 建设 水资源 永续利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高质量水源涵养的营造能够新可能存在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病虫害的松林,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并发挥森林多样功能,保证森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本文对高质量水源涵养营造模式展开一定探讨。

  • 标签: 高质量水源林 营造模式 实践研究
  • 简介:对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中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选取林冠截留率、枯落物层蓄积量、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土壤稳渗速率、土层厚度、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为青冈〉杉木林〉毛竹林〉香樟〉马尾松林〉板栗;青冈水源涵养功能属较好等级,杉木林、毛竹林、香樟为中等,马尾松林、板栗较差。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水源涵养功能 森林类型 评价 桐庐
  • 简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是要保护和改善生态,林业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张德江书记从我省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其中提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走兴林治水之路是实现潮南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水源涵养林 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 简介:漓江近30年来出现了水量减少、枯水期越来越长的问题,而其上游青狮潭水源覆盖的变化是影响漓江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别利用遥感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提取美国ETM遥感图像青狮潭水源不同时相的植被指数,通过分析植被指数的变化来研究水源覆盖的变化。结果表明,1999年12月15日至2002年1月5日,研究区青狮潭水源大部分面积(约80%)的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趋势,但植被覆盖度减少的数值不大,RVI减少值主要在-1.5≤·RVI<-0.1,NDVI减少面积中超过一半面积的NDVI减少值在-0.2≤·NDVI<-0.1,增长、不变的面积各占10%左右,遥感植被指数为定量分析漓江上游水源覆盖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漓江上游 青狮潭水源林 覆盖变化检测 遥感图像 植被指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