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残疾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无疑就业是主要的途径之一,但面对当前激励的就业形势,残疾就业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残疾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残疾就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残疾人 就业 对策 研究
  • 简介:摘要:残疾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残疾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越来越受到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三个国家来分析,最后回归到我国,对我国的残疾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残疾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残疾人 福利内容 国际比较
  • 简介:摘要:温馨和关爱是残疾活动类建筑设计的目标,本文结合合肥市残疾康复中心项目的创作实践,从功能和交通组织、无障碍设施配置、室内外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做了初步总结,为同类型的其他项目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康复中心 功能分区 交通组织 无障碍设计 空间环境
  • 简介:摘要:残疾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是专业社会工作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培养学生为残疾个人或残疾团体提供专业服务实践的教学活动。其特殊性也要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多方资源,加强学生专业价值理念以及实务技能方面的培养,动员更多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发挥指导作用。

  • 标签: 残疾人社会工作 实践教学 问题 思考
  • 简介:【摘要】残疾群体中有部分轻度残疾残疾,具备自主活动能力、劳动能力,有较强烈的就业需求,但因为各种原因(如:自信不足、能力不足、企业不愿意录用等)而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有部分重度残疾残疾基本活动能力受限,有的肢体缺陷难以自理,有的心智发育不全不懂得自理等等,他们都有基本居家服务需求,但碍于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人力资源有限等导致其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在社会层面上,随着助残政策越来越完善,残疾能得到相关的帮扶、津贴补助、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只针对独居高龄老人,而需要该服务的残疾因未达到条件(独居和高龄)而未能享受到居家服务。既然双方都有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了“有爱传播”——居家助残关爱计划。

  • 标签: 轻度残疾人 重度残疾人 就业 居家服务
  • 简介:摘 要:残疾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对残疾的生存与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残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项档案管理对策,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残疾人档案管理 业务能力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因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环境越来越好,残疾能够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且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残疾的教育职能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残疾大学生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 标签: 融合教育背景 残疾人教育职能 转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社区残疾心理康复中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从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8 月择取 30 例社区残疾,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15 例)实施常规心理康复,研究组( 15 例)在心理康复中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法,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从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 , SCL-90 )得分结果来看,干预前两组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抑郁评分、恐怖评分、精神病性评分、人际敏感评分、偏执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抑郁评分、恐怖评分、精神病性评分、人际敏感评分、偏执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社区残疾心理康复中, PDCA 循环管理法的实施,可使残疾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社区残疾人 心理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现有 的轮椅、电动轮椅、电动车等车轮的控制都是用手进行控制,对于上肢残疾的人,无法利用.上肢来对方向进行控制,使上肢残疾群使用,上述车辆有很大的限制。针对上肢残疾代步工具缺乏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较高适配性的综合操纵踏板。该踏板利用机械设计原理与电子控制原理,以机械助推实现转向控制、霍尔磁控实现速度控制。转向控制机构通过转向轴与车前架支撑柱相接,综合操纵踏板采用四角螺钉紧定于原车脚踏处,转向控制机构通过转向轴与车前架支撑柱相接。操纵者通过对踏板上诸多机构的操作,可方便的控制电动三轮车前进、后退、转向、制动等基本功能。

  • 标签: 操纵踏板 残疾人士 机械设计 电子控制
  • 简介:摘要:残疾群体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残疾群体的身体健康问题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从举国体制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残疾体育活动的因素,为下一步残疾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并促成残疾体育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举国体制 残疾人 体育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德尔菲法编制《残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为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给残疾提供服务的内容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由3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残联工作人员及1名全科专业在读研究生组成研究管理小组,在北京、四川、安徽、江苏等地调研,拟定写作大纲,邀请15名来自全科医学及残疾康复领域的专家进行4轮专家咨询,完成《残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的编写。结果邀请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0,4轮咨询均向15名专家发放问卷,分别回收了13、13、15、15份问卷。第4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W值分别为重要性0.394(χ2=319.501,P<0.01)、准确度0.234(χ2=189.189,P<0.01)。根据各轮专家的建议及评分对手册内容进行增减,最终形成一级条目5个,二级条目15个,三级条目18个,四级条目17个。结论本研究所邀请专家权威性、积极性均较高,咨询结果可靠,《残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内容有较好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 标签: 残疾人 社区医学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 要:学龄前残疾儿童是残疾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龄前残疾儿童实施运动康复干预,不仅能补偿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动作缺陷,还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及学前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下文就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相应探索,以期构建起完备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机制。

  • 标签: 学龄前 残疾儿童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其残疾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急性脑血栓病人有顺序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疗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两组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其残疾率的所发挥的作用疗效确切,有利于减少病人的并发症以及带来的副作用,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病人实施治疗,不仅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得到了病人的肯定,没有发现不良反应,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治疗 降低 残疾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梗死 下肢偏瘫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5家综合医院脑卒中后残疾老年专业化照护需求现状,为上海地区更好地开展居家照护服务,及相关部门制订、落实科学可行的居家照护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5—10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5所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301例预出院回归家庭的脑卒中后残疾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居家脑卒中患者专业化照护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残疾老年专业化照护需求总体均分为(3.46±0.83)分。照护需求中排在前5位的条目分别是预防疾病复发的相关知识,得到家人的关心和帮助,血压监测,常用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性别、居家照顾者、疾病类型、脑卒中病程、其他慢性疾病、残疾程度不同的脑卒中后残疾老年需求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照顾者为护工/保姆的患者、脑出血患者、脑卒中病程>1~6个月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严重残疾的患者对专业化照护需求更为迫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117,t=2.327,P=0.021)和残疾程度(β'=0.496,t=9.706,P<0.001)是影响脑卒中后残疾老年专业化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上海地区脑卒中后残疾老年专业化照护需求程度较高,建议相关部门以最迫切的需求为导向,加快居家护理政策完善和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老年人 卒中 残疾 居家护理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老年功能性便秘是老年常见病症,到目前为止,有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治疗方法。本文针对便秘的定义、危害、主要治疗方法、健康教育等作以简述。

  • 标签: 老年 便秘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人脑具有可塑性,通过一定手段给予患者适量和特定的重复性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皮质的重组,使患者学习并储存正确的运动模式 [3-4]。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操作复杂,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通过康复机器训练不仅能降低经济成本,还容易获得相当于甚至优于治疗师的功能修复,因此,康复机器的出现为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偏瘫患者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上肢康复机器辅助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患者在上肢机器的辅助下,能更好地锻炼运动控制能力,减少躯干的代偿性运动等,提高上肢运动的功效及效率,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本文围绕上肢康复机器、USN及上肢康复机器对USN康复治疗的影响展开综述。

  • 标签: 单侧空间忽略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