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骨化(paravertebral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及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8.1)岁;C3/4节段2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45例,C6/7节段9例。按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8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CT,并采用McAfee分型方法评估PO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活动度及PO分级的差异,采用连续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级变量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PO的发生率为93.0%(66/71),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35.2%(25/71)。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89.3%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25/28),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10.7%(3/28);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中95.4%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41/43),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51.2%(22/43)。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5°±4.7°,术后3个月为11.1°±3.6°,末次随访时为10.5°±4.6°;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8°±4.5°,术后3个月为8.6°±4.9°,末次随访时为7.3°±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的形成与手术节段活动度。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ADR�

  • 标签: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骨化
  • 简介:摘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 )可在术后早期提供有效镇痛,且最近有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联合辅助药物的使用能够延长感觉或运动阻滞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文章总结不同局部麻醉药佐剂在TPVB中应用时的临床效果、使用剂量、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助于明确辅助药物在TPVB中使用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找到合理的药物配伍及使用剂量,增强TPVB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临床麻醉镇痛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阿片类药物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块全板切除或板分解切除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随访资料完整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其中上胸段1人,中胸段3人,下胸段12人,病程2月-3年。通过CT或MRI检查均提示黄韧带骨化,且脊髓受压。手术均采用全板切除或板分解切除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评分(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6例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平均20个月。JOA评分由术前3-13分提高到术后13-29分,手术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神经恢复率20%-82%,平均65%,16例患者8例优,5例良,2例中,1例差,优良率81.3%。结论全板整块切除或分解切除后外侧脊柱体融合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扳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肌间隙入路。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结论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在超声直视下将局麻药注入间隙,阻滞脊神经及其分支,交感干而对运动,感觉,交感神经产生影响的一种区域阻滞技术。本文就其在胸科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的应用方面做出综述。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体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岁(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0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3例,余下的29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经肌人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肌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远期疗效无差异。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化三醇常规和冲击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继发性甲亢(SHPT)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22例、常规组(B组)20例,每组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再分为2个亚组,A1、B1组(300pg/ml≤PTHi≤600pg/ml),A2、B2组(iPTH>600pg/ml)。常规组给予口服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组给予口服骨化三醇1--4μg/次、每周2次,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后第4周、8周、12周的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结果冲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PTH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升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于继发性甲亢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骨化三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36-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立骨化醇对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2月份到2022年2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治疗模式,及研究组采取帕立骨化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

  • 标签: 帕立骨化醇 骨化三醇 继发性甲旁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骨化三醇冲击方法对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地点(本院)与对象(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选取50例,将其分成2组(依据骨化三醇用药剂量不同,每组皆为25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B组给予冲击剂量,对比两组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血钙、血磷水平。结果 B组治疗3个月时的iPTH、血磷水平均较A组低(P<0.05),而血钙水平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血透继发性甲亢患者,采用骨化三醇实施冲击治疗,能降低其iPTH水平,调节血磷与血钙水平,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化三醇 冲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脱位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5年10月共收治寰枢脱位合并颈椎OPLL患者10例,其中易复型寰枢脱位8例,采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并颈椎单开门板成形术治疗;不可复型寰枢脱位2例,采用经口前路松解复位、后路枕颈融合并颈椎单开门板成形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估临床疗效,采用C2~7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脊髓有效空间(SAC)和椎管狭窄率等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10例患者术后随访18~42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JOA改善率优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0.0%。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obb角及ROM下降。术后SAC较术前明显增加,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随访过程中无颈椎不稳、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寰枢脱位合并颈椎OPLL手术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脱位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脓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胸椎结核合并脓肿青藏高原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青藏高原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和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胸椎结核 椎旁脓肿 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前组患者给予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后组患者均给予后正中入路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更少,腰背痛VAS评分更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体高度、Cobb角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可以避免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存在的肌剥离伤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的腰背痛感。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腰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伤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钉,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74例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无发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不良状况;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方法安全、疗效显著、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关键词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2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vp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间接收的90例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pvp,观察组联合神经阻滞,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对比。结果: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pvp联合体神经阻滞治疗不仅能减轻其疼痛感,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骨质疏松 锥体压缩性骨折 pvp 椎旁神经阻滞 关节功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继发性甲亢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样本,根据口服骨化三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口服治疗,剂量以常规剂量为主,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方法治疗,增加骨化三醇剂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PTH(266.47±1.09)pg/ml,达标率100%,肌肉酸痛症状缓解率100%、皮肤瘙痒症状缓解率100%、乏力症状缓解率97.14%,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血透患者继发性甲亢,疗效显著。

  • 标签: 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旁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所取得的效果,分析并探讨其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疼痛患者40例,对其应用神经阻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疼痛患者经神经阻滞治疗一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有16例,占40.0%,好转者有24例,占60.0%,治疗均有效,总有效率10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上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疼痛患者的最主要的镇痛治疗手段。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疼痛治疗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