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引起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应激因子、炎性介质等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模式有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和切口镇痛等;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镇痛药和镇痛模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单纯阿片药物或复合用药术后镇痛及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作加以阐述。

  • 标签: 术后镇痛 免疫功能 阿片类药物 镇痛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入谷氨酰胺(Gln)的肠内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对外科危重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外科急症大手术后APACHEⅡ评分大于8分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加入谷氨酰胺的肠内免疫营养配方(N=30);对照组给予标准配方肠内营养(N=28).术后营养支持7d后检测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以及IgG,IgA和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及接受早期营养的耐受性.结果研究组免疫营养支持7d后ALB,PAB和TRF均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ALB,PAB和TRF与支持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B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和IgM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加入谷氨酰胺(Gln)的肠内免疫营养能提高外科危重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提高免疫功能.关键词谷氨酰胺;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调节;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4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7月确诊并治疗的58例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接受TACE介入术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研究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研究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结论:给予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肝癌 免疫治疗 TACE介入术
  • 简介: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注重术后护理,包括防止感染、血栓以及常规使用引流管、鼻胃管,结肠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通常需要1~2周[1,2]。十多年前,Kehlet的小组在丹麦运用多方面的康复措施使结肠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2天,但由于没有制定指南,缺乏理论方面的依

  • 标签: 术后免疫功能 结肠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鼻胃管 围手术期护理 流管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前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常规大肠癌手术对患者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术后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常规实施大肠癌根治术,并于手术后可以进食起开始补充肠道益生菌制剂。两组均于术前,术后第一次排便,排便后5天,术后1月,4次抽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及TNF-α的含量,同时留取粪便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粪便SIgA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二次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次并未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术后1月粪便SIgA含量较术后第一、二次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愀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术后第一次血清TNF-α含量有所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血清TNF-α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术后第一次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二次较第一次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三次较第二次也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④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肠道粘膜免疫功能明显降低。②大肠癌患者术后粪便SIgA水平下降,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短期内对升高SIgA效果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可显著升高SIgA水平。③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应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后可显著降低。

  • 标签: 大肠癌 肠道粘膜免疫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指标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为耳鼻喉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2例)的部位,并与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50例)的术后3d细胞免疫功能、Th1/Th2免疫平衡以及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作比较。结果:3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14例(占43.75%)、胃肠道感染9例(占28.13%)、泌尿道感染5例(占15.63%)、其他感染4例(占12.50%),发生感染平均时间为术后(2.02±0.71)d。感染组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未感染组,Th1细胞百分比以及Th1/Th2比值低于未感染组,而Th2细胞百分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INF-γ、INF-γ/IL-10水平低于未感染组,IL-10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并发感染可导致耳鼻喉手术患者相关指标的降低,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针对耳鼻喉术后感染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耳鼻喉 术后并发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谷氨酰胺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而在肿瘤,创伤等外科危重患者术后,体内分解代谢占优势时则成为必需。它作为重要氮源参与蛋白质、核酸合成,有助于伤口愈合。它也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快速增殖细胞的重要燃料,对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改善由于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谷氨酰胺 危重患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2例,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3d及术后7d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免疫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起积极作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味六君子汤对肺癌术后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抽取3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电脑表法的方式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9例,对照组采用化疗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味六君子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细胞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IgG、IgM、IgA分别为(13.32±2.81)g/L、(1.06±0.73)g/L、(3.08±0.69)g/L,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加味六君子汤 肺癌术后化疗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者免疫参数均有一定的提高,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心理干预后免疫参数提高更为明显。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癌症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其免疫功能,有利于疾病的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心理干预 癌症 免疫功能
  • 简介:采用免疫器官重量、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以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等三项免疫学指标研究了中药白术乙醇提取液对氢化可的松(HY)和环磷酰胺(CY)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术乙醇提取液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具有良好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 标签: 白术 免疫 单核吞噬细胞 迟发型超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化疗,试验组所用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在化疗的第1~5天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结呆: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胃肿瘤 免疫功能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予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等时间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7d两组患者CD4+、CD8+及CD4+/CD8+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时刻提高,但是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胃癌 术后康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7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电针预处理组(EP组)和对照组(C租)。2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P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100 Hz,电流为1 mA)内麻点与足三里穴30 min;C组不做电针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于电针刺激前、术后2、12、24和48 h(T0~4)时评定安全等级和疗效等级并抽取中心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结果2组病人术后安全等级及其1级率和疗效等级及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C组比较,EP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与足三里穴预处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的免疫功能

  • 标签: 电针 胃肿瘤 老年人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肝细胞肝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免疫治疗的特点在于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能力,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能力。前期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在原发性肝癌的各个治疗阶段,免疫治疗均存在单药疗法或联合疗法的潜在优势。正如我们所知,无论是短期内杀伤肿瘤细胞,还是长期达到控制肿瘤复发的目的,免疫药物起效的必要条件都是健康的免疫环境。本文对肝癌患者体内免疫微环境及各类手术或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变进行综述,为探索互相增效的肝癌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望有助于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肿瘤 免疫疗法 肝细胞肝癌 免疫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