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 2

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于金华

于金华(七台河市七煤集团医疗中心总医院1546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203-02

【关键词】体液免疫功能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IgE测定

[参考值]

IgG7.2~16.85g/L(散射比浊法)

IgA0.69~3.85g/L(散射比浊法)

IgM0.63~2.77g/L(散射比浊法)

IgE0.1~0.9g/L(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细菌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淋巴瘤等。

(2)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是单一的IgG、IgA、IgD或IgE增高)、巨球蛋白血症(IgM

增高)和过敏性疾病与寄生虫病(IgE增高)。

(3)免疫球蛋白减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标本检测。

(2)标本不应有脂血、溶血、黄疸。

2.免疫球蛋白轻链K和轻链九的测定

[参考值]

轻链κ:5.98~13.29g/L(散射比浊法)

轻链λ:2.8~6.5g/L(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临床用于监测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尿毒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1)对单克隆性Y球蛋白增多症的敏感性为88%~98%:

(2)对非分泌性骨髓瘤的敏感性为65%~70%:

(3)有助于单克隆轻链病、AL-淀粉样变的早期诊断;

(4)可用于化疗或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复发的监测。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

(2)标本不应有脂血、溶血、黄疸。

3.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参考值]

IgG5~61mg/L(散射比浊法)

IgA0~15mg/L(散射比浊法)

IgM0~19mg/L(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IgG升高见于急性脑血管病、脑血栓、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神经性梅毒、精神分裂症等;减少见于癫痫、x线照射、服用类固醇药物等。

(2)IgA升高见于脑血管病、各型脑膜炎、神经炎等;减少见于支原体脑脊髓膜炎、癫痫、小脑共济失调等。

(3)IgM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感染存在的指标,见于SLE脑病、神经性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等;轻度增高是病毒性脑膜炎的特征。

(4)IgG、IgA、IgM均升高见于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散发性脑脊髓膜炎、颅内感染等以IgG增高最为明显,其中化脓性脑膜炎以IgM增高更显著:神经系统肿瘤以IgA、IgM增高更加明显。

[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以腰椎穿刺最常用,也可进行小脑延髓池穿刺及脑室穿刺,以常规法消毒抽取脑脊液,开始1~5滴弃去,留中段脑脊液进行测定。

二、补体测定

1.补体C3测定

[参考值]

0.85~1.93g/L(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补体C3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如皮肌炎、关节炎、心肌梗死等)、传染病早期(如伤寒、风湿热急性期等)、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2)降低见于:①补体合成能力降低,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②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营养不良(多见于儿童);③补体消耗或丢失太多,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基底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疟疾、冷球蛋白血症、白血病化疗后、血液进行体外循环后、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④先天性补体缺乏,如遗传性C3缺乏症等。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

(2)标本不应有脂血、溶血、黄疸。

(3)补体易失活、降解,标本抽取后应尽快送检。

2.补体C4测定

[参考值]

0.12~0.36g/L(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肤炎、心肌梗死、Reiter综合性和各种类型的关节炎。

(2)降低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SLE、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球蛋白A肾病、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等。

[注意事项]

(1)不抗凝静脉血检测。

(2)标本不应有脂血、溶血、黄疸。

(3)补体易失活、降解,标本抽取后应尽快送检。

三、免疫循环复合物(CIC)测定

[参考值]

阴性(ELISA)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与抗体)、感染(感染因子与抗体)、肿瘤(肿瘤抗原与抗体)、移植(移植抗原与宿主抗体)、变态反应(变应原与抗体)等。

(2)辅助诊断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恶性肿瘤、肾小球肾炎和白血病等。

(3)CIC的消长一般可反映病情的严重性和监测治疗效果,但一次测定意义不大,首次检测后数周必须复测才能证实其与疾病的相关性。

[注意事项]

采用不抗凝静脉血,取血清检测,血清标本要新鲜。

(四)C-反应蛋白(CRP)测定

[参考值]

0~8.0mg/L(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

(1)用于器质性疾病筛查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或免疫复合疾病、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

(2)并发感染的鉴别CRP>100mg/L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CRP≤50mg/L;革兰阴性菌感染CRP可高达500mg/L。

(3)评价疾病活动和疗效监控CRPl0~15mg/L表示轻度炎症(膀胱炎、支气管炎、脓肿)、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非活动风湿病、恶性肿瘤、病毒感染;CRP≥100mg/L提示为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治疗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CRP仍维持高水平,提示治疗无效。

(4)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

[注意事项]

(1)采用不抗凝静脉血,取血清检测。

(2)脂血标本含RF和人抗鼠IgG抗体的标本都会使结果假性升高。

(五)铜蓝蛋白(CER)测定

[参考值]

210~530mg/L(速率散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感染、创伤、炎症、肝癌(转移性)和胆结石等,胆道阻塞性疾病,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贫血,硅沉着病,妊娠亦增高。减低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和重症肝病等。

[注意事项]

(1)采用不抗凝静脉血,取血清检测。

(2)标本避免脂血。

(六)转铁蛋白(TRF)测定

[参考值]

28.6~51.9mol/L(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急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妊娠后期和口服避孕药等。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肝炎、炎症等。

[注意事项]

(1)采用不抗凝静脉血,取血清检测。

(2)标本避免脂血。

参考文献

[1]陶义训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989

[2]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