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木鼓》前人这样记述:刳木空其中,蒙牛皮于其端,中开音孔,长六尺,以为鼓。选妇女之美者,穿华服、拿木棒,兼舞而击之,另有男女善歌者,着五彩衣或披红毡、折角巾,分男左女右旋牛头歌舞。

  • 标签: 鼓舞 苗族 歌舞
  • 简介:摘要:我国云南省素来是少数民居聚集地,其中佤族是当中一个传承历史悠久的民族,佤族人民生活中喜好歌舞,舞蹈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木鼓是佤族传统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它不光是能充分表现出佤族人民的民族风俗,更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文化象征。因此,本文从生态审美角度对佤族木鼓进行了深入思考。

  • 标签: 佤族文化 木鼓舞 自由欢快
  • 简介: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苗族木鼓继1989年在羊城中华博览会上轰动后,又一次在京城亚运会艺术节上演了36场展露风采。引起中外观众强烈的兴趣。虽然许许多多的男男女女一时还甩不来那颇具魔力的同边手,却不厌其烦地跟着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不断地扭动臂部,甩脚甩手,总希望能多少学会一点儿这从贵州苗乡来的“东方迪斯科”。那些专修舞蹈的一些中外学生看来要“灵光”得多,但也只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直抱怨抓不住那大开大合的山野韵味。这时,被称为“木鼓王”的万正文搁下手中的鼓棒,喊一声,“来,我来教你们。”只见他口中念叨着“叭哒咚哒咚——叭哒叭哒咚——”熟练地给大家做起分解动作。

  • 标签: 鼓舞 正文 分解动作 贵州省 博览会 台江县
  • 简介:人类学不仅关注舞蹈的动作形态,更关心舞蹈的行为和在各种情境下的意义。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地社会历史、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意识的象征和隐喻。艺术表达由于“象征系统”的不一致性以及艺术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关系,注定了艺术的象征功能和意义是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在反思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中,艺术往往与族群政治、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决定了我们对艺术的多维度理解与分析。本文基于笔者田野调查的基础,对反排木鼓的解读与阐释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 标签: 反排木鼓舞 象征 阐释 文化隐喻
  • 简介:通过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佤族木鼓锻炼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心理健康测试指标采用SCL-90量表以及POMS量表进行测试,对实验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优于实验前,证明佤族木鼓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境状态。建议:佤族木鼓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及锻炼价值,应积极在全面健身活动中进行推广,可把佤族木鼓作为民族地区学校特色课间操等活动中进行开设,此外,佤族木鼓可作为改善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路径与方法。

  • 标签: 佤族木鼓舞 大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正>泰州博物馆收藏一对清雍正时的仿石质抱鼓石的木鼓,镂刻精工,乍视与石无异,颇为独特。木鼓形同抱鼓石,上呈圆鼓形,下有托座,通高58.5.厚17.5,鼓径49.5,托座高9.5——21厘米。正面是二只狮子戏绣球花纹,一条宽阔的彩带把狮子和绣球巧妙地连成一体,从而达到整体的和谐美。鼓边饰两道弦纹,其间雕一周缠枝忍冬花纹。木鼓反面宽边,中间是浅雕对称的折枝贯套花纹,简洁明快。木鼓的侧面系弧形,两边雕有80多个鼓钉。托座似翻卷的荷叶,两边弯曲,中间有叶筋,底座底面为长方形,并有长3.5、宽1.5、深3厘米的对称的两个母榫,作安装用。抱鼓石在苏南地区叫碑石,是建筑装饰

  • 标签: 木鼓 抱鼓石 松林 托座 泰州 狮子
  • 简介:<正>铜鼓舞是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苗族瑶族中的一种集体舞蹈。铜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后代屡有关于铜鼓的记载。过去,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统治者以占有铜鼓作为权力的象征。不但在战争中用,也在祭祀时用。但在广大人民中间,铜鼓则作为乐器,“岁首,以铜

  • 标签: 少数民族 贵州苗族 舞蹈 战国时期 象征 战争
  • 简介:  这横断山纵谷南端的秋天中午,也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刻,还好遇上多云的天气,太阳时隐时现,更多的时候是被一片片厚厚的云块遮住,也就不觉得特别晒.我们从农贸市场步行了15分钟,过了T字路口来到大街上,朝一条有十几级石台阶的小巷往上走去.……

  • 标签: 佤族木鼓 寺佤族 广允寺
  • 简介:虽然和毕义星老师同住一个小城,遇到他却纯属偶然。大概是2003年5月,我要出一本书,叫做《生命的色彩》,这本书二十多万字,是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慢慢积攒起来的优秀作文,作者就是我所教的一百多个学生。

  • 标签: 力量 优秀作文 老师 学生
  • 简介:“铜鼓舞”,以敲铜鼓作伴奏而得名。广南壮族、彝族铜鼓舞原始古朴,舞蹈语汇丰富,舞蹈动律独特,简单的动作包括无穷的变化,并且舞蹈寓意深刻,包含岁时历法,四时节令,生产技能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的朴实知识,具有民族民俗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标签: 铜鼓舞 广南 舞蹈语汇 寓意深刻 道德规范 生产技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佤族是我国传承历史最为悠长的跨界民族之一,其中佤族木鼓更是佤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佤族木鼓对自身传统习俗进行了完善,并将当中积极、优秀的部分予以很好的继承和保留,有力的凸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因此,本文主要对云南佤族木鼓的传承和保护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帮助佤族木鼓寻找全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佤族木鼓 生存空间 传承 保护
  • 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野象谷是亚洲象的故乡,这里经常有野象出没,是人们观野象赏美景的好地方。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傣家人对大象非常崇拜,情有独钟,对模仿大象脚做出的鼓也怀有特殊的感情。象脚鼓舞成为傣族民间文化的灵魂,是流传者腰、腹、臀部随着膝部的起伏前后晃动。跳法,fi-独舞、对舞、群舞等形式。

  • 标签: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象脚鼓舞 民间文化 景洪市 大象 美景
  • 简介:【教学实录】一、导入课文,引发好奇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的成语和文学常识积累,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生(齐):有。师:说起狐狸,你能想到哪些成语和文学作品?生1: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生2:城狐社鼠、狐死兔泣。生3:狐狸尾巴、狼顾狐疑。生4:狐疑不决、狐凭鼠伏。师:呵,连狐凭鼠伏都知道啊,同学们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那咱们还知道都有哪些有关狐狸的文学作品?大家说说看。生5(抢着说):《狐狸和乌鸦》。

  • 标签: 狐死兔泣 文学常识 教学实录 文学作品 伏都 社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施秉县双井区凉伞村苗族踩鼓,时间主要集中在“二月姊妹节”、“五月龙船节”、“七月吃新节”等较大的民族节日,并多在傍晚夕阳西下时。该村共有三个鼓场,一在白沙井(游方场),一在新寨寨口大树脚,一在新城(区、镇政府所在地)场坝上。踩鼓时,以一直径1.5尺、长3尺左右,两端牛皮蒙面的木鼓,放置鼓场中央,用一四脚凳凳脚朝天为鼓架,有时则用人掌鼓。鼓手多数由一务娄(老年妇女)担任,也有由一个六,七岁小女孩在一位务娄指导下击鼓的。参加踩鼓,人数不限,年龄不拘,凡在场者无论男女老少皆可。人多时可围成两圈或三圈。踩时,入场者均面对中央,随着鼓点

  • 标签: 踩鼓舞 吃新节 姊妹节 木鼓 船节 民族节日
  • 简介:<正>1997年2月5日至12日,由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山西省鼓舞团”应澳门市政厅的盛情邀请,带着山西3000万父老乡亲的重托,参加了澳门春节“万家喜庆贺牛年”活动,为澳门市民表演了16场精彩的山西民间鼓舞,受到澳门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极大震动。当地舆论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他们演出的片断。短短几天的演出,在澳门

  • 标签: 澳门 山西 对外文化交流 市政厅 电视台 舆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