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细胞计数200个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脑脊液和胸腹水细胞计数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脑脊液和胸腹水标本共478例,同时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XN-1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细胞数,并用XN-1000进行白细胞分类,以手工镜检法为标准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对高、中、低三组标本细胞数检测结果与镜检法相比显著相关,r分别为0.863、0.912和0.946。XN-1000血液分析仪对三组标本细胞数检测结果与镜检法相比也显著相关,r分别为0.918、0.951和0.968,相关性优于UF-1000i。细胞分类的结果都与镜检分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脑脊液和胸腹水中有细胞数均具有可行性;但因XN-1000的相关性优于UF-1000i,且XN-1000还可用于用于细胞的分类,所以XN-1000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 标签: 脑脊液 胸腹水 有核细胞计数 全自动分析仪
  • 简介: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骨髓细胞计数及粒系统比例的影响,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目的研究复方甲亢片对Graves病大鼠骨髓细胞计数及粒系比例的影响

  • 标签: 大鼠骨髓 核细胞 比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外周血细胞(NRB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对105例外周血标本进行NRBC计数,同时对同一份外周血标本的细胞采用人工显微镜镜检进行百分率计数。以镜检法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计数结果。结果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镜检计数外周血中NRBC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计数外周血细胞,可以作为外周血细胞计数的一种过筛检测方法。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有核红细胞 镜检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多形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比例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9例(92膝)患者,男13例(20膝)、女46例(72膝),年龄(65.17±7.49)岁(范围48~79岁),体质指数(27.64±3.74)kg/m2(范围17~36 kg/m2)。单膝26例,双膝33例;左侧46膝,右侧46膝;诊断为骨关节炎54例(84膝),类风湿关节炎5例(8膝)。患者住院后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前30 min、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检测术中(反映术前正常水平)、术后第2、5和35天关节液WBC计数和PMN比例,分析其变化规律。术中取切开关节囊后未混血的关节液,术后第2、5和35天以髌骨外上缘为穿刺点抽取关节液。研究终点为诊断为急性假体周围感染或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完成90 d的随访。结果术后关节液WBC计数和PMN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术前、术后第2天、第5天、第35天关节液WBC计数分别为0.222(0.100,0.567)×109/L、20.011(14.573,29.129)×109/L、6.080(3.676,8.797)×109/L、0.533(0.394,0.749)×109/L,手术前后的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47.34,P<0.001);关节液PMN比例分别为19.9%(15.0%,30.0%)、96.0%(95.0%,97.0%)、91.0%(89.0%,93.0%)、20.5%(15.6%,26.9%),手术前后的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42.52,P<0.001);术前和术后第35天关节液WBC计数与PMN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液WBC计数和PMN比例短期内快速升高,然后以不同速率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应激期(术后5 d内)参考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推荐阈值诊断感染可造成假阳性;术后第3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可作为排除早期感染的依据,关节液PMN比例可能比WBC计数更具诊断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滑液 白细胞计数 假体相关感染
  • 简介:分析母血中FNRBC数量在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的变化及其与孕周的关系,病理妊娠和胎儿异常时母血中FNRBC平均数量为(23.09±12.42)×103/L和(38.93±14.87)×103/L,也有报道显示孕13三体胎儿的母血中FNRBC增加[6]

  • 标签: 外周血胎儿 孕妇外周血 异常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对患者进行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检验的19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百分率,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其余三种细胞镜检法均明显低于仪器法,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两种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中,镜检法最优,其次则为仪器法。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临床 分析
  • 简介:本文阐述了用超声波短时作用来处理水样,从而找到更科学地计数水体中微囊藻细胞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标签: 微囊藻 计数 超声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计数计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通过研究资料,结合使用仪器经验,对血细胞计数仪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血细胞计数计数误差表现多样化,在不同情况下应使用相应办法解决。结论血细胞计数仪发生计数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方法,在确定结果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 标签: 血细胞计数仪 计数误差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前,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单基因疾病的产前诊断,主要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取样的侵入性方法获取胎儿遗传物质,运用各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检测。这些侵入性临床操作,对孕妊娠妇女和胎儿具有一定的风险^[1]。因此,必要探索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单基因疾病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 标签: 胎儿有核红细胞 产前诊断 母体外周血 染色体非整倍体 单基因疾病 胎儿遗传物质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期间,我所进行抽血检验的患者29例,对其血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结果经过我所精准的血液学分析,29例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升高19例,白细胞总数降低10例。结论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碱粒细胞)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的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因,白细胞分类计数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 意义
  • 简介:摘要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测定其百分率以及观察其质量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笔者在这两年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教学和技能考核中,作了些探索,现将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职医学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血脂各组分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平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4月-10月于我科进行体检的患者90例,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TC、TG、HDL-C、LDL-C、血清肌酐和血尿酸等。均详细询问病史,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等情况,检查颈动脉超声,计算斑块积分,结果根据血浆中中性粒细胞的水平进行三分位法分为三组,低值组(<3.802*109)、中值组(3.802-6.724*109)、高值组(>6.724*109),三组间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血糖、血尿酸、脂蛋白α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见表(2),可见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水平受血糖、甘油三酯的水平影响。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受到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影响,甘油三酯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同时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组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积分明显增高。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计数 动脉粥样硬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髓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外泌体对诱导人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向髓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USCs和NPCs,提取NPCs外泌体,以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以GFP慢病毒转染标记USCs细胞质、DAPI染料标记USCs细胞以及PKH26染料标记NPCs外泌体;将USCs与NPCs外泌体共孵育12 h并观察摄取情况,采用NPCs外泌体和非接触共培养方法诱导USCs分化,检测各组髓细胞标志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结果分离的USCs具备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CD29(99.57%)、CD44(97.46%)、CD73(97.71%),低表达干细胞阴性蛋白CD31(0.59%)、CD45(0.19%)。分离的NPCs高表达髓细胞标志蛋白COL2A1、ACAN、SOX-9。提取的NPCs外泌体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共孵育12 h后,NPCs外泌体与USCs细胞膜融合并出现在USCs细胞质中。共培养第3、5、7天时,外泌体组USCs细胞吸光度值(0.44±0.004、0.76±0.004、0.82±0.006)高于共培养组(0.39±0.022、0.63±0.035、0.69±0.012),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外泌体组USCs髓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ACAN(1.80±0.31、3.50±0.21、5.35±0.31、7.46±0.12)、COL2A1(1.43±0.15、4.33±0.23、6.89±0.22、8.11±0.31)、SOX-9(2.21±0.13、3.13±0.11、3.96±0.14、4.52±0.26)、HIF-1α(1.45±0.16、2.14±0.21、4.31±0.41、4.01±0.2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外泌体组USCs髓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ACAN(5.69±0.21、6.69±0.13)、COL2A1(6.33±0.17、7.89±0.15)、SOX-9(4.19±0.29、4.38±0.12)、HIF-1α(4.49±0.32、4.96±0.26)高于非接触共培养组ACAN(3.69±0.35、5.13±0.23)、COL2A1(3.40±0.16、6.79±0.19)、SOX-9(2.26±0.32、3.69±0.26)、HIF-1α(2.39±0.11、3.9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髓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诱导人尿源干细胞分化为髓细胞,与非接触共培养相比外泌体法具有更高的诱导效率,并可更好地保持髓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髓核 外泌体 干细胞 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