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把具有心肌缺血的证据(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核实),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的一组综合征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它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一种形式.由于以往缺少此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少受到心血管专家及患者本人的重视,随着动态心电图(DCG)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检查的广泛应用,SMI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危险性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就其发病机制、发作规律、临床意义、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叙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为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EKG变化特点。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24h动态EKG检测。结果:86例有缺血性EKG变化,总计428次发作中78.1%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多发于50岁以上高龄者(80%),其ST段压低幅度明显小于有症状组(P<0.05),一般不超过2mm,白天的发作频度为39.1%,明显多于夜间的14.2%(P<0.01),而日常活动(48.2%)与休息时(51.8%)无显著差异(P>0.05),SMI心率增快低于有症状组,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二者相近。SMI与心率变异呈反比关系。结论:SMI多发于50岁以上高龄,临床表现隐匿,白天多于夜间,休息与活动时无差异,可致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甚至导致严重的心梗,在诊治上应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5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运动护理在内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72.41%)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品质,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3年 4月—— 2014年 2月间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5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与运动护理在内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1.67%)与对照组( 72.41%)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给予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品质,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易发生无症状心肌梗塞和猝死,常规心电图筛查,Holter确诊,预防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对健康体检中常规心电图异常者中心律失常和ST-T波改变者,进行Holter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体检中,常规心电图异常达20.30%,Holter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者达4.8%。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比有症状性更危险,常规心电图筛查,Holter确诊,对临床早期预警,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如果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或者属于隐匿性冠心病,这种情况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结合口服药物治疗,还要建议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代表性药物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因为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了,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建议患者可以结合降脂、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就是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平日还要注意戒烟、戒酒,运动减肥,规律作息,低盐、低脂饮食,才可以更好的预防疾病进展。

  • 标签: 心肌缺血 无症状 临床诊治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大小分为<60周岁的非老年组60例和≥60周岁的老年组74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活动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概率和和阵次。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活动时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概率、SMI阵次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动态心电图对老年SMI进行及时监测,便于对患者提出积极的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详细探讨了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方法 使用动态心电图,直接的将进入到本医院内部治疗的共 100例冠心病患者 ST 段下移阵次数、诊断时是否出现明显症状以及发作时间规律和发作前后患者心率变化状况进行记录,而判断动态心电图的实际临床价值。 结果 患者一共有 336阵次 出现了缺血性 ST 段下移,而无症状患者发作次数一共为 246阵次,有症状患者发作为 90 阵次 ,其中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维持时间为每分钟 5.8次,而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每分钟 26.2次,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动态心电图指的就是在临床之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之一,该方法良好的干预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47例,依据年龄差异将其分成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对比2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结果老年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SMT阵次发作情况及心律失常各项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无症状心肌缺血特征为主,易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应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SMI患者8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作为对比。结果患者在治疗后的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指数与治疗前的比较有所下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所以,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疗效显著、确切。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 丹红注射液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分析了依诺肝素在该类病症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某医院40例符合WH0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试验,分析了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中依诺肝素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其发作时间、分布次数和规律。结果:依诺肝素在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疗效较好、稳定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依诺肝素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 心绞痛
  • 简介:伴或不伴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为病人和医师所忽视.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2月~1999年10月确诊冠心病的102例老年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了解其SMI发作特征,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中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Ⅱ型患者为A组,60例心绞痛伴无症状心肌缺血Ⅲ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与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诊断方式,对疾病程度等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DCG记录的84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CHD患者中,60例出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h总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22次,其中46例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450次,占86.20%(450/522)。另外,14例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共发作72次,占13.79%(72/522),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明显大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1.1±24)min/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2.5±28)min/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60 例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中接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前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后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 、 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 。 结果 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较大,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组 的误诊人数与 漏诊人数更少 , 符合人数更多,符合率更高 ,由表 1信息 可知,两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显著不同,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更高,从表 2信息可知,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更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患者诊断符合率、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为高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发作规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症状、心率、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在150例患者中,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81例,检出率为65.85%,检出阵次267次。ST波段平均下移幅度为(0.23±0.06)mv。其中0600—1200检出阵次147次;1200—1800检出阵次49次;1800—2400检出阵次38次;000—0600检出阵次33次。以0600—1200为心肌缺血发生高峰期,平均缺血时间为(23.5±1.6)min/次。心肌缺血发生前平均心率为(70.53±6.8)次/min,发生时平均心率为(90.23±9.8)次/min,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清楚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缺血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情况,具有非常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100例CAD患者中有8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根据有无伴随症状,将检测为心肌缺血的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心肌缺血)、B组(有症状心肌缺血)。其中,A组57例(69.51%),B组25例(30.49%)。两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492阵次,A组393阵次(79.88%),B组99阵次(20.12%)。A组ST段下移的平均幅度为(0.15±0.07)mV,B组ST段下移的平均幅度为(0.22±0.08)mV。两组患者上述三项结果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