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的诗歌被平庸化、平面化和相似化,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一致性、公共性和趋同性造成的。比如,我们在消除城乡差别,力求迅速城市化和一体化,人口集聚,彼此靠拢,接受制度和规范,我们被城市乌托邦迷惑,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学会公关、学会妥协、屈从,化解中突,调整适应,因为个人要追求安全感和舒适度,必然要被再教育、再塑造,被融合,被"文化",个人的天性禀赋也同样如

  • 标签: 诗歌史 客观经验 诗歌文本 想像力 安全感 诗学理论
  • 简介:新诗的现状很复杂,诗坛上各种奇怪的现象都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诗人只凭自己的作品说话就靠得住的时代了。更使人感到悲哀的是,我们多少"写诗的人"还在肆无忌惮地制造着文字垃圾。

  • 标签: 新诗悖论
  • 简介:单纯的重返古典,或者简单地模仿西方,都不是解决新诗的灵丹妙药。只有所有关心新诗发展前途的人们,共同地认真思考,将中西诗歌的传统合理地融入诗中,同时找到对当下中国的最佳表现,也许才是新诗的唯一出路!翻开《诗刊》《星星》这些中国的顶级诗歌刊物,我们细心品读后不难发现,其中虽不乏实力不俗的诗人,但也有很多诗歌真像是把散文分行后的结果。怎么看待当下诗歌界

  • 标签: 中国新诗 新诗浴火重生
  • 简介:回首百年新诗,在客观上必须要承认其整体水平“不佳”的事实,因此,我们只选择与这次论争有关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新诗传统 辨识 当代
  • 简介:我们评价当代诗歌,往往会犯"贵古贱今"的毛病,这是因为距离太近,只看到了毛孔,没看到容颜。对一个诗人的评价是世代累积型的,诗人的光环常常是一圈一圈添加的。人们对于物理、化学、医学这些专门性很强的领域,如果不懂的话,会谦虚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而当他们面对诗歌时,情况变得完全不同:似乎大部分人都觉得只要认字,就有资格评判诗歌。其实,诗歌同样具有自己的专门

  • 标签: 新诗乐观其成
  • 简介:现代的新诗少有穿越时空的经典诗。因为现在的诗尽以事说事,不管歌颂还是发牢骚,不管是爱恨还是情仇,都是写出表象,触不到事物的精髓。在这诗的年代,诗人层出不穷,新诗多如空中的星星,但亮如星星的不多!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原先爱诗歌像爱小说和散文样痴迷。打开一本刊物看完诗歌才看小说和散文,如今颠倒为读小说和散文

  • 标签: 中国新诗 新诗看法
  • 简介:每个作家都会有出版全集的心愿,我自然也不例外。但这心愿对我来说,实际的考量要比满足虚荣心来得多些。我常收到国内的读者来信,问什么地方能较完整地读到我的作品。虽然近年网路兴起,除了我自己营建的个人网页及部落格和博客外,许多文学网站也陆续为我的作品设立了专辑,但这些毕竟没有白纸黑字读起来舒适有味道,更没有全集的方便及完整。秀威出版的这套四册自选集(约占我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三),虽非名义上的全集,但更符合我的心意。我想没有理由让那些我自己都不太满意的作品去占据宝贵的篇幅,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何况取代它们的,是一些相当精彩的评论及导读文章。

  • 标签: 自选集 总序 新诗 读者来信 文学网站 作品
  • 简介:2011年岁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成为国内文坛的一个热点。诗歌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不错,这让异常功利的当下中国社会多少有点惊讶。现代新诗到底有多大的活力?能否存活下去?这些多年以前就提出的问题又一次呈现。近来,

  • 标签: 中国新诗
  • 简介:<正>一"口语"是黄遵宪、胡适等现代诗歌先驱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的一把利刃,这不但奠定了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基础,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呈现出较为宽广的拓展空间。到了当下,由于"口语"自身的"低难度",以及网络的广泛普及,"口语写作"成为当下诗歌写作诸种诗歌形态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而问题在于,"口语"成为了

  • 标签: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新诗 新诗发展 诗歌写作 现代诗歌 当代新诗
  • 简介:现代新诗具有丰富的色彩美,这些色彩饱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崇红"、"忌白"的红喜白凶的民俗文化,"运墨而五色具"的自由超脱的道家哲学文化,受难与救赎、圣洁与爱的基督教文化等。这些中外色彩文化的书写,扩大了新诗的容量,厚重而饱满,东西方情调流淌其中,为人们带来了多样的审美感受。

  • 标签: 现代新诗 色彩 民俗文化 道家文化 基督教文化
  • 简介:艾青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新诗艺术和世界、社会、国家、民族、人生紧密联系起来,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诗的美学本质。艾青认为诗是真善美的结晶,并对真善美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 标签: 艾青 新诗 美学本质
  • 简介:新诗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繁而不荣”的诗坛现状,反观历史、以史为鉴无疑是明智之举。新诗在发展,“变”是其根本,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那些不变的东西,即“常”的存在。回过头去透视台湾葡萄园诗社“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对我们今天新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 标签: 葡萄园诗社 新诗 启示
  • 简介:2011年岁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成为国内文坛的一个热点。诗歌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不错,这让异常功利的当下中国社会多少有点惊讶。现代新诗到底有多大的活力?能否存活下去?这些多年以前就提出的问题又一次呈现。近来,编辑部接连收到此类来稿,认为新诗好得很,或糟得很,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新时期以来,本

  • 标签:
  • 简介:2011年岁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成为国内文坛的一个热点。诗歌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不错,这让异常功利的当下中国社会多少有点惊讶。现代新诗到底有多大的活力?能否存活下去?这些多年以前就提出的问题又一次呈现。近来,编辑部接连收到此类来稿,认为新诗好得很,或糟得很,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新时期以来,本刊一直关注新诗的发展,1999年,本刊曾与其他单位联合发起'盘峰论剑'诗歌峰会,引发了一次诗坛大讨论。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对新诗的现状和发展持何看法?为此,本刊从今年第1期起,开辟'中国新诗向何处去'问题讨论征文,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一个讨论平台。欢

  • 标签: 中国新诗 特别启事 讨论特别
  • 简介:友人余见先生告知《东方诗风》即将出版10年诗选的消息,我很高兴。从香港回来,马上阅计43位诗人的247首作品。我有个强烈感觉,格律体新诗的确在扎实前行了。可以看到,格律体新诗近年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概括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 标签: 新诗 诗选 诗风 东方 论坛 盛唐
  • 简介:百年新诗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体之争和古诗与新诗的主体之争。曾长期担任《诗刊》理论编辑的丁国成和专业从事新诗研究的毛翰二人越来越尖锐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值得思考。丁国成在1999年号召写旧体诗的诗人要多读新诗,但在2007年11月“中国诗歌太原论坛”上,他认为毛泽东1957年1月12日《致臧克家等》的信中提出的“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毛翰新诗写作常有现代格律诗适度押韵的特点,但他在理论上越来越倾向于自由诗。2009年他在《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中指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是诗的三种基本体裁,无所谓孰优孰劣,但在2011年却尖锐质疑新格律诗的“合法性”。

  • 标签: 新诗研究 准定型诗体 现代格律诗 汉诗 2007年 新诗格律化
  • 简介:在今人看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白话文及新文学方面的首倡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在当时人看来,胡适在新文学的倡导中,尤其是白话新诗的倡导中,却是并未得到认可的,甚至是一个"孤单的蝴蝶"。造成这种尴尬境地主要有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更有胡适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撕裂。

  • 标签: 胡适 新文化 白话文 蝴蝶
  • 简介:分析经验叙事诗歌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与一些诗人、诗评家盲目推崇外国现代诗,造成消化不良、语言形态过于繁复畸形有很大关系。中国社会从关注思想解放到崇拜经济发展的巨大转型,对钟情缪斯沉醉诗意的读者形成了巨大挑战,甚至从精神到思想进行了

  • 标签: 专业化 化阅读 新诗语言
  • 简介:2012年,中国新诗研究所新增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博士招生专业。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招生导师为蒋登科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招生导师为向天渊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招生专业 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正>一、"人之神化"的民族性内蕴与西方神话有着标志性区别之一便是中国神话在"人"与"神"的关系处理之中,是"人之神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英雄们甚至一些神怪之物几乎不问人间烟火、不露常人欲望,二是传说故事中的饮食男女能"得道成仙"、"修得真佛"往往正是以割爱七情六欲为前提条件的,这自是直接源于道佛两教的清教思想,但从另一方面也就说明了对人性的克制是民族性格中一份

  • 标签: 中国新诗 穆旦 清教思想 得道成仙 传说故事 饮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