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6
  • 简介:整个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界,几乎是在西方话语的覆盖下度过.眼下都是21世纪了,我们还要像过去那样,臣服于西方话语霸权过日子吗?于是民族理论创造的主体意识觉醒了,上世纪出现的一个自嘲式的概念"理论失语症",便是这种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同时,西方理论发展到后现代阶段,自身已经陷入重重矛盾和深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西方文化固有的矛盾,看来是不可能由这种文化自己加以解决的.我们如果再跟着西方走,就成了盲从!这样,处于不同文化圈的华夏文化和中国古代文论,就成了克服西方文化和文论危机的重要理论资源和比照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悬置差异,从中西文论的公约性、相同性和互补性入手,走向融合和建设,可以说是摆在每个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很大,牵涉问题太多,这里仅就中西融合与中国文论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点浅见.

  • 标签: 中西融合 中国文论建设 “中国特色” 民族理论 主体意识 “理论失语症”
  • 简介:<正>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言诗的旧说大可怀疑。提出:魏晋以来,宴游诗和行旅诗在山水成分的比重和描写的水准上,已远远超过今日所见的玄言诗与游仙诗,而成为谢灵运模写山水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中国山水诗发生的主要源头;建安以来,随着诗歌内涵发生情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 简介:本文从方法论、共通性、独特性和总体性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理论建设中的意义。认为它对西方文论来说具有印证性、互补性、对接性、激活性;具有辨伪作用、救正作用、补白作用;还有方法论意义、重构性创新意义和超越性创新意义,共十个价值类型。随着理论建设的深入,还会有新的意义表现出来。

  • 标签: 古代文论 现代意义 理论建设
  • 简介: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表现为理论言语的科学化与体系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构成我国的文论现代性建设的语境,文论现代性建设应当吸收其理论资源并转化为建设性因素。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的建设作用表现在促进研究范式的更新从而促进文论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 标签: 文学理论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语境
  • 简介:<正>先秦时代,诗歌刚刚从它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则依然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的文学观念还处于朦胧或萌芽状态。然而,孔子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开始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了。可以肯定地说,在先秦诸子中,谁也没有象孔子那样最早地重视文学,谁也没有他那样先觉而丰富的文学思想。

  • 标签: 孔子文学思想 “文” 子夏 文论 子游 《论语》
  • 作者: 李丹青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杨至芳同志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其艺术造诣,我没有水平评说。我曾与她在松滋京剧团工作过八年,她任团长,我任党支部书记。这里我只是从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视角来看一个艺术家平凡的人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所谓"乔伊斯文论",即乔伊斯的文学理论,它散见于乔伊斯的评论文章、日记、笔记、书信、谈话及作品中,有散存性外观、"意图式写作"、感悟式语言、体系性内质四个特点。乔伊斯的"意图式写作"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原则和诗学观念对其创作、特别是中后期实验小说写作的渗透,还有一些框架结构、写作意图对文本的掌控作用。在理论上,乔伊斯没有走概念化、模式化道路,他既没有一味地沿用他人的理论,也没有严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其批评语言是感悟式的,充满了天才艺术家的灵悟发现,不过,他的评论文章虽然有自己的逻辑层次,观点也很分明,但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却缺乏充分的学理上的论析、展开,只是点到为止,有些术语缺乏界定,这些都导致了我们理解上的困难,必须联系其文论和创作进行辨析、判断。尽管乔伊斯文论在结构形式、写作策略以及语言表述上有这样一些特点,但内容上却形成了美学思想和诗学思想两大体系。乔伊斯的美学思想是其诗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二者存在着对应关系,乔伊斯前后期美学思想和诗学思想的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其创作转向。本文认为,乔伊斯文论写作形式多样,内容系统、丰富、前沿,奠定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并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应该以专章专节形式写进西方文论和批评史著作。

  • 标签: 乔伊斯文论 散存性外观 “意图式写作” 感悟式语言 体系性内质
  • 简介: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初步研究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的结点,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史上古代民族交错、融合的重要区域,亦是其迁徙移动及水陆通衢的大十字路口,在历史上拥有不曾间断的城市文明。据不完全统计,黑河地区现有古代城址18处,其中以爱辉区西沟古城(老羌城)、

  • 标签: 黑龙江流域 黑河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 黑龙江上游 十字路口 城市文明
  • 简介:【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高段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单调的教学,不变的练习,让学生“望文却步”。那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写作呢?笔者认为平台的搭建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小练笔中得到提升。互动评价,在反思中改进。空间展示,在精彩的留言中找到存在感。多彩的课前五分钟,在朗读、讲故事、说新闻中练习表达。真心话,把自己的心里话一一道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让学生的写作真正地“动起来”!

  • 标签: 中段  作文   动起来
  • 简介:<正>一、当代中国的国情定位和文化身份当代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因素的并存共生、多元发展。其中最基本、最主导、最大量的存在形式是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与生成。要具体地有区别地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的文化结构和文化状态。只看到前现代因素,只看到现代因素,或只看到后现代因素,而没有集中关注主要问题的主导方面,甚至忽视当代中国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和生成这个基本事实,可能会造成文化

  • 标签: 文化中心 前现代 现代因素 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社会历史 后现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15
  • 简介:中国古代传统的批评手法也对当代文论建设有重要意义,《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关键词】失根当代文论古代文论现代转换

  • 标签: 中国文论 失根 文论失
  • 简介:无论从创作姿态或创作数量而言,陆文夫的散文创作都可以看作是其小说之余,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散文创作依然承续着其小说创作的诸端特征,同样是作为小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散文创作也更好地表现出陆文夫本人的文化品格中的智性特征和名士气。

  • 标签: 小巷文学 吴文化 智性特征 名士气
  • 简介:张爱玲的文论除《自己的文章》《论写作》《写什么》《我看苏青》《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诗与胡说》《谈看书》《(传奇)再版的话》等外,主要散见于她的散文之中。她的文论较少受西方文论那种注重系统性理论建构、讲究逻辑推理等的影响,倒是受到《语丝》派杂文“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和《论语》派小品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及中国古典文论印象式批评的漫润较多,因而呈现出随感、漫谈、印象等风格。

  • 标签: 张爱玲 文论 风格
  • 简介:1928年,郁达夫在与梁实秋论争时涉及了两位美国文学批评家:白璧德与辛克莱。郁达夫一开始猛烈抨击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随后,却向传统回归。对于辛克莱的文艺观,郁达夫始终认同,但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开始对辛克莱片面接受。

  • 标签: 郁达夫 美国文论 白璧德 辛克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