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鲁迅先生对才子佳人的述评,并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考察,对才子佳人小说作出了较客观和公平的评价。

  • 标签: 鲁迅 才子佳人小说 评价 审美趣味
  • 简介: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功名观,即:才子们追求功名,但功名只是他们获得与佳人结合的钥匙和桥梁,部分才子在功成名就后又选择了归隐。无论是对功名的追求亦或放弃,才子们的功名观中都蕴含着一种正直的人格和道德。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功名观 特点
  • 简介:才子佳人中大量而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它是明中叶以来高扬人的情感、个性、价值的社会思潮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反映,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才子佳人的心理描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生动真实,细腻入微;动静结合,具有立体感;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才子佳人把人物内心世界作为自己重要的表现对象,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艺术特色 心理描写 历史地位
  • 简介:才子佳人产生之后,由于曹雪芹与鲁迅等第一流文豪的否定性评价,在中国学界就没有获得应有的文学地位,而这与才子佳人代表中国文学与文化在国外所受到的崇高评价是非常矛盾的。而且传统的正统文人与反传统的新文化文人,都对才子佳人进行了道德价值上的否定,这种基于道德价值上的否定进而又影响了他们对才子佳人的审美评价。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有所改观,开始出现了比较公正地研究才子佳人的论著;同时,才子佳人的资料整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尽管如此,才子佳人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展。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平山冷燕》 《玉娇梨》 《好逑传》
  • 简介:《玉娇梨》与同时期的《平山冷燕》一样,大概都是受到《金瓶梅》的影响。描写清正统年间,才子苏友白和白红玉,卢梦梨几经曲折,终于团圆的爱情故事。小说坚持婚姻自主,敢于追求理想爱情的主题,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创作影响深远。

  • 标签: 玉娇梨 才子佳人小说
  • 简介:明清之际涌现了一批才子佳人,作为一个新兴的流派自有它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拟从作家创作角度出发,来探讨才子佳人产生兴起的原因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才子佳人 文化心理
  • 简介:文章对才子佳人的"江南模式"进行了考察,认为"江南模式"曲折地表达出易代之际的文化生态及文人的故国之思,纠正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江南模式"的负面认识问题。由此入手,文章对才子佳人流派历史功用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江南模式 故国之思
  • 简介:才子佳人是描写才子佳人恋爱的婚姻故事小说,更多地涉及现实社会生活,与神怪佛道关系不大,然而反观其作品发现:相当一部分才子佳人作品涉及到神怪和佛道现象,它们在小说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作用也各异,但无疑是才子佳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神怪及佛道现象在才子佳人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进而探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神怪 佛道 原因
  • 简介:明末清初才子佳人,作为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群星灿烂的古代文学天空中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其中从微观分层的研究角度对明末才子佳人与清初才子佳人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了解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内部本身的演变发展过程。

  • 标签: 明末清初 才子佳人小说 比较分析 演变发展
  • 简介:一个奇怪的文坛现象是,西方的著名小说都是基督教丈化的产儿,而不少中国古代的小说名著则或多或少背离了儒家文化的路线。由此,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人最早介绍与翻译的是才子佳人,而不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因为对于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国度的小说的译介,译介者除了审美的标准之外,还想使域外的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中国文化。本文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德操守、“厚人伦、美教化”的中和之美、对“性善论”的弘扬及其意义等几个方面反省才子佳人对儒家文化的表现,并且解释了西方国家对才子佳人感兴趣的原因。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儒家文化 表现
  • 简介:明、清两代的才子佳人,现有的主要有42部,其作者大多是江南才子,小说内容也大多写江南地区才子佳人的遇合故事,反映了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注。江南历代传统的抒情风格,为才子佳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给养,商业与城市的繁荣,则为这类小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标签: 明清文学 小说创作 才子佳人小说 地域特征 兴盛原因
  • 简介:才子佳人的研究方面,林辰先生涉足较早,用力最勤。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才子佳人研究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相关论文400余篇发表,专著十余部出版。本文拟分几个层次,对20世纪以来的才子佳人的研究状况予以梳理、评价。

  • 标签: 研究阶段 社会根源 创作方法 影响
  • 简介:脂评中引用了若干古代小说,尤以明代“四大奇书”和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为多。脂评作者将这些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等与《红楼梦》进行比勘,分析《红楼梦》对明清小说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之处,以实现对《红楼梦》文本更为生动、贴切的诠释。同时,脂评对“四大奇书”和才子佳人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脂评作者所持的小说观念和评价标准,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脂评 四大奇书 才子佳人小说
  • 简介:题壁诗、题扇诗、题帕诗在才子佳人中发挥着重要的叙事作用,通过分析作品,可以发现它们分别担当了小说线索、新情节的引子、情人相逢相认的关键职能。小说作者使用这三类诗歌进行布局构思,旨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这三类诗歌的大量使用也体现着作者的刻意追求。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题壁诗 题扇诗 题帕诗 叙事作用 艺术追求
  • 作者: 刘莹莹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明末清初之际,大约七八十年间,极度繁荣。才子佳人小说常取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春柳莺》、《孝义雪月梅传》等。才子佳人小说篇幅约在十六回到十九回左右,约十万字左右,与中篇小说相当。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上有较为固定的叙事情节模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才子小说数量繁多,常见的如《玉娇梨》、《平山冷燕》、《梦中缘》、《铁花仙史》、《春柳莺》、《雪月梅》、《飞花咏》、《赛红丝》、《定情人》、《吴江雪》、《画图缘》《快心编》、《两交婚》、《柳氏传》、《娇红记》等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形成了"及第团圆"的结局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古代中国科举制度这一文化背景,它是科举制度的派生物;而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文人们普遍的"求补偿"心理是这一模式得以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模式 文化阐释 科举制度 求补偿心理
  • 简介:人们往往只注意《红楼梦》对才子佳人的批判与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对才子佳人的借鉴与创新,阐明了才子佳人对《红楼梦》的积极影响。

  • 标签: 《红楼梦》 借鉴 创新
  • 简介: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才子佳人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的源头。

  • 标签: 人情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特质 关系
  • 简介:繁盛于清初的才子佳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种较具文人特色的题材类型。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这一类作品一般会选取学富五车、儒雅风流的才子作为主人公,同时引入游学、应举等涉及地域流动的情节,对才子游寓他乡的大致过程进行连续而系统的描述。考察这些描述可以发现,清初才子佳人中的走出乡里、出游天下的才子在漫游动力与目的、所历行程以及所观所见等方面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上述创作倾向的形成既与晚明时期的小品创作遥相呼应,又受到晚明相应社会风气的间接影响,同时亦与部分才子佳人作者的前朝情结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清初才子佳人所描述的游学、应举情节与本朝关联不大,它们实则是适时文人托稗官之俗笔而展开的对晚明社会情境的一种回顾与追忆。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晚明 科举 游历
  • 简介: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全都是大团圆的结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前人、时贤对此有所论述,但笔者以为似欠系统。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发生学、接受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去探讨。拙文试从发生学的角度,探寻才子佳人作家们的创作态势,冀不至于隔靴搔痒。

  • 标签: 才子佳人小说 团圆结局 创作主体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