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64岁,因突发胸痛,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仍有顽固性胸痛,无创判断血管未通,8d后由外地乘车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立即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当时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律齐,无杂音,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SCA示左主干,左回旋支无异常,左前降支近端20%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远段分叉前95%限局性狭窄TIMIⅡ级,左心室造影示不动.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手术治疗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筛选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ECG改变.结果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aVR导联ST段压低.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新标准.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正>随着介入心脏技术的不断进展,对以ST-T改变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报告1例无明显ORS变化的AMI如下。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ST-T改变 心电图
  • 简介:<正>回顾分析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胸前导联 心电图改变 对比分析 右冠状动脉 心功能不全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MI)时常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其短暂或持续性ST段下移的发生临床较多见。为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5例急性Q波型MI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35例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

  • 标签: 心肌梗塞 胸前导联ST段 下移
  • 简介: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急性合并右室心肌梗死(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急性MI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该组急性MI患者中急性合并右室MI的发生率为32.4%。②急性急性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③溶栓与不溶栓患者急性合并右室MI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右室MI多与急性MI同时发生;急性MI者合并急性右室MI是明显影响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可使急性合并右室MI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再灌注治疗 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合并症 预后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可能致命的临床情况,存活者的长期转归很差,这是心肌损伤及其相关的心力衰竭所致。一级预防可能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可能性,但在很多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因此,出现胸痛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缺血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应尽早寻求医学指导。迅速筛选、早期诊断并给予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治疗以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显得极为重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循证医学 心肌损伤 病理学 抢救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死率与他们的情绪紧张、是否及时就诊、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整体护理是以增进或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一系列的护理活动。我院通过近3年的观察,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00例AMI患者运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整体护理 心电图 心肌酶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Wenger7步康复治疗程序,在CCU及普通病房对12例AMI患者进行院内短期早期康复治疗.结果:12例AMI患者顺利进行了短期早期康复治疗,9例于2周后出院,3例于3周后出院,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日,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日 康复治疗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及时有效地溶栓治疗,可挽救生命并改善预后。目前溶栓药有UK和SK等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本文对目前选择纤溶酶原激活剂(t-PA,Pro-uk)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预后 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间壁及广泛前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左室重构
  • 简介:近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增多趋势,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我院收治的81例老年AMI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男、女老年AMI的异同。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AMI患者为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所公布的诊断AMI的标准。其中男性60例,女性21例,男∶女=2.9∶1。男性平均年龄69.3±6.8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心源性休克 老年男性 回顾性分析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