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的运用,在水环境中随处可见。已经确定PPCPs会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构成重大风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PPCPs对的生态毒理效应对预测其水生态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PPCPs对的毒性机理,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毒性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 标签: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微藻毒理效应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对四尾栅的毒性影响,测定了细胞增殖、叶绿素荧光、细胞膜完整性和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计算得到96h[C4mim][Cl]和[C4mim][BF4]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9.61mg/L和42.22mg/L。测试期间发现,[C4mim][Cl](质量浓度20~200mg/L)和[C4mim][BF4](质量浓度20~150mg/L)对叶绿素荧光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明显影响,随离子液体处理时间延长,对酯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作用;经200mg/L[C4mim][BF4]处理细胞96h后,细胞叶绿素的平均荧光强度仅为对照组的20%,酯酶活性为对照组的5%,且95%细胞膜发生破裂。2种离子液体对四尾栅均有毒性作用,这表明离子液体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对水生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 标签: 环境学 离子液体 毒性 流式细胞术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完整性
  • 简介:摘要:塑料因轻便、性价比高、可塑性强、耐腐蚀等特点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商业、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全球每年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超过3亿t,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330亿t。塑料制品使用周期短且回收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量塑料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海洋中的塑料废弃物在太阳辐射、风化、生物侵蚀、洋流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分解碎化。通常把粒径小于5mm的碎片/颗粒称之为“塑料”。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海洋、江河湖泊、沉积物甚至在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大气沉降、极地地区都有塑料检出。另外,塑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环境特征塑料及其添加剂的生态毒理效应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环境特征微塑料 添加剂 生态毒理效应
  • 简介: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Scenedesmusobliquus)、钝顶螺旋(Spirulina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钝顶螺旋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894ng·g^-1、88.0ng·g^-1、990ng·g^-1。3种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 标签: 全氟烷基化合物 微藻 生物富集因子
  • 简介:在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下,国内在海洋制取生物柴油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更宏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透露,明年我国将有部分城市销售含5%

  • 标签: 生物柴油 海洋微藻 绿色石油 烟道气 前景 积极探索
  • 简介:本文阐述了用超声波短时作用来处理水样,从而找到更科学地计数水体中细胞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标签: 微囊藻 计数 超声波
  • 简介:日本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AIST)下属生物质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1月3日宣布,正在开发从绿色(如海藻)生产乙醇的潜力。从泰国、越南和日本采集的10种绿色物种,分成3大家族,测定了其单糖组成。从越南采集到的Cheatomorpha品种是这些试样中含葡萄糖最高的试样,约为300mg葡萄糖/g有机物。

  • 标签: 微藻 日本 乙醇 生产 开发 技术研究中心
  • 简介: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肥水型EM菌0.5mL、2.5mL或5.0mL,分别加入到200m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Nitzschiaclosteriumf.、球等鞭金3011Isochrysisgalbana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 标签: EM菌 小新月菱形藻 小球藻 球等鞭金藻3011 生长
  • 简介:在我国南方地区,每逢夏秋季天气炎热期间,在池塘的下风处,经常发现水面堆积一大片蓝绿色的藻类薄层,严重时藻类层会覆盖池塘水面的大部分。这是由于蓝藻类的铜绿(Microcystisareuginosa)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华东地区称之为'湖靛':因过度繁殖和大

  • 标签: 微囊藻 鱼类 杀灭方法 植物性敌害 毒害机制 防除方法
  • 简介:藻类产生的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肝癌
  • 简介:摘要 为提高实验室水质检测效率,依据《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2018,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毒素-LR、毒素-RR的分析方法。水样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对溶解态毒素(水样)和细胞内毒素(膜样)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水样中的毒素-LR、毒素-RR的总量是水样处理和膜样处理测定结果之和。经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分离后,进入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本法水样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毒素-LR 0.10μg/L、毒素-RR 0.02μg/L,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是毒素-LR 0μg/L~5.0μg/L、毒素-RR 0μg/L~1.0μg/L,线性关系(r≥0.998),精密度满足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的要求,准确度试验中加标回收率在80%~130%范围内。按照以上实验过程,能够完成对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毒素-LR、毒素-RR的测定工作。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微囊藻毒素
  • 简介: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关注食品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也成为社会关注重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十分普遍,但是这些农药会残留在农作物上,危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就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其危害效应毒理机制,其次提出了一些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农药残留 人体健康 危害效应 毒理机制
  • 简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引发的鱼病以致死亡的事例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人们以追求高效、高产为养殖的主要目的.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是淡水水体水华最常见的藻类。

  • 标签: 鱼类 鱼病 高产 微囊藻毒素 水产养殖技术 发生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潜力。本文探讨了污水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包括市政污水、农业污水、工业污水以及水体修复和生态景观。介绍了常见的混合体系和藻菌共生体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微藻 污水处理 生态环境
  • 简介:采用扁(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硅藻(Nitzschiaclosterium)、叉鞭金(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和等鞭金(Isochrysisgalbana)四种海洋在加入CrCl3的培养液中培养6天,经浓缩干燥后,用离子浓度分析仪测定铬在各中的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在铬含量相同的培养液中,扁的铬含量最高,叉鞭金和小硅藻铬含量次之,等鞭金铬含量最低,而铬在小硅藻中的含量增加最大。在选用小硅藻加入不同浓度的铬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添加CrCl3的最适浓度为20μgL。

  • 标签: 微量元素 微藻
  • 简介:为探讨淀山湖、东湖、鄱阳湖水系浮游藻类和藻类毒素的污染及鱼体内毒素的富集情况,于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上述湖泊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方法对样品的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蓝藻已经成为上述三大湖泊的优势种.发生水华的同一湖泊中,10月份水中的毒素(MC)含量,显著高于7月份水中MC含量(P<0.05).淀山湖水中MC含量,显著高于鄱阳湖水中的MC含量(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东湖水中的MC含量(P<0.05).东湖鱼体中的MC含量,显著低于鄱阳湖和淀山湖鱼体中的MC含量(P<0.05).鱼样肌肉中MC含量,均显著低于肝脏中MC含量(P<0.05).本研究为制定水及水产品中毒素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淡水湖泊 浮游藻类 微囊藻毒素 污染 测定 ELISA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排放、残饵的分解、排泄物的产生以及化学药品、抗生素的使用使水体中营养物质、有机碎屑等严重超标,导致养殖水域的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病害滋生。水体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危害养殖业本身。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以芽孢杆菌、 EM菌、光合细菌等为代表的益生菌类制剂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应用,但有益藻类制剂却应用较少。在当前提倡健康生态养殖的形势下,利用净化水产养殖环境的研究和发展势在必行。

  • 标签: 微藻 水产养殖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