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黔东南和黔南是贵州苗族、侗族的主要聚居区。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同胞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结合民族自身元素和地形地貌建造居屋、祠堂、楼宇、风雨桥等。贵州苗侗村寨建筑古朴、自然、生态、和谐,亲临其境,给人与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之感。贵州苗族侗族村寨建筑的传承元素较为丰富,

  • 标签: 建筑材料 侗族 苗族 贵州 元素 村寨
  • 简介:<正>彝族传统体育游戏历史悠久,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彝族民间体育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的环境下展开,孩子们保持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相比之下,城市儿童,正处于游戏发展高峰阶段,其游戏似乎欠缺着这种自然性,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儿童游戏的内容、地点,是相对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最佳选

  • 标签: 体育游戏 彝族民间 教师组织 高峰阶段 转转秋 彝族人民
  • 简介:安子岭位于邯郸武安市城区西南29公里处,山下是安子岭古村落,山上则是安子岭古山寨。古村落和古山寨自然地融为一体,唇齿相连。

  • 标签: 古村落 古镇 河北 村寨 石头 武安市
  • 简介:“抬汪公”,是屯堡人祖辈传承的民俗盛典,具有深远的文化寓意。抬汪公活动凸显了汪华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翊戴中央的形象,传承了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优良传统和尚德遵礼的儒家传统,弘扬了汪公保境安民的民本思想。

  • 标签: 屯堡 抬汪公 汪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彝族地区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寻找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底在本站行引产的孕16~28周,年龄在16~46岁妇女615例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计划内妊娠占8.9%;计划外非意愿妊娠占21.5%;计划外生育间隔时间不当妊娠者47%;计划外妊娠22.4%。结论彝族地区中期妊娠引产原因有多种因素,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杜绝或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

  • 标签: 彝族地区 中期妊娠引产 原因 对策
  • 简介:一般认为,社会越开放,现代化程度越高,择偶的范围就越广,形成婚姻的途径也就越多,婚姻男女双方出生地相隔距离也必定越来越远。但是,居住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彝族“果”支系,直到现在仍然普遍实行族群内婚制规则;而且,在现代社会日渐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通婚范围不仅没有扩大,过去20年来,该群体的通婚半径甚至呈现缩小化趋势。

  • 标签: 通婚圈 “果” 威宁县 贵州省 变迁趋势 支系
  • 简介:太邑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主攻核桃种植,使全乡核桃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截至2011年底,全乡建成4.2万亩核桃基地,总产值达2200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核桃产业成为山区特色经济富民的主导型产业。

  • 标签: 核桃产业 大理市 红河 彝族 山区特色经济 产业化发展
  • 简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被列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实施集团帮扶整县推进工作,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56.95亿元,涉及项目1150个,全县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威宁县 自治县 贵州省 苗族 回族 彝族
  • 简介:彝族年节文化和其他任何一种文化一样,是一种适应的体系,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心理等三种关系。在这三种关系的适应历程中,彝族年从表现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娱乐成份的增加,使彝族年节文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文化复合体”,并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当时针指向21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彝区和其他地区一样,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使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化、社会文化变迁,而且文化信息处理电子化,出现了新型传播媒体;

  • 标签: 年节文化 社会转型期 彝族 社会结构变化 社会文化变迁 人与自然
  • 简介: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市彝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学.包括口碑文学和彝族毕摩文学,是彝族毕摩和彝族人民对彝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书写,进一步研究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对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繁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六盘水 彝族 民间文学 主客体
  • 简介:通过对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调查,依据葛兰特(MarcGalanter)的法律制度要件理论,分别从规则、机构与中介、当事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从纠纷内部出发的微观研究法和从纠纷外部出发的宏观研究法,展现随着经济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在纠纷类型和纠纷解决机制上所表现出的"平静"与"骚动"。

  • 标签: 纠纷解决 规则 机构 当事人
  • 简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 标签: 楚雄彝族 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标签: 艾滋病 外来务工 彝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为了保护云舍历史文化名村,维护并延续云舍历史文化名村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弘扬古村的传统文化,统筹安排各项名村建设,为保护和整治名村提供技术法规依据和措施,特此制定云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整治规划。

  • 标签: 村寨保护 历史文化 旅游产业 规划
  • 简介:通过对233名彝族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观念问卷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归为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五方面的自我认识和看法;凉山彝族农村4~6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总体上不理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民族和性别因素在方差分析中主效应明显,可能与彝族学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文化背景差异及当地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关;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等观念显著影响数学问题解决观念。

  • 标签: 彝族 农村小学 数学问题解决观念
  • 简介:葬礼是人生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通过葬礼,亡者由一种生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生命状态,从而确定亡者在亡者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汉族父系制家庭中,婚姻的缔结使女性处于中立和身份不确定的境地,女性直至去世才获得了身份的归属。葬礼便是促成这一身份转变的过渡仪式,而娘家人在葬礼中的地位及作用也是这一身份转变过程的反映。

  • 标签: 女性 葬礼 娘家人
  • 简介:贵州省喊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从2006年起连续七年招聘特岗教师,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至今全县有特岗教师773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一半多,并且绝大部分在边远的农村中小学任教。目前,该县是全国特岗教师人数最多的县份,

  • 标签: 特岗教师 自治县 贵州省 乡村教育 苗族 回族
  • 简介:《楚雄彝族文化史》一书以楚雄彝区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文化理论看,这是对彝族文化研究切人点的一个创新。在具体的研究中,全面描述研究中有重点,对楚雄彝区文化研究较为全面,具有地方名片特点,而从行文上,具有大众文化特点,从文献传播角度看,大大的提升了传播效率。

  • 标签: 楚雄 彝族 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