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晚近,无期徒刑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部分国家立法废止了无期徒刑,二是部分国家采用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方式强化无期徒刑的适用。这两种趋势导致无期徒刑的适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某些国家拒绝引渡的理由。在引渡问题上,一些国家对无期徒刑的审查和甄别关注的只是无期徒刑的可变通性,即对被判处无期徒刑者实行减刑、假释的可能性,而并不要求此种减刑、假释具有必定性。我国主管机关在境外追逃中应当注重对被请求国法制、司法实践和法律理念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说明和证据,努力化解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或障碍。

  • 标签: 无期徒刑 终身监禁 酷刑 引渡
  • 简介:引渡,也称引渡罪犯,是指一国应另一国请求交出罪犯或涉嫌犯罪者,以便进行刑事诉讼或执行判决。引渡成为一项国际合作义务,主要是基于合作方签署的引渡条约。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依据平等互惠原则或合作双方某一国的引渡法,通过合作磋商,也可以开展引渡合作。我国引渡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外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引渡合作。"在现代国际社会,由于跨国犯罪活动的频繁,国家间开展引渡合作也日益变得普遍。

  • 标签: 引渡合作 职务犯罪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引渡条约 互惠原则 执行判决
  • 简介:主动引渡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种机制,已成为我国打击腐败犯罪、缉拿外逃罪犯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主动引渡制度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面临死刑不引渡、条约前置主义等国际引渡基本原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寻求全球范围内缉捕外逃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途径,我国应当尽量以双边条约形式将引渡机制法治化,减少引渡实践中的政治性与行政性,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主动引渡机制。

  • 标签: 主动引渡 腐败犯罪 国际合作
  • 简介:1978年以前,我国既无引渡立法,也无引渡实践。我国的引渡立法和实践经历了早期实践阶段、发展阶段和健全完善阶段,并以加入引渡条款国际公约、缔结双边引渡条约和进行引渡国内立法为标志,形成了多边公约、双边条约和引渡法为主体内容的引渡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以多边引渡国际公约、双边引渡条约和互惠引渡为依据的引渡实践。本文通过对我国引渡立法与实践的回顾总结,勾勒出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大致轮廓。

  • 标签: 引渡立法 引渡实践 中国引渡制度
  • 简介:加拿大作为我国腐败犯罪嫌疑人的最大逃匿和转赃国家之一,是我国开展国际追逃工作的重点合作对象,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我国主要通过"非法移民遣返程序"从加拿大追捕逃犯。然而,繁复拖沓的"非法移民遣返程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追捕在加逃犯的进度;而通过多边条约或"特定协议"向加方提出引渡请求的途径缺乏稳定性,且易受两国外交关系的影响。从长远角度看,缔结"中加双边引渡条约"将推进两国刑事司法合作,显著提高跨境追逃工作效率。通过对比分析中加两国的引渡制度,并对双边引渡条约中的实体与程序规则设计提出若干意见,有利于逐步解决中加双边引渡合作中的难题。

  • 标签: 中加跨境追逃 移民遣返程序 引渡替代措施 双边引渡条约
  • 简介:<正>引渡,是一国把在其境内而被他国追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以便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司法活动。它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早期的引渡,是封建君主们进行政治交易的手段。现代引渡制度,则是伴随着十八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改善,罪犯在一国犯罪后较容易潜逃另一国,特别是现代走私、贩毒、恐怖主义等跨国犯罪、集团犯罪、国际性犯罪的猖獗而设立的国际法准则之一。最早的引渡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80年,埃及国王拉麦赛二世和赫梯族国王哈

  • 标签: 引渡法 现代引渡制度 政治犯不引渡 引渡条约 十八世纪 恐怖主义
  • 简介:一、关于引渡请求的提出途径引渡是一国应他国的请求,将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移交给请求国处理的国家行为。因此,引渡必须先由一国提出引渡请求。从国际惯例看,引渡请求一般均由请求国的司法部或其他行政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向被请求国提出。一般引渡条约也作如此规定,如欧洲引渡公约第12条规定:引渡请求必须以书面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有的国内法也有明文规定,如法国引渡法第9条规定:所有引渡请求均应通过外交途径向法国政府提出。有些国家之间的引

  • 标签: 引渡条约 国家行为 司法机关 引渡示范条约 行政审查 逮捕措施
  • 简介:引渡制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许多国家基于特殊约定引渡一些政治和军事罪犯。现代意义上的引渡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缘故,强烈冲击了封建专制的诸国,普通的刑事犯罪也渐渐被纳入了引渡的对象,随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引渡也走上了法制化道路。本文分析了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引渡制度的新发展,进而分析了我国对外签订引渡条约的障碍因素,最后对我国引渡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 标签: 引渡 引渡原则 引渡制度的发展
  • 简介:摘要早期的引渡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引渡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引渡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犯、军事犯以及宗教犯,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引渡制度。现代引渡制度的依据是引渡原则、根据引渡原则签订的国际条约以及国内法规范。有关引渡的国际法规范效力大于国内法规范。

  • 标签: 引渡 引渡条约 引渡的依据
  • 简介:在同跨国犯罪、集团犯罪、智能犯罪等国际犯罪的斗争中,早已成为各国惩罚犯罪的有效手段,其对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安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渡是指“一国应另一国的请求,将当时在其管辖范围内而被请求方指控犯有某种罪行或已经被判刑的人,在条约或互惠的基础上移交给该请求方以便起诉或执行刑罚的活动”。

  • 标签: 引渡制度 原则 新发展
  • 简介:<正>日本在罪犯引渡方面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是1886年的《日美引渡条约》。日本历史上还曾于1907年与俄国订立过引渡条约,该条约直到二次大战之前一直有效。1953年日本颁布实施了《逃亡罪犯引渡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罪犯逃离犯罪地国的情形急骤增多,从而使日本认识到相互引渡罪犯在国与国关系中显得更加必要。只有通过国际范围内的引渡和刑事司法协助合作,才能有效地交还和处罚逃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1964年第46届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1953年〈逃亡罪犯引渡法〉的修订令》,此项修订令于1964年5月29日生效实施。另外,在此之后日本国又分别于1971年10月14日和1974年7月12日正式批准参加了

  • 标签: 引渡条约 引渡制度 引渡罪 日本国 引渡法 罪犯
  • 简介:引渡关乎国家主权与相关被引渡者的人权利益。本文首先介绍引渡中的主权与人权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引渡中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中的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并就我国实践中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 标签: 引渡 主权 人权 死刑犯不引渡 政治犯不引渡 本国国民不引渡
  • 简介:  引渡的通行做法是请求国提出的引渡请求分别由被请求国的主管机关进行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引渡案件应由司法部担负行政审查的主体并负责对外就引渡问题进行联系和代表国家作出决定,笔者建议我国可将引渡案件的司法审查分为简易审查程序和一般审查程序两种

  • 标签: 审查权 引渡案件 归属之我见
  •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历史沿革之后,着重对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法律意义有关的两个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比较充分地探讨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具体含义及适用后,作者对政治犯不引渡的例外作了一个系统的归纳。

  • 标签: 政治犯罪 引渡 政治犯不引渡
  • 简介:从犯罪和犯罪主体的角度来看,国际犯罪与责任涉及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由于实施国际犯罪的个人身份不同,个人的国际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以私人身份实施的国际犯罪;另一种是个人以国家代表的身份或者作为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实施的国际犯罪。当有管辖权的国际刑事法庭乃至国际刑事法院对实施后一种个人国际犯罪的罪犯进行审判时,必然存在一个引渡罪犯的问题。本文拟就向国际刑事法庭乃至国际刑事法院移送罪犯的特殊性略陈意见。

  • 标签: 国际犯罪 国际刑事法院 罪犯 引渡 国际刑事法庭 从犯
  • 简介:摘要在当今打击跨国犯罪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国家所要面临的问题,引渡制度在解决外逃犯罪这类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并且逐渐的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司法合作方式,随之引渡制度的理论发展也日臻成熟。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组织间司法合作的不断展开,我国的引渡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改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外逃犯罪分子的打击追逃力度,影响了我国引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与适用。

  • 标签:
  • 简介:历时八年终于被成功引渡回国的黄海勇案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复杂的引渡案件。本文选择黄海勇引渡案作为研究对象,力图理清黄海勇引渡案件的基本程序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从立法制度到司法机制运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境外追逃追赃的法治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引渡 黄海勇案 境外追逃 专家证人作证制度
  • 简介:公共秩序保留本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主权国家捍卫其根本利益而针对外国法的最后一道防线。引渡则是现代国际司法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一国以公共秩序保留为由拒绝引渡时,即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从国内法的角度讲,一主权国家有权以引渡请求有损其本国公共秩序为由而拒绝提供引渡。而从国际法的角度讲,公共秩序保留则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一个阻力。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保证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顺利进行,是理论上和实践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该问题与国际法优先原则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等问题浅抒管见,以资商榷。

  • 标签: 引渡 公共秩序保留 国内法 国际法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国际私法
  • 简介:11月12日,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领导人阿卜杜拉·奥贾兰从莫斯科抵达罗马机场时被意大利警方逮捕。土耳其得知后立即向意提出引渡奥贾兰回土接受审判的要求。意加以拒绝,从而造成土意,乃至土与欧盟的关系紧张。

  • 标签: 土耳其 要求引渡 意大利 贾兰 库尔德问题 库尔德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