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管发酵滤膜是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47-2007)法定的检测废水大肠的方法。本文基于滤膜,对其培养时间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与行业标准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一致,该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废水大肠的检测。

  • 标签: 废水,粪大肠菌群,滤膜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水质总大肠大肠大肠埃希氏的测定 酶底物》HJ1001 -2018、《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了方法验证,以评价该两种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水中大肠的检测工作,以确保该方法能够满足水中大肠的测定。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质控样品。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废水大肠的消毒方法及处理对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氯消毒对大肠的消灭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但氯消毒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紫外线消毒则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添加量,并注意监测水质变化。实验结果仅为本次实验所得,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 标签: 废水 粪大肠菌 消毒方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污泥中大肠的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滤膜,这两种方法均是根据总大肠具有的生物特性,经过初发酵、平板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复发酵的过程检测污泥中大肠的数量。传统方法检测前须准备大量培养基,检测耗时长,有诸多缺点。现希望通过将固定酶底物应用于污泥中大肠的检测,缩短检测时间,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污泥粪大肠菌群  滤膜法  固定酶底物法
  • 简介:摘要:多管发酵滤膜、纸片快速和酶底物是目前国内测定水中大肠的常用标准方法。分别从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操作、准确度和方法间的一致性四个方面对水中大肠的测定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分析人员根据实      际条件和水样类型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 滤膜法 纸片快速法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于研究纸片快速用于检测水质中大肠指标,采纸片快速对三种不同浓度的实际水样及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水质大肠的检测,确定分析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经过纸片快速对实际水样及有证标准样品的测试表明,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5%~5.67%。方法准确度经过有证标准样品检测符合准确度要求。纸片快速具备适用范围广、操作过程简单及分析时间短等优点,能够较准确判断水样微生物污染状况,可以作为实验室大肠项目的监测方法来使用。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纸片快速法 水质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在水质监测中,大肠作为反映水体环境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备受关注,目前大肠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和快速纸片,两者均满足要求,但由于纸片操作便捷、耗时较短、影响因素少等优势被广泛运用。通过对方法规范中样品保存温度、保存时间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控制分析,并进行结果分析,为水质监测总大肠测定提出建议。

  • 标签: 纸片法  粪大肠菌群  水质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水质大肠的测定滤膜》(HJ347.1-2018)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从结论中可分析该方法的实验误差,为该方法的提高该方法的数据准确的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水中微生物指标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 标签: 粪大肠菌群 不确定度评定 地表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肠的测定是评价饮水卫生状况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对水中总大肠的检验,多采用“三步乳糖发酵”(GB5750-85)。此方法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需配制大量培养基并要进行大量洗刷、灭菌等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对此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把“纸片”应用到试验中,在一定程度上简便了操作步骤,并缩短了试验时间,测定结果与“三步乳糖发酵”比较,符合率99.66%。

  • 标签: 饮用水 大肠菌群 纸片法 测定
  •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对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大肠能较好地反映水体受粪便污染的状况 , 是目前国内外标准法规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指标。

  • 标签: 污水厂 粪大肠菌群超标 达标技术
  • 简介:大肠快速纸片检测食具消毒效果,1990年我市部分县区就开始应用。199年经我站统一组织推广,在全市全面铺开使用。为了解全市使用情况,统一判断标准,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1月对市辖四县二区进行了一次使用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来源及方法

  • 标签: 纸片法 县二 大肠菌群阳性 接种培养 黄色背景 卫生防疫站
  • 简介:本文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对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中的大肠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表层海水中大肠的数量在〈2~540个/100mL之间,3年中月平均高值出现在8到10月份,低值出现在1到4月份,且年平均值呈逐年递增。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湾内海水中FCB的月平均值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另外通过多点采样结果比较,发现罗源湾表层海水中FCB的空间分布呈现为:湾内腹海区〉湾中间海区〉湾口海区。通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本次的调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从2003年到2005年罗源湾海区海水中大肠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8.0%和97.9%,表明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的FCB污染相对较轻。

  • 标签: 罗源湾 粪大肠菌群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 简介:目的对某市某综合性医院排出污水中大肠、肠道致病菌进行监测,以减轻环境污染,保障人群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按《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检测指标有大肠、沙门氏、志贺氏。结果124份医院污水样品中大肠数超标率23.39%;检出沙门8株,检出率6,45%;志贺氏3株,检出率2.42%。结论该医院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肠道传染疾病流行的可能性,对医院污水的消毒措施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 标签: 医院污水 粪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餐具中大肠是餐具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国标GB14934-94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有发酵和纸片两种。为探讨纸片检测大肠结果判断标准的准确性。方法按GB14934-94判断标准,纸片和发酵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2者之间的检验结果有无明显差异。其中240份餐具采用发酵,400份餐具采用纸片。结果纸片和发酵有显著性差异(χ2=6.19,P<0.05)。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当纸片结果可疑时,应采用发酵进行培养后,再做出结果判定,以保证餐具消毒效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纸片法 发酵法 大肠菌群 结果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