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摩尔比为Ni2+:Zn2+:Fe3+:0.6:0.4:2.0的水溶液与OH-在气泡液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制得0.6Ni(OH)2(H2O)0.75·(0.4-n)Zn(On)2·2(1-m—n)Fe(OH)3·mFezO3·nZnFe2O4·xH2O前驱体,微结构为大量螺旋状分子簇和少量亚晶结构,用XRD检测结果表明,前驱体在室温放置10和14个月的转化产物是Fe2O3,ZnFe2O4和Nin6Znn.Fe2O4;放置55个月的主要产物是Nin6Znn4Fe2O4。提出了分子簇演绎氢氧脱水,优先生成Fe2O3晶核,亚晶结构演绎新生态氧化分子自组装的低温自发固相反应机理。

  • 标签: 气泡液膜 低温自发固相反应 Ni—Zn—Fe氢氧化物 分子自组装 反应机理
  • 简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例如调整授课次序,或将关联知识进行整合等,将会起到不-样的学习效果.将“铝的氧化氢氧”与“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两课时有机整合,通过工艺流程探索铝的氧化氢氧的性质,既渗透了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的联系,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 标签: 铝的氧化物 氢氧化物 工艺流程 铝三角
  • 简介:采用低饱和态共沉淀,辅助微波手段快速合成了纳米ZnAl-C6H5SO3LDHs,其粒径为20~100nm,分散性较好、颗粒团聚少。将其应用于聚丙烯(PP)中,详细研究其对PP阻燃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经氧指数(LOI)、扫描电镜(SEM)和锥形量热仪(CONE)等研究表明,改性后的LDHs在PP材料中分散良好,在将PP氧指数有效提高到28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热释放速率,有效延缓和抑制了材料的烟释放速率。

  • 标签: 纳米材料 柱撑层状双氢氧化物 微波晶化 阻燃性能 聚丙烯
  • 简介: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定三元前驱体Ni0.33Co0.33Mn0.33(OH)2中镍、钴、锰主含量,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内标法测定镍、钴、锰的摩尔比例,EDTA滴定法测定镍、钴、锰的摩尔总量,计算得到各元素的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9.2%-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5%。方法准确、快速,已用于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 标签: 三元前驱体 ICP-AES EDTA滴定法
  • 简介:以硝酸镍、硝酸钴和氢氧钠作为反应原料,乙二胺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双轮状组装体镍钴氢氧。通过改变溶液中镍钴离子的摩尔比以及乙二胺的加入量对产物的形貌进行调控。运用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产物成分、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合成的双轮状组装体镍钴氢氧为立方结构,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率为92.21%。

  • 标签: 双轮状 镍钴氢氧化物 水热法 光催化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镍钴锰氢氧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试样以盐酸溶解,挥发除去过量盐酸,经阳离子树脂柱去除金属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样品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为97%~103%。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镍钴锰氢氧化物 硫酸根离子
  • 简介:建立了氯化银比浊法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硝酸用量、沉淀剂用量、稳定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优的分析条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3.3%,氯离子浓度在0-4μg/mL与浊度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中氯离子提供了检测依据。

  • 标签: 氯化银比浊法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 氯离子
  • 简介:研究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镍钴锰三元素氢氧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元素测定的质量数,进行了基体元素的干扰等实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下限小于0.0000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2%~101.0%。方法的建立为控制镍钴锰三元素氢氧中铅提供了检测依据。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优化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的合成方法,并评估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性能。通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了该材料在锂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包括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合成方法能够获得具有较高结晶度和良好形貌的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在锂电池中,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 合成优化 锂电池 应用性能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电力能源研究部门开发成功晶状金属氧化纳米多孔材料。这是在使用模板的传统合成方法中加入微量的玻璃相前驱体,通过高温烧结,控制金属氧化的晶化而制成的。该材料有望用于触媒支撑、吸附剂、光触媒、色素增感型太阳电池、传感器、能量存储器件等广泛领域。

  • 标签: 晶状金属氧化物 纳米多孔材料 晶化 应用范围 玻璃相前驱体 合成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日本国立新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已开发成功纳米多孔结晶金属氧化,该种合成材料由于其结晶框架有细孔结构,使其具备电子及化学功能。该研究所称,这种技术突破为开发高功能能量装置和光催化材料铺开了道路。

  • 标签: 金属氧化物材料 纳米材料 光催化材料 合成工艺
  • 简介:本试验主要利用含镁废液和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使之产生一种氢氧铝和氢氧镁的复合产物,发挥两者的综合阻燃效果,显著提高阻燃温度,增大吸热量,满足某些高温加工材料的需要。

  • 标签: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复合阻燃剂 试制 研究 化学共沉淀法
  • 简介:一、探究目的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中,Fe(OH)2的制备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出现的违反常规的操作(即滴管插入液面下)常会引起同学们的疑惑,这恰恰正是探究的绝佳素材.而且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制备Fe(OH)2,很难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制备 FE(OH)2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化合物
  • 简介:物化性质:比重(D4^20)为2.1,熔点为318.4℃,沸点1390℃,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化纤用片状氲氧化钠及其水溶液对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标签: 氢氧化钠 片状 化纤 物化性质 腐蚀作用 有机物质
  • 简介:·物化性质:比重(D4^20)为2.1,熔点为518.4℃,沸点1590℃,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化纤用片状氢氧钠及其水溶液对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标签: 氢氧化钠 片状 化纤 物化性质 腐蚀作用 有机物质
  • 简介:在骨骼损伤检验中,往往采用煮沸法处理骨骼。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组织筋膜不易与骨骼分离,油脂不易除去,煮后仍需人工剥离。最近,我们根据氢氧根阴离子能使蛋白质溶解,形成易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化合的原理,用氢氧钠处理了一具颅骨,效果很好,其软组织与骨骼极易分离,能除去骨骼表面的油脂,而骨骼无损坏变形,处理

  • 标签: 碱性蛋白 煮沸法 易溶 于水 苯酚溶液 来苏儿
  • 简介:氢氧钠变质是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化学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厘清相关问题,本文从氢氧钠变质的原因、变质的检验方法、变质程度的判断、变质后的除杂以及相关问题的应用等角度,谈谈氢氧钠的变质问题.

  • 标签: 变质问题 氢氧化钠变质 谈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