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和中间发展而来的联合中间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尾侧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中间与中间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收治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联合中间组(观察组56例)和中间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中间组与中间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3.5±23.2)min及(148.3±30.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5±23.2)mL及(61.3±27.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5.885;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22.3±4.60)个及(23.1±4.5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05);两组中转开腹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59±0.66)d及(3.62±0.62)d,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4.16±0.72)d及(4.22±0.6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9.27±2.10)d及(9.73±2.4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6,0.875,0.425;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中间组腹腔感染1例,肠梗阻1例,中间组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采用联合中间较中间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更容易操作、安全、易配合,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尾侧联合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下中间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 根据腹腔镜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中间术式治疗, 研究组采取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 177.54±15.17) min短于对照组的( 207.22±16.15) min, 术中出血量( 101.44±12.75) ml少于对照组的( 119.59±15.34) 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00%, 与对照组的 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更适合使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 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价值,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中间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ddle approach and caud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right colon cancer in the elderly. Methods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paroscopic approache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middle approach and the study group by the caudal approach. The basic operation index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177.54 ± 15.17) 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7.22 ± 16.15) min,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101.44 ± 12.75) ml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19.59 ± 15.34)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audal approa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It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has a high value.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间联合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4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中间,研究使用中间联合,观察患者手术中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间联合腹腔镜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尾侧中间联合入路 腹腔镜 结肠癌 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中静脉腹背联合显露在肝癌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LAHH)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9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44例肝癌行尾腹背联合显露肝中静脉的LAH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1±5)岁,年龄范围56~66岁。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9.3±33.4)min。术中出血量(113.8±31.0) ml,无术中输血。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56.1±7.1)min。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9.3±1.4)d。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8例。结论在肝癌LAHH中,经腹背联合显露肝中静脉有利于更好地显露肝中静脉,减少术中意外出血,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检查 半肝切除 肝中静脉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经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1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分为观察组(采用,n=42)与对照组(采用中间,n=39)。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系膜上静脉出血例数、中转开腹比例、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系膜上静脉出血例数、中转开腹、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与中间相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采用,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及难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右半结肠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尾侧入路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由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牵涉较多腹腔脏器,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及技术难度,为此临床需要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术方式。本文主要探究腹腔镜下联合中央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治疗右半结肠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癌 右半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 中央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单切口行双阴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单或正中阴囊皮肤直切口同期行双阴囊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行单阴囊皮肤直切口1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双附睾结节2例,一附睾结节伴另一睾丸鞘膜积液2例,双睾丸鞘膜积液3例;行阴囊皮肤正中直切口12例,其中前列腺癌9例,双附睾结节2例,一附睾结节伴另一睾丸鞘膜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阴囊或下腹部血肿,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与传统的双阴囊切口相比,阴囊单切口减少了皮肤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 标签: 双侧睾丸手术 手术入路 前列腺癌 附睾病变 睾丸鞘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采用后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48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固定治疗法,对比研究组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与Rasmussen评分方面,研究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优(P

  • 标签: 后侧入路内固定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与中间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组及中间组,各44例,进行不同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7±4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7±4.8)ml,显著少于中间组的(130.5±37.2)min、(72.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率、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更易于外科医师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尾侧入路法 中间入路法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应用中间联合与头中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CME加D3淋巴结清扫。按选择不同手术进行分组,其中44例患者采用中间联合 (观察组),另46例患者采用头中间(对照组)。对两组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05.3±22.6) ml与(309.6±28.0) ml,t=13.698]、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2±17.9) min与(219.5±21.5) min,t=8.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21.4±7.8)枚与(20.4±6.6)枚,t=0.534]、清扫淋巴结≥12枚比例[86.4%(38/44)与84.8%(39/46),χ2=0.208]、术后并发症[6.8%(3/44)与10.9%(5/46),χ2=0.318]、术后住院时间[(11.8±1.6) d与(12.5±2.3) d,t=0.986]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实施腹腔镜下CME时采用中间联合安全可行,与头中间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不全性肠梗阻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间尾侧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间和外侧在单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外侧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中间,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法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传统甲状腺手术因切口较大,术后出现颈部不适、咽部疼痛较多,切口瘢痕长期存在,影响美观,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对3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锁骨上斜切口
  • 简介:肩关节前手术主要临床适应证:(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4)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7)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肩关节融合术。

  • 标签: 入路 前侧手术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经掌异形钢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15例Barton骨折采用掌异形钢板固定。15例桡腕关节均脱位,骨折块位于掌10例,背5例,其中5例行自体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平均17.8个月。按Deoliveiva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掌异形钢板固定,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学特点,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BART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经腓骨后显露外后踝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6例Weber—AO分类踝关节骨折的患者(A3型4例,B3型14例,C1型5例,C2型3例),经腓骨后,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26例中疗效为优1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3%。结论:腓骨后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腓骨 后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