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经腓骨显露外后踝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6例Weber—AO分类踝关节骨折的患者(A3型4例,B3型14例,C1型5例,C2型3例),经腓骨,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26例中疗效为优1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3%。结论:腓骨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腓骨 后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胫骨平台后骨折采用后内固定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48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固定治疗法,对比研究组的效果。结果 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与Rasmussen评分方面,研究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优(P

  • 标签: 后侧入路内固定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前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手术方式。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参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31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并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随访,时间为12月至4年,平均2.5年。按Matta标准,优16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73.3%。结论:在治疗髋臼后方骨折中具有显露良好、复位方便、创伤较小、固定牢靠及便于功能训练等优点。

  • 标签: 髋臼骨折 后侧入路 切开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均采用后正中劈开肱三头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骨折手术后1.6~4.5个月愈合。在肘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伸直0°,屈曲120°范围左右。根据HSS肘关节评分,优25例,良30例,一般5例,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中下段骨折 后侧入路 治疗
  • 简介: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Langenbeck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8岁,平均39.5岁。右髋18例,左髋20例。致伤原因:其中车祸损伤25例,坠落伤13例。骨折按Letoumel分型:

  • 标签: 后侧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治疗不当 临床报告 髋关节功能障碍 高能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76%vs28.57%,P<0.05)、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95.24%vs80.95%,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可靠、有效高、预后好等优势。

  • 标签: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效果
  • 简介:肱骨干中下部骨折手术内固定,传统手术多采用上臂外侧、前外侧切口,因过度牵拉造成桡神经麻痹、损伤,内固定不牢靠造成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自1998年~2000年3年间,我们采用上臂(Henry1966)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上臂后侧入路 治疗 胫骨干下2/3 肱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单切口行双阴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单或正中阴囊皮肤直切口同期行双阴囊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行单阴囊皮肤直切口1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双附睾结节2例,一附睾结节伴另一睾丸鞘膜积液2例,双睾丸鞘膜积液3例;行阴囊皮肤正中直切口12例,其中前列腺癌9例,双附睾结节2例,一附睾结节伴另一睾丸鞘膜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阴囊或下腹部血肿,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与传统的双阴囊切口相比,阴囊单切口减少了皮肤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 标签: 双侧睾丸手术 手术入路 前列腺癌 附睾病变 睾丸鞘膜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踝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间和外侧在单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外侧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中间,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法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叶全切除术 中间入路 外侧入路
  • 简介:传统甲状腺手术因切口较大,术后出现颈部不适、咽部疼痛较多,切口瘢痕长期存在,影响美观,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对3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锁骨上斜切口
  • 简介:肩关节前手术主要临床适应证:(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4)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7)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肩关节融合术。

  • 标签: 入路 前侧手术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经掌异形钢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15例Barton骨折采用掌异形钢板固定。15例桡腕关节均脱位,骨折块位于掌10例,背5例,其中5例行自体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平均17.8个月。按Deoliveiva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掌异形钢板固定,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学特点,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BART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uperPATH与传统外侧全髋置换的疗效,总结SuperPATH的优势。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SuperPATH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1个月内的VAS评分、3个月内的Harris评分方面与传统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1个月后VAS评分、3个月后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uperPATH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前景广阔。

  • 标签: SuperPATH 传统后外侧入路 VAS评分 Harri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