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审判管理是司法审判的重要方式,其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激励审判行为、优化审判程序,还可以对具体审判内容进行监督。大数据时代已经展现发展锋芒,怎样通过网络数据新技术优化审判管理,对审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属于现阶段司法审判研究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大数据 审判管理 信息化改革
  • 简介:摘 要 : 历来的司法制度改革及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保障审判中心地位铺平了道路,促进了我国司法进程朝着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依旧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继续完善。本文将从审判为中心角度,阐述内涵根据, 探讨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 审判中心 改革
  • 简介:摘要: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红色文化也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故而加强青少年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势在必行。 非制度化与制度化同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形态,且在教育面临着制度化困境的当下,非制度化形态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开启了复兴之路。同样,在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中重视加强非制度化教育能发挥 红色文化的整体教育价值, 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力图通过对教育三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在制度化之外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结合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力量以达到红色文化教育功效。

  • 标签: 非制度化教育 红色文化 青少年红色传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观念深入人心,有关庭审质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质证的规定还不够具化,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的质证难以有效开展,质证程序更多是流于形式。若程序上的质证环节得不到保证,实体上的发现案件真实就会受到影响,庭审实质化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本文将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论述我国的刑事质证制度的概况,主要探讨目前我国质证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力求厘清刑事质证制度中的某些问题。

  • 标签: 刑事质证 证据裁判 直接言词 证人出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必须明确严格的审理标准,对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准确理清才能够确保我国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将对建设工程施工案件审理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 标签: 建设工程 施工 按揭审判 疑难问题
  • 简介:摘要:基于金融纠纷本身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其相应的解决机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专业性。就外部解决机制而言,司法审判和行政监管是解决金融纠纷的重要途径,此二者对金融纠纷的解决思路和标准具有权威的指导意义,故而如何实现司法审判和行政监管的衔接协调是妥善解决金融纠纷的关键一环。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对赌协议回购纠纷为事例,从民商事司法审判和金融监管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以明晰二者在解决上市对赌协议回购纠纷的基本思路,最终进一步总结司法审判和金融监管在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衔接,并就二者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司法审判 金融监管 对赌协议 回购纠纷
  • 简介:【内容摘要】《少年的你》火了!这部电影中,校园欺凌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们教师身处教育第一线,校园欺凌是我们工作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本文将结合日常教育工作分享对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教育策略的看法。

  • 标签: 校园欺凌 产生原因 教育策略
  • 简介:摘要: 青少年犯罪作为特殊的犯罪类型,由于犯罪主体的敏感性,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要求不同于一般犯罪治理,以做到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对青少年犯罪的分析需要结合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心理特点等对其犯罪成因进行特殊分析,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犯罪治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联系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对应的治理方法。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犯罪成因 犯罪治理
  • 简介:摘要:留守少年儿童 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痛苦,社会各方面必须通力合作, 发挥学校在教育留守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善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时光。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日益突出。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务等;语言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社会欺凌,在校园中孤立、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伤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诸此种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校园欺凌都 将 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 标签: 校园欺凌 防范对策 和谐
  • 简介:摘要:本学期,学校十分重视少先队的建设,不断努力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道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完善各项制度,抓好少先队的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少先队工作总结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2~16岁在校青少年抑郁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3—6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镇江市12所学校12~16岁的学生4 268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抑郁因子测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 268份,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12~16岁在校生3 544名,抑郁因子检出214名,总检出率为6.04%(214/3 544),其中男生检出率为5.14%(87/1 691),女生检出率为6.85%(127/1 853),男女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2)。不同性别、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关系、与周围人关系以及父母期望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周围人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学习情况、与周围人关系不和以及与家人关系不和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中国15~24岁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7.1%,由于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结婚、生育的年龄后移,使青少年人群一旦发生非意愿妊娠,多以人工流产为结局。为避免人工流产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制定《青少年避孕服务指南》,以促进青少年知情选择和持续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有效避免非意愿妊娠。本指南建议由专门的医疗机构和接受过培训的服务提供者,遵循不歧视、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按照本指南建议的服务流程向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友好和规范的避孕服务。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青少年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指导青少年优先选择并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宫内避孕或皮下埋植),特别是在人工流产后、产后和寻求紧急避孕等现场服务的时机。对选择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临时避孕方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的青少年,应指导坚持和正确使用,以降低使用失败率。本指南强调选择任何其他避孕方法的青少年均应同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包括HI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竞争的主体则是人才。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提升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很有必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却不容乐观,整体处于下滑趋势,本文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升展开论述。

  • 标签: 青少年 体质健康 提升
  • 简介:[摘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在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其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是以多元、灵活的教育形式面向大众的教育,使其能够成为美育介入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着眼于社区青少年美育的机理,探索美育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社区青少年素养,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推进社区治理。

  • 标签: []社区 青少年 美育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物业管理纠纷频发。而在矛盾的解决以及审判过程中,普遍性地存在着业主缺席率过高、物业企业胜诉率过高以及调解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等弊端。为此,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强化业主权利意识,提高业主综合实力,可以通过业主大会以及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更好地解决物业纠纷矛盾,并且寻找到更为完善的物业管理纠纷解决对策。

  • 标签: 物业管理 综合实力 主体资格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带来很多方面的社会影响源,参加社会实践教育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知识、锻炼意志、体验生活、感受时代精神,社会实践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后两者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实践教育则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不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实践 健康成长
  • 简介:摘要: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二篇第五章第三节《促进心理健康》中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治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