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联合侧裂-岛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的78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A组(39例)采用联合经颞叶皮层治疗,B组(39例)采用联合侧裂-岛叶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B组的血肿清除率(92.31%)高于A组(76.92%),二次手术率(2.56%)低于A组(15.28%),均P

  • 标签: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 侧裂-岛叶入路
  • 简介:摘要Draf Ⅲ型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窦炎症、窦黏液囊肿、内翻性乳头状瘤、骨瘤、脑脊液鼻漏或进行前颅底肿瘤前期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经典的Draf Ⅲ型手术需要首先辨认窦开口再进入窦,易导致术腔出血和手术时间延长。经中线手术即“outside-in”(由外向内)技术,避免了寻找窦口的步骤,早期即确定解剖界限,大大降低了手术时间和难度。本文介绍这一手术技术的有关解剖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嗅沟脑膜瘤,创伤,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额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开颅手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各44例)。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开颅手术之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将得到有效清除,且手术十分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手术 手术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针对脑出血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微创手术产生的疗效。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探究,所有患者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根据随机法进行等分,每组33例,A组采取开颅手术,B组采取微创手术,比较运用不同治疗方法产生的效果。 结果 B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脑出血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微创手术,有利于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小骨窗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镜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微创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微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额部锁孔纤维束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血肿清除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超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方法 筛选70例脑出血患者,研究其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组,选择的是微创清除术。对照组选择早期进行,观察组选择超早期实施,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脑出血 小骨窗微创清除术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开展中以开颅手术进行的整体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样本,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并录入电脑展开随机小组划分,其中20例行传统手术为参照组,剩余20例行开颅手术为试验组。分析患者临床状况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分析组间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等状况以试验组统计值偏低(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皱襞切口在假体隆乳修复上的临床效果。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对不同类型隆乳术后假体位置不当女性患者28例(48侧乳房,年龄23~38岁,平均30岁),选择皱襞进行假体隆乳修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28例患者48侧乳房修复后,1例1侧假体向下移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假体向下移动,但位移小于术前;27例取得了满意或基本满意效果。皱襞切口修复性隆乳可提供直视术野及便利操作空间,简单、损伤,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隆乳术 下皱襞 假体 位置不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切口辅助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与传统TOETV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TOETVA的63例c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9例,年龄17~46岁。其中颏切口辅助27例(观察组),行传统TOETVA 36例(对照组),采用成组χ²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6.63±38.62)min]比对照组[(167.78±36.71)min]缩短(t=-2.21,P=0.031),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11±0.89)d]较对照组[(2.72±1.16)d]早(t=-2.28,P=0.026),且观察组出现下颌麻木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0比16.67%,χ²=4.97,P=0.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检出量、气体栓塞、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肤烫伤、皮下积液、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均未出现异常,患者均对手术切口表示满意。结论在早期PTC患者中,颏切口辅助TOETVA与传统TOETVA具有相同的手术有效性,但能降低手术时间,同时能减少术后下颌麻木症状的概率,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腔镜甲状腺手术 经颌下前庭入路 经口腔前庭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神经内镜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组样本选自本院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计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32%,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说明不存在对比意义;其他手术相关指标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神经内镜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微创手术和显微镜经颞锁孔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保护神经功能,但神经内镜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其能避免误伤重要的纤维束、血管、神经核团和语言中枢等重要结构,视野较好,更能彻底止血。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下经额部锁孔纤维束外侧入路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固定方法对胫骨干骨折治疗产生的效果,比较髌上以及髌的治疗结果。方法:时间入选为2021年上半年,利用数字表法对接受诊治的胫骨干骨折68例患者进行实践治疗,划分利用髌上模式进行髓内钉固定操作的实践组与利用髌上模式进行髓内钉固定操作的基础组,两组患者的数量相同,记录胫骨干骨折疾病治疗成效。结果:实践组患者手术之中出血平均出血量的指标以及手术平均时间与基础组比较,p>0.05.手术透视平均次数指数优于基础组(p0.05,手术之后一年的膝关节能力指数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固定 胫骨干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上和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20年05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予以髌髓内钉固定治疗,实验组予以髌上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手术中应用髌上髓内钉固定治疗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髌上,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固定术 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2种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甄选2020-1~2021-12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常规组35例:实施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35例:实施前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常规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分别采用后侧和前侧两种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分别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都能达到切口瘢痕、对肌肉功能干扰的效果,但前侧切口的出血量更少,肌组织损伤也更小,能保留关节囊,疼痛感更低,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胫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胫骨骨折患者在其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髌上或者髌的实际价值。方法:观察组行髌上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应用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中的透视次数与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等观察组均短于/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26%、18.42%,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髌上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更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联合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们对1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先行掌侧复位,并以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再行背侧切口,对背侧骨折块或关节塌陷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2例骨折块较小予以复位,缝合骨膜维持块位置;余11例根据骨折块大小情况进行钢板螺钉、单纯螺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术后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4例,中1例。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侧结合背侧切口适用于治疗部分背侧粉碎、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关节面塌陷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体后部距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0~65岁[(38.2±15.9)岁]。依据Hepple分型:Ⅱ型4例,Ⅳ型3例,Ⅴ型6例。依据Elias分区:7区9例,9区4例。病程为13~51个月[(26.2±11.4)个月]。均行踝关节镜后方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年软骨损伤修复情况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5个月[(15.7±3.7)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63.8±13.3)min]。VAS由术前3.0(3.0,4.0)分减少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1.0(0,2.0)分、1.0(0,1.5)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1±11.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4.8±9.5)分、(92.9±8.6)分;踝关节ROM由术前(48.5±7.5)°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61.9±10.3)°、(65.4±11.8)°(P均<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2%。术后1年MOCART评分为40~85分[(70.4±14.2)分]。所有患者术后无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在康复训练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改善。结论对于距体后部OLT,踝关节镜后方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可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同时有效修复软骨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软骨 距骨 关节镜 富血小板血浆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钢板固定术在Sanders Ⅲ型跟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完成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 Ⅲ型跟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扩大外侧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跟解剖结构(Bohler角、跟宽度、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87±7.63)min,长于对照组的(46.41±5.92)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3.28±5.04)ml,少于对照组的(94.23±7.18)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跟宽度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Bohler角、跟宽度、Gissane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50),低于对照组的12%(6/50),P<0.05。结论采用扩大外侧与经跗骨窦进行钢板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Sanders Ⅲ型跟骨折患者跟解剖结构,经跗骨窦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踝与后足功能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跟骨 骨折 钢板固定术 扩大外侧入路 经跗骨窦入路 足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