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可吸收固定治疗桡骨小头 MassonⅡ 型骨折疗效。方法: 13 例桡骨小头 MassonⅡ型骨折病人采用可吸收固定固定治疗,根据患者肘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稳定度和疼痛的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 效。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得到随访,按照 Broberg 和 Moyyey 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 7 例,良 4 例,可 2 例;无一例出现桡神经损伤。 结论 : 可吸收固定治疗桡骨小头 MassonⅡ型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寰枢椎后路钉固定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寰枢椎不稳最重要和经典的术式,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是合理应用该技术的基础,合理选择螺钉固定方式,必要时使用辅助置钉技术方式是减少螺钉误置相关并发症的保障,新型植骨方式可能是在保证融合率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的技术革新,本文就上述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进一步合理应用该技术。

  • 标签: 颈椎 寰枢椎 脊柱融合术 钉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钉 -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Cobb’s角度、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后缘平均高度比值、 Cobb’s角度、疼痛程度比较,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82.3%( 29/3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固定融合术,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固定融合术,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固定融合术。记录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 500 ml [(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钉固定融合术结合感染病灶清除、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减压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固定组(简称髂骨钉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予以单纯后路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象数量为40例,均是我院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通过平均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单纯前路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纯颈椎后路手术并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占正常椎间隙高度比例与颈椎后凸畸形科布角。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0%,高于对照组的55%,P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单纯后路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供电稳定性要求的提高,但设备的试验检修对于安全可靠供电及设备的故障排查必不可少,因此供电企业为了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有着必要的改革,将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解决,这对我国电力使用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绝缘操作对供电线路的安全操作和试验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普普通绝缘操作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满足一般的操作需要,不能今后电网的发展安需要,完善和补充绝缘操作的功能变成了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对多功能绝缘操作的改进方向进行结构性分压层次的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多功能 试验 操作
  • 简介:摘要:设备维修管理是确保化工转动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从具体操作上分析,设备维修包含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发现和解决设备应用故障、采取措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随着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规模的壮大,设备维修开始出现维修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但是分析当前发展实际情况,由于化工转动设备维修工作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层面的问题影响了设备维修管理成效。为此,结合实际探究如何解决化工设备维修问题。

  • 标签: 化工转动设备 维修 技术问题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婴幼儿萌出前的乳牙压迫牙龈神经,在此期间会感到很不舒服比如流口水、牙龈肿胀、敏感、烦躁易怒,会将手指放入口中或咬妈妈的乳头等、拒绝进食甚至睡眠问题等。提示着幼小的乳牙正在努力克服牙龈的覆盖,所以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供给婴儿一些健脾的中草药磨牙饼干,帮助乳牙萌出的同时,还可以调理脾胃,助其生长发育。

  • 标签: 磨牙饼干 健脾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前凸弯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依据2019 AOSpine-Spine Trauma Classification System分型标准,33例A3型、伤椎节段后凸角度>20°、ASIA分级E级的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前凸弯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手术均采用后路前凸弯预加压固定复位技术,采用3组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及伤椎邻近上、下位椎体并对伤椎进行复位,术中均未进行植骨融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中柱高度、伤椎骨块侵入面积、伤椎椎管侵占率,以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节段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共置入198枚椎弓根螺钉,术后CT评估置钉准确率为98.8%。手术时间为(89.8±20.4)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3.7)ml。中柱高度由术前(17.32±2.02)mm改善至术后(21.41±3.68)mm;伤椎骨块侵入面积由术前的(101.3±21.67)mm2改善至术后(68.5±18.2)mm2。伤椎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47.66%±19.83%改善至术后19.61%±5.75%。伤椎节段后凸角由术前的26.33°±5.68°改善至术后的3.13°±1.25°,末次随访时为3.49°±1.89°。VAS评分由术前(6.42±1.25)分改善至术后(1.85±0.71)分,末次随访时为(1.69±1.21)分。ODI由术前43.03%±3.46%改善至术后21.88%±4.22%,末次随访时为6.33%±2.31%。各观察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前凸弯预加压复位固定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复位侵入椎管的骨块及伤椎节段后凸角度。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骨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针转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针。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结合转技术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第五掌骨颈骨折 转棒技术
  • 简介:摘 要:火电转动机械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往往存在没有控制到位的问题,后果是非常严重。对于检修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机械检修工作质量,对于各个关键点予以管理控制,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本论文着重于研究火电机组转动机械检修控制要点。

  • 标签: 火电机组 转动机械 检修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 近年来,炼化企业运行周期不断延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世界一流的炼化企业相比,装置的长周期运行管理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总结目前炼化企业长周期运行现状,分析非计划停工因素,着重从日常管理、检修管理、专业管理等方面提出强化设备管理,提升长周期运行水平的经验和措施。

  • 标签: 炼化企业 转动设备 长周期 管理提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系统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椎骨折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后路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体前缘高度、体后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腰段脊椎骨折 后外侧植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7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9 ),一组采用 4 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6 钉内固定术(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附加伤 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系统 6 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经皮微创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笔者在幼儿园油画教学的探究中,认为油画很适合幼儿学习使用。首先,它上色方便且易掌握学习使用要领,其次,油画可以用直接涂型、刮除、热熔、油水分离、适当结合手工等方法。最后,本文通过油画技法、油画的教学、三个方面来阐述。

  • 标签: 油画棒技法 油画棒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