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主转型的最终目标是让民主成为“小镇里唯一的游戏”。在“政治司法”的过程中,法院成为解决政治争议的主要场所。但是,对司法审查机关的错误定位可能导致其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司法政治”色彩会愈加浓厚。泰国民主转型从“政治司法”到“司法政治”的退化,说明司法权并非存在于政治真空中。司法权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健康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为司法权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法院对规则和秩序的守护又可以避免竞争的无序状态。发展司法权应当重视其所具有的政治属性,科学的谋划和积极稳妥的推进均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 标签: 宪法法院 政治司法化 司法政治化 泰国
  • 简介:林彦:尊敬的格林教授您好,很荣幸能邀请您来凯原法学院作客,也非常高兴您能应允来做今天的对话。我们今天希望能进行一场关于宪法审查的深度探讨。您可以看到,今天在座的有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四位学者,我们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审查模式进行对比观察,我们会向您提问,您也可以向我们垂询。首先有请季卫东教授。

  • 标签: 司法审查制度 宪法实施 设计 宪法审查 学术背景 审查模式
  • 简介:"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

  • 标签: 宪法权威 抚按 人民监督 宪法实施 宪法意识 国家宪法
  • 简介:司法职业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有力支撑。目前,在我国司法职业进程中,存在法学教育不完善、司法职业与大众缺乏良性互动、司法职业晋升制度僵化、以及司法绩效考评存在缺陷等问题。

  • 标签: 司法职业化 问题 建议
  • 简介:生态环境资源审判简称生态司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生态司法改革创新日趋专门,在生态司法职能充分发挥之际,司法能动与司法职权主义凸显,同时,生态行政执法也日益专业.实践中,须协调处理好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在两者分工协作与权力制衡的法律框架内探索具体路径和方法.

  • 标签: 生态司法 环境资源审判 专门化 司法权 行政权
  • 简介:司法专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外部专业和内部专业,从主体角度,后者可以在机构、组织和人员三个层面进一步展开。司法专业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人员层面的专业是分工的必然要求,而机构和组织层面的司法专业则要全面考虑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中客观条件又包括整体条件和关键条件。以此理论分析我国税务司法,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税务司法内部专业的条件尚不成熟,设立税务法院(法庭)的整体成本高于收益,其中,关键问题是税收案件不足,主要原因是税务缺口(taxgap)引起的民畏官、税务机关权力不规范行使、纳税人权利救济负担沉重等。我国税务司法专业通过税收征纳关系法治、适当取消清税前置等方式,让扭曲的征纳关系正常,使税务纠纷真实地涌现出来,再依据实际情况设立税务法院或法庭。

  • 标签: 社会分工 (税务)司法专业化 税务法院(法庭)
  • 简介:终身监禁是《刑法修正案(九)》新确立的一种刑罚方法。我国目前还对普通罪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仅仅对贪污受贿罪可以适用终身监禁会带来刑罚适用不平等的质疑。在部分罪名存在终身监禁的刑罚适用时,对其他可以判处死刑的罪名也应当增设终身监禁,以实现刑法平等。将终身监禁改造为实际执行期限更长的无期徒刑,以避免"生刑过轻"的问题。同时赋予犯罪人以赦免请求权,避免"终身监禁"矫枉过正的弊端。

  • 标签: 终身监禁 宪法 死刑 人性尊严
  • 简介:环境权是否是一项基本人权或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学术界虽尚存理论分歧,但将环境权载入宪法文本的国家日益增多。本文以世界193个国家宪法为蓝本,考察环境权入宪的基本状况。从中可知,环境保护是以三种维度进入各国宪法文本的,即作为宪法权利之维、作为公民义务之维与作为国家政策、原则与社会目标之维。通过归纳与总结,本文认为宪法环境权是所有人或公民(国民)享有适于人发展的、良好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和谐的环境的权利,及时、全面获得关于环境方面的可靠信息的权利、参与制定与环境相关的公共决定的权利,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或造成身体或财产损失而要求法律救济并给予赔偿的诉讼权利。环境权纳入宪法之后,在具体实施与权利救济方面可能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

  • 标签: 宪法 环境权 基本义务 国家政策 权利救济
  • 简介: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力图对明治宪法作民主化解释,这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却遭遇了以蓑田胸喜为代表的右翼学者的攻击,随着日本军部企图掌握政治主导权,以国体明征运动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两次发布声明,抹杀天皇机关说,而与此同时,穗积八束、上杉慎吉等人的天皇主权说也一同受到批判,之后形成了以里见岸雄为代表的国体宪法学,国体完全凌驾于宪法规则,宪法学研究与政治上的法西斯趋向一致。

  • 标签: 国体明征 天皇机关说 国体 明治宪法
  • 简介:天津法院的法官是司法标准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深入调研、集思广益、适用标准、严格评查。对法官们来说,司法标准已经内化于心,伴随着他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 标签: 标准化 司法 法官 法院 天津 “我”
  • 简介:宪法宣誓是一种政治的仪式,公职人员通过就职宣誓表明其忠于宪法、尊重法律、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和承诺,实现国家公权力的正当移转。宪法授权和人民主权原则为宪法宣誓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依法治国、提升公民宪法信仰、树立宪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宪法宣誓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中的'新生儿',其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存在着宣誓主体有待拓宽、宣誓誓词过于单一、宣誓责任机制缺位、程序规定粗糙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反思,借鉴域外宪法宣誓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想:宣誓主体拓宽、宣誓誓词多元、明确宣誓责任、宣誓誓词细化等。

  • 标签: 宪法宣誓 宣誓誓词 宣誓责任
  • 简介:现行《立法法》将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扩大到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将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扩大到了设区的市政府.这对于各地方通过行使地方立法权,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平衡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通过对宪法文本的观察和解释,发现宪法构建的地方立法体制是另一番格局.地方立法形式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决议,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限定在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性决议的制定主体则包括各级地方人大,没有授予地方政府以行政规章制定权,并原则规定了地方立法的监督体制.故立法者有必要在尊重宪法文本的基础上,重构地方立法体制.

  • 标签: 地方立法 宪法文本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决议
  • 简介:(特别声明:本信箱的解答仅代表本刊观点。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供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问题。电话:010-65152653,电邮:zgsf888@163.com)问:今年3月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的试点方案》,已经在全国4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司法部对于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将对律师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司法部于2017年3月印发了《关于建立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的试点方案的通知》(司发通[2017]33号)(以下简称《方案》),

  • 标签: 律师业 水平评价 司法行政 律师制度 律师执业证书 法律服务
  • 简介:行政法与宪法同为公法,具有较为一致的功能,在原则性和实践性上两者发生密切关联。在原则层面,合宪性与法安定性是行政法实施宪法的基本前提,宪法原则对行政法发挥着重要的约束作用。自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法治原则和基本人权原则的入宪,丰富了我国的宪治价值体系,也为行政法的发展提供了规范支持。在实践层面,宪法的实效性是确保行政法不脱离宪法轨道的根本保障,而行政法实践则起着补充、完善和推动宪法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宪治历史背景下,行政法实施宪法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制度缺陷(实效性的缺失),宪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约束行政法的作用,而行政法也没有完全“正确地实施”宪法,相反,行政法制化形成的“制度牢笼”则开始对宪法实施产生消极影响。。

  • 标签: 宪法 行政法 宪法实施 宪法原则 宪法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行政审判中的宪法适用,是指法院将宪法作为评价和调整行政案件中权利与义务的标准,可以分为裁判适用和工具适用两种方式。我国可以通过合宪性解释与非合宪性排除两种方法将宪法适用到行政审判中,提高行政审判的正确性。

  • 标签: 宪法 行政审判 合宪性解释
  • 简介:吉林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司法所规范建设中,紧紧围绕关注百姓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突出思想认识再提升、规范标准再提升和工作水平再提升,全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建设,使司法所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司法所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省司法所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 标签: 司法所建设 档次 司法行政机关 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思想认识
  • 简介:审判委员会司法责任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官惩戒制度中的难点,“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司法改革要求的提出使得对审判委员会司法责任问题尤为重视。审判委员会作为我国法院系统中特殊的一种审判组织,其对特定案件享有裁判权。然而,审判委员会裁决案件具体方式和程序与三大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审判公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价值层面引发了冲突,导致审判委员会具体责任追究方面的虚化。因此,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大力改革我国审判委员会听证议案的具体程序与规则,继而实现审判委员会追责的规范、实质,使审判委员会司法责任的运行沿着法治轨道前行。

  • 标签: 审判委员会 听证议案 追责
  • 简介:遵循司法规律才能发挥司法定分止争、社会控制、权力制约、保障人权等功能,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价值。规范的司法行为将宪法精神和法律条文正确的适用到具体案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有利于生效裁判及时、有效的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 标签: 司法规律 司法行为 法治路径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二级大法官胡云腾在《法制日报》2017年5月8日刊文《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认为,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举措之一,是本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对其他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司法责任制当前主要还是一种政策性的规定。在司法责任制要落地的时候,需要有相应机制,要有一些具体的规定。首先,不能所有的责任都搞终身追究。

  • 标签: 司法责任制 司法改革 鼻子 最高人民法院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