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测量(DXA)和定量CTQCT)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对120例患者进行骨质疏松检查,包括50-60岁之间的60例患者,60例60岁以上患者分别进行定量CT和双能X线检查,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效果,观察两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两种不同诊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60例患者经诊断后,运用QCT对OP(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44%(男性为32%,女性为45%) ,DXA 的检出率为17%(男性为14%,女性为24%),因此QCT的检出率高于DXA。结论:两种检查技术都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依据。特别是QCT对疾病的发展准确性更高,医生可以更全面地判断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并依据这些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满足中国人群的需求,使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更符合中国国情。综上所述,定量CT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逐步取代双能X线作为常用骨质疏松症检测的标准方法。

  • 标签: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CT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检中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估是否存在血常规指标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500名参与体检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和定量CT腰椎骨密度测量,并采集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血常规指标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研究的500名参与者中,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白细胞计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相关性在统计学上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体检中的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血常规指标可能与骨代谢和骨质疾病有关,进一步强调了体检中血常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骨密度异常的筛查和评估的必要性。

  • 标签: 体检 血常规指标 定量CT 腰椎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预测肺腺癌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方法 选取10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A组,30例)、微浸润腺癌(B组,36例)、浸润性腺癌(C组,34例),均行人工智能CT诊断,记录定量参数,分析定量参数与肺腺癌侵袭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P

  • 标签: 人工智能CT 定量参数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定量CT参数和代谢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1日-2022年8月21日)收入诊治的体检人群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60例)经腰椎骨的密度检查排除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组(共60例)经腰椎骨的密度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观察对比两组在定量CT参数(肝脂肪的含量L-Fat%QI、腹部总的脂肪面积TAT、腹内脏的脂肪面积VAT及腹皮下的脂肪面积SAT)和代谢指标(低密度的脂蛋白LDL、总的胆固醇TC、空腹的血糖FBG及甘油三脂TG)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L-Fat%QI值、VAT值、TAT值、FBG值、TG值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SAT值、TC值、LDL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L-Fat%QI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与TAT和VAT相比,TG值在预测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具有更高准确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定量CT 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亚实性结节CT定量分析对肺腺癌病理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病理侵袭性诊断(对照组)和肺压实性结节CT定量分析及传统病理侵袭性联合诊断(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诊断后,各项检查项目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实性结节CT定量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肺腺癌病理侵袭性诊断方法,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病理侵袭性,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因此,建议将亚实性结节CT定量分析更广泛地进行推广和应用,以为肺腺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肺亚实性结节CT定量分析  肺腺癌  病理侵袭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两种不同输入函数重建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atlak多参图像对肺癌病灶定量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完成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扫描的肺癌患者的扫描原始数据,总扫描时间为75 min。采用两种输入函数进行Patlak多参重建:①以0~75 min降主动脉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为输入函数(IDIF)。②以耶鲁大学研发的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PBIF)。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分别以上述输入函数重建获得代谢率(MRFDG)、分布容积(DV)图像,感兴趣区法勾画病灶获得多参定量信息包括MRFDG及DV的最大值(max)、峰值(peak)和平均值(mean),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例接受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肺癌患者的原始数据,以两种不同输入函数进行Patlak重建,得到肺癌病灶MRFDG-IDIF和MRFDG-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0.26 ± 0.15)、(0.19 ± 0.12)、(0.14 ± 0.08)μmol·min-1·ml-1和(0.26 ± 0.15)、(0.20 ± 0.13)、(0.15 ± 0.09)μmol·min-1·m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IDIF和DVPBIF的max、peak及mean值分别为(165.56 ± 99.89)%、(117.66 ± 72.24)%、(62.16 ± 33.65)%和(170.04 ± 103.93)%、(121.91 ± 73.71)%、(65.05 ± 3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基于人群的输入函数或可成为难以耐受长时间平卧的肿瘤患者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显像的替代输入函数。

  • 标签: 肺癌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量参数 输入函数 重建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降支狭窄两端CT定量分析对远端血流储备(FFR)间接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283例,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人,女19人,年龄范围35-78 岁,平均年龄62.5±0.2岁。其中前降支正常组10例为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程度狭窄(直径法)病例为观察组:轻微狭窄组(狭窄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前降支狭窄  CT值比值(T)  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定量分析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市六院)影像科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58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部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各组29例,对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健侧对照区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与核心梗死区相比,缺血性半暗带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水平更高,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与核心梗死区相比,缺血性半暗带的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水平更高,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梗死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更低,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高,半暗带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更低,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对其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为该病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优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CT灌注 核心梗死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相关概念和方法。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方程式,用摩尔比解决化学反应问题的实例。讲解气体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气体的基本性质和状态方程式。介绍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以及用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解决化学反应问题的实例。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各种反应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例。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化学反应 摩尔质量 摩尔比 化学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3年02月间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诊断,分析鉴别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结果 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62枚;转移性淋巴结动、静脉双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定量参数 结直肠癌 淋巴结性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诊断良性和恶性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患者的数量为56例,通过病理诊断,良性脊柱骨折为35例,恶性21例,通过为患者进行CT、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阳性以及阴性的预测值,了解患者的良性和恶性的特征。结果:通过为56例患者提供CT平扫后,其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83.33%;提供CT三维重建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84.00%;阴性预测值87.50%;磁共振检测时阳性值87.50%;阴性预测值92.11%;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95.45%;阴性94.59%;结论:使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联合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可以提高脊柱骨折良性和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CT三维重建 薄层扫描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定量诊断 脊柱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18F-FDG PET/CT定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亚型鉴别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3例NSCLC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61.5±8.1)岁]。患者接受40 min动态和静态18F-FDG PET/CT显像(注射后60 min)。选取动态显像不同阶段及静态显像SUVmax、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等参数对原发灶进行评估,分析淋巴结SUVmax。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组间各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比较各半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有24个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其中11个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13个腺癌。动态PET/CT第3阶段(33~40 min)鳞癌、腺癌组间原发灶SUVmax(13.5±3.4与9.6±5.1)、SUVmean(8.1±2.2与5.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20、2.10,P值:0.039、0.048);静态显像2组间原发灶SUVmax、TL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37;z=-2.17,P=0.030)。ROC曲线分析示上述参数鉴别诊断2种NSCLC亚型的AUC为0.727~0.762。14例患者术后病理示,共有15个区域存在转移淋巴结,另70个区域的淋巴结为良性。转移和良性淋巴结间动态PET/CT第2阶段(19~26 min)SUVmax分别为4.0(2.8,6.2)和2.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P<0.001);2组间动态显像第3阶段及静态显像的SUVmax也存在差异(z值:-4.59、-4.10,均P<0.001)。3个SUVmax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AUC分别为0.856、0.879、0.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0.78、0.34、1.27,P值:0.434、0.734、0.205);动态显像第3阶段SUVmax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3/15、90.0%(63/70)、89.4%(76/85)。结论动态18F-FDG PET/CT定量参数,尤其是动态显像第3阶段参数对NSCLC组织学亚型鉴别及转移淋巴结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淋巴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