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增生、子宫上皮内瘤变、子宫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习400例诊刮标本的HE切片,依据宫体上皮性肿瘤和前驱病变分类(WHO2014),找出子宫增生、子宫上皮内瘤变、子宫样腺癌。结果我们发现子宫上皮内瘤变43例;不论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还是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都有子宫上皮内瘤变检出,分别为(8/273)、(16/81)、(19/46),提高了检出率。结论子宫上皮内瘤变为单克隆性病变,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有别于子宫增生,恶性潜能较高。因此,掌握子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现实意义重大。

  • 标签: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微创术对子宫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超过2次且子宫薄弱的患者,共30例,均给予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子宫的容受性。结果术后患者子宫厚度增加、PI提高、RI降低,子宫形态学分型以佳型为主,术后胞饮突数量激增且发育程度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子宫微创术有助于子宫的分型及血流分布情况的有效改善和佳型子宫的增加,有助子宫胞饮突发育情况的改善,从而对于子宫容受性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红藤方对子宫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形成包囊过程中间质-上皮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异位症模型,3周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红藤方组、孕三烯酮组,分别连续灌胃等容量0.9%NaCl溶液、红藤方27.72g·kg-1·d-1、孕三烯酮0.5mg·kg-1·d-1,均持续21d,结束后取异位内膜组织。采用HE染色方法对异位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上皮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异位内膜包囊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异位内膜包囊形成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中腺体减少、间质较多,红藤方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变薄、间质细胞减少,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组织腔上皮完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红藤方组和孕三烯酮组异位内膜包囊腔上皮E-cadherin、Vimentin阳性信号较模型组减弱。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红藤方组Vimentin和孕三烯酮组E-cadherin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方可能通过上调间质-上皮转化,导致间质细胞减少,从而抑制子宫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包囊的生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红藤方 间质-上皮转化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病理检查使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给临床子宫病变检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330例宫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活检病例进行分析,对患者接受宫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腺体增生、子宫炎情况存在差异性;分泌期的内膜子宫炎和内膜癌患者其子宫息肉样病变的比例为29.7%、0.7%和0.0%。结论进行子宫疾病检查时,使用宫腔镜后进行子宫病理检查可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让患者的治疗更加的准确有效。

  • 标签: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病理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进行子宫病理活病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58例子宫异常,占比82.86%,其余12例患者子宫正常,占比17.14%。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占据比例最高——51.72%。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情况,以子宫肌瘤诊断的符合概率最高。结论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子宫病理活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针对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的诊断;对于其他卵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诊断来说,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支持。

  • 标签: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子宫癌属于女性生殖系统方面的恶性肿瘤,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当前临床上关于子宫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通过研究为后期实际开展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 要】子宫间质肉瘤病情在现有妇科临床医疗中属于较难医治的病情,在展开手术之前,必须确保相应位置与状况清晰,这样才能够满足整体手术具备数据参照条件,为手术成功条件搭建更完善的平台。其中,针对临床超声诊断措施,应当采取有效的经验条件确定实际状况,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工作开展满足实际病情治疗的需求。本文依据子宫间质肉瘤特性展开分析,确定临床超声分析数据完善,通过实际列举巩固主题,期望为后续病情治理条件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超声波分析
  • 简介:奶牛子宫炎是兽医产科上的一种常见病,随着近几年来,奶牛养殖业有了从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奶牛存栏数急剧上升,子宫炎时常发生,本文通过对二例具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发现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子宫炎比一般的西兽医单纯疗法更为有效,更为妥当,更为迅速。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奶牛 子宫内膜炎 诊治
  • 简介:摘要子宫间质肉瘤病情在现有妇科临床医疗中属于较难医治的病情,在展开手术之前,必须确保相应位置与状况清晰,这样才能够满足整体手术具备数据参照条件,为手术成功条件搭建更完善的平台。其中,针对临床超声诊断措施,应当采取有效的经验条件确定实际状况,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工作开展满足实际病情治疗的需求。本文依据子宫间质肉瘤特性展开分析,确定临床超声分析数据完善,通过实际列举巩固主题,期望为后续病情治理条件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超声波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子宫息肉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子宫息肉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联合孕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息肉切除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孕激素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50例子宫息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切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电切除手术基础上配合刮宫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时间、手术情况等。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情况等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息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 切除术 刮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于我院治疗子宫息肉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人。实验组行宫腔镜手术辅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行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65%,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5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子宫厚度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左炔诺孕酮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牛子宫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基因诱导差异表达的变化,以期为探究牛子宫容受态的标志蛋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RT-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协同作用对牛子宫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诱导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单独添加孕激素10^-7mg/mL时,整合素αvβ3表达量均最高,10^-7mg/mL组内αv和β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添加雌激素10^-10mg/mL组,αv的表达量最高,而β3的表达量最低。协同添加雌、孕激素组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αv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β3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孕激素和协同使用雌、孕激素时,均可以促进牛子宫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mRNA表达量上升;单独添加雌激素的作用则与之相反。由此,整合素αvβ3在"种植窗"期的牛子宫上皮中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子宫容受态参考标志基因。

  • 标签: 雌激素 孕激素 整合素ΑVΒ3 子宫内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作手术和综合治疗的85例子宫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7例,综合治疗68例。76例患者随访至2017年5月,随访率为89.41%,9例(10.59%)患者死亡失访。计算三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结果发现3年OS为93.8%,3年DFS为93.8%;5年OS为88.5%,5年DFS为73.6%。18例(21.2%)出现癌症复发,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χ2=5.047,P<0.05)。手术加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5年OS及DFS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但手术加放疗组与综合治疗组两组间的5年OS及DF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加放疗加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OS及5年DFS,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综合治疗 子宫内膜癌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息肉的诊断、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子宫息肉168例患者,2015年8月前患者因术后未用药治疗为观察组,2015年8月以后患者术后均给予孕激素周期性治疗为激素组,激素治疗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3.8%,观察组复发率为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子宫息肉效果明确,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有助于预防其复发。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治疗 宫腔镜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便于分析子宫癌临床病理特点,以为子宫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子宫癌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75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9例(12%),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阴道异常出血者69例,占92%。临床分期误差率I期误差率为10.3%,II期误差率为67.5%,III期误差率8.3%。结论近年来,子宫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但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II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诊断分析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要点。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进入我院妇科实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子宫癌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结果在SDS评分及SAS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护理后,上述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癌围手术期实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改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选取40例我院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子宫病变25例、没有子宫病变的15例,均在我院进行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1.2±10.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1±1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3.2±1.2)d。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经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电切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 异常子宫出血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