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犯罪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定义国家犯罪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国家犯罪包涵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性越轨行为及侵犯人权行为两个重叠的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整合理论”模型和“服从型犯罪”模型已成为两种最为人称道的解释国家犯罪的理论方法。长久以来,国家犯罪虽然被试图掩盖,但仍有学者在不倦地寻找研究出路,并创造了多种有效的资料搜集途径。

  • 标签: 国家犯罪 国家机构 暴力
  • 简介: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两个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成员和包庇、纵容分裂国家组织等犯罪行为就因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惩治。另外,将分裂国家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也不能适应打击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需要。此外,鉴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社会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分裂国家罪要轻,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定刑。

  • 标签: 刑法分则 危害国家安全罪 分裂国家犯罪
  • 简介:安律师:王某曾因捏造、歪曲事实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煽动群众闹事,被人民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他仍不思悔改,竟与境内外敌对分子串联密谋,成立了所谓的“中国XXXX党”,并制定了组织章程和活动计划,旨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由于缺乏经费、设备等,这一非法组织很难开展活动。杨某是一私营企业的总经理。他同清王某的“遭遇”,认为王某等人成立“中国XXXX党”是好事,便向王某等人提供了人民币10万元,寻呼机和手机各5台,并允许他们在自己公司里聚会。王某等人得到资助后,肆意进行活动,发展组织,印刷反动书刊,甚至召开所谓记者招待会,公然叫嚣要结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

  • 标签: 危害国家安全 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 构成犯罪 有期徒刑 犯罪分子
  • 简介:“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即精神暴力也是家暴,经常谩骂、恐吓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属于公共性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呈多发态势,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据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为家暴而解体。”多发的家暴犯罪行为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影响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目前,家庭暴力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 标签: 家暴 犯罪 防控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警务信息化也引领着世界警务改革的潮流,美国警界对现代科技的应用一直是各国警界学习和借鉴的对象.美国的警务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各种信息电子化,信息的收集和传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警务信息在全国各执法机构的共享,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犯罪现象,从而为执法部门有效打击犯罪和制定防止犯罪的措施提供了强大支持.作为警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国家犯罪信息中心具有信息覆盖面广、分类全面、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得到良好的立法保障、法律对信息的利用和交换也有全面而具体的规范等特点.

  • 标签: 美国 警务信息化 国家犯罪信息中心 分类 利用
  • 简介:<正>国际社会的非集中化法律秩序,使国家间密切合作、有效控制跨越国界的刑事犯罪存在着重重障碍。在确立国际犯罪的主体及其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问题争议很多。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实践中的不协调,致使由国家实施或国家支持的国际犯罪不能受到切实有效的惩罚。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在对外

  • 标签: 国际犯罪 国际法 国家责任 犯罪主体 国际罪行 联合国安理会
  • 简介:论国际犯罪中的国家责任马进保国际社会的非集中化法律秩序,使有效控制跨越国界的刑事犯罪存在着严重障碍。在确立国际犯罪的主体及其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问题争议最大。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国际司法实践的不协调,致使...

  • 标签: 国家责任 国际犯罪 国际法委员会 罪过形式 国际社会 国际罪行
  • 简介:2010年中国经济增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一趋势或将一直延续下去。2011年中国经济增量将比美国多出约2000亿美元,换而言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08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22%。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则指出,中国如果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

  • 标签: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秘密 世界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 2009年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犯罪率也在急剧上升。犯罪不仅侵害了国家安定的社会秩序,阻碍了社套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埋下了一片阴霾。我国现行刑法更多地是关注犯罪本身以及对犯罪人的惩罚上,在被害人救济方面,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由加害人补偿的。然而,现实是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被害人根本不可能从罪犯那里获得赔偿。于是,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犯罪被害人的受损利益,也可以提高国家司法的被信任度,还可以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

  • 标签: 犯罪被害人 国家补偿
  • 简介: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两个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成员和包庇、纵容分裂国家组织等犯罪行为就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惩治和打击。另外,将分裂国家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不能适应打击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需要。此外,鉴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社会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分裂国家罪要轻,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定刑。

  • 标签: 刑法分则 危害国家安全罪 分裂国家犯罪
  • 简介:中央一级的国家机关是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尤其是我国刑法将国家机关也列为单位犯罪主体之一(刑法条文中的,将国家机关从单位犯罪中剔除

  • 标签: 单位犯罪 国家机关成为 成为单位
  • 简介: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建立。短短几十年时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大洋州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立法。建立被害人国家救助或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8月11日至13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

  • 标签: 国家补偿制度 犯罪被害人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学术研讨会 犯罪学研究 60年代
  • 简介:对出口产品退税是国际上的惯例,我国为了激励企业出口创汇,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自1985年以来,对出口产品在国内已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特别消费税等在其出口时按规定比例退还给出口企业或生产厂家,实行了出口退税制度。出口退税制度为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对出口退税的管理还不甚完善,缺乏对骗取出口退税的预防措施,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致使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不仅扰乱了外贸经济秩序,而且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

  • 标签: 骗取出口退税犯罪 犯罪的特点 犯罪分子 犯罪活动 补充规定 出口产品
  • 简介: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1998年8月中旬公布的《全球因特网使用者和网上商业预测》研究报告,到1998年底,全球使用因特网的人数估计在1亿左右,到200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3.2亿。该报告中还说:1997年,全球有7810万台上网工具,2002年可望增加到5.15亿台。截止1998年5月,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06万人,比1996年初的2万人增加了50多倍。数据表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因特网已成为我们进入信息社会的强有力象征。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数字化犯罪。这种新的犯罪形式给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国家信息安全。数字化犯罪的种种形式数字化犯罪的概念

  • 标签: 国家信息安全 数字化 计算机犯罪 因特网 加密技术 国家安全
  • 简介:形式犯罪概念与实质犯罪概念的争论,只是在苏联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犯罪概念后出现的。欧洲大陆国家也有关于实质犯罪概念的论述,并提出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双重结构的犯罪概念,但并没有在刑法典中规定实质的犯罪概念,这是欧洲大陆国家实质犯罪概念与俄中实质犯罪概念的本质不同。俄中实质犯罪概念是法定犯罪概念。

  • 标签: 形式犯罪概念 法定概念 实质犯罪概念 混合犯罪概念 双层结构 犯罪概念
  • 简介:新刑法第398条未予以完善之前,该条所规定之犯罪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应确定为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特殊主体,其既未遂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之中;其法条竞合犯只能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与"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分别适用特别法法条与重法法条定罪处罚;其牵连犯形态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定罪处刑.要对司法实践中的各种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科学适用法定刑,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意犯罪重于过失犯罪原则与从严治吏原则.

  • 标签: 国家秘密 泄露 司法问题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检讨 刑事
  • 简介:美国环境刑法对环境犯罪的适用,该法第180—183(b)条规定了故意侵害环境、过失侵害环境等环境犯罪的内容, 英美法系国家附属刑法中规定的环境犯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 标签: 刑法环境 国家环境 探究英美法
  • 简介:最近几年的几个典型案件体现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限于中国国情,结合相对合理主义的观点,中国应建立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相接轨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标签: 犯罪被害人 国家补偿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