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8月,将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吴茱萸碱组。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2 ml/kg),模型组和吴茱萸碱组小鼠腹腔注射20%的CCl4(2 ml/kg),每周2次,连续6周;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后,吴茱萸碱组小鼠每天灌胃吴茱萸碱18 mg/kg,连续4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水平,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吴茱萸碱对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血清中ALB、TP水平降低,肝指数和ALT、AST水平升高,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粪便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降低,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腔隙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丰度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能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水平,提高ALB及TP水平(P<0.05),改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上调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可提高乳酸菌属、阿克曼氏菌、拟杆菌属丰度,降低肠球菌属、腔隙杆菌属丰度(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可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IL-6、IL-1β及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吴茱萸碱对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纤维化 小鼠 吴茱萸碱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体C3基因敲除对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Cl4对野生小鼠及C3基因敲除鼠进行造模,实验组每周腹腔注射两次2%CCl4玉米油溶液,每次5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频率及剂量的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实验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小鼠对照组(WT-sham),C3基因敲除鼠对照组(C3-/--sham),野生小鼠实验组(WT-CCl4),C3基因敲除鼠实验组(C3-/--CCl4)。造模4周后处死小鼠,收取其肝组织及血清样本,通过肝功能检测、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各组之间肝损伤、细胞凋亡、肝纤维化、炎症水平等指标的差异。两组之间差异性统计用双尾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WT-CCl4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C3-/--CCl4组[ALT:(53.5±3.7) U/L比(32.8±3.1) U/L,P<0.01;AST:(170.3±16.2) U/L比(123.3±7.1) U/L,P<0.05]。同时,WT-CCl4组细胞凋亡水平、氧化应激相关产物髓过氧化物酶(MPO)、3-氯酪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细胞凋亡:30.0±3.0比17.0±2.6,P<0.05;MPO:3.3±0.2比1.8±0.3,P<0.01;3-氯酪氨酸:3.8±0.8比1.7±0.3,P<0.01)。WT-CCl4组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水平、Ⅰ型胶原及平滑肌肌动蛋白生成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天狼星红染色:4.3±0.3比2.0±0.5,P<0.05;Ⅰ型胶原:4.7±0.7比2.3±0.3,P<0.05;平滑肌肌动蛋白:4.6±0.6比2.3±0.3,P<0.05)。WT-CCl4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IL-1的RNA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C3-/--CCl4组(肿瘤坏死因子:4.2±0.6比2.3±0.3,P<0.05;IL-6:3.0±0.3比1.6±0.2,P<0.01;IL-1:3.2±0.1比2.0±0.3,P<0.05;巨噬细胞浸润水平:5.3±0.6比2.6±0.7,P<0.05)。结论C3基因敲除可显著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水平。

  • 标签: 肝损伤 凋亡 肝纤维化 补体C3 四氯化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ar, 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蛋白在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将8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每组40只。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不同阶段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群ICOS及PD-1的动态表达趋势及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不同周期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IL-3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的分泌水平及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肽(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的含量;分析PD-1+CD4+CXCR5+T细胞、ICOS+CD4+CXCR5+T细胞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中CXCR5+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比例均明显升高,并在13 W达到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0.92)%比[8 W:(6.53±2.12)%,13 W:(27.47±5.15)%,20 W:(19.20±6.64)%],t值分别为4.60、13.35、6.93,P值均<0.05};CXCR5+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比例亦逐渐升高,13 W达到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0.44)%比[(8 W:(13.28±3.85)%,13 W:(33.62±6.28)%,20 W:(21.50±5.83)%],t值分别为8.87、14.60、9.85 ,P值均<0.05 }。随着病程进展,肝纤维化小鼠组CD4+CXCR5+T细胞群IL-33,IL-21,TGF-β1的表达从8 W开始上调,13 W达到峰值,20 W仍维持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33:t值分别为5.85、18.47和10.54,IL-21:t值分别为10.03、13.34和13.60,TGF-β1:t值分别为9.23、19.69和15.40,P值均<0.05)。PD-1+CD4+CXCR5+T、ICOS+CD4+CXCR5+T细胞表达水平与PCⅢ的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8和0.6036,P值均<0.05)。结论肝纤维化慢性期ICOS+和PD-1+的循环Tfh细胞可能促进肝纤维化发病,IL-21和IL-33作为主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进展。

  • 标签: 肝纤维化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成功构建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造模时的延长,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肝组织的SHP2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HP2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增多(P < 0.05)。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2、4、6周及第8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逐渐增高(P < 0.05)。结论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SHP2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 标签: 肝硬化 基因表达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 简介:摘要:全铁的科学测定,是提升铁矿石应用价值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三氯化钛以及氯化高汞测定全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分析,深入讨论三氯化钛和氯化高汞的测定特点,结合笔者在全铁测定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测定建议与研究方法。仅供参考。

  • 标签: 三氯化钛 氯化高汞 全铁测定
  • 简介:摘要:介绍了高氯化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控制难点,优化通氯工艺制得溶解性好、性能稳定的产品;简述了H型HCPE和M型HCPE的特点及应用。

  • 标签: 高氯化聚乙烯 涂料 胶水 氯化
  • 简介:摘要: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氯化氢应用比较广泛。先进的氯化氢合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工业生产中,合成炉爆炸事故不止一次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造成设备损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它威胁着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给员工操作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为了保证氯化氢合成炉的安全运行,应当从设计、施工、运行、操作和维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管控措施。

  • 标签: 氯化氢合成 生产装置 运行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型号副产蒸汽氯化氢合成炉为例,在简单说明其运行问题的基础上,以技术改造、运行改进为切入点,阐述了尾气塔氯化氢排放的优化、炉体破裂问题的防控、防爆膜爆裂停炉事故的防控、下酸温度的控制等一系列副产蒸汽氯化氢合成炉运行的改进措施,旨在推动氯化氢合成炉运行质量与安全性的提升。

  • 标签: 副产蒸汽氯化氢合成炉 技术改造 运行安全
  • 简介:摘要:介绍了在70m3聚合釜上试生产可氯化PVC树脂,研发前的影响因素论证、工艺配方条件的确定,试生产过程基础配方的确定以及可氯化树脂的基础分析检测方法。

  • 标签: 可氯化 PVC 分散剂 皮膜 孔隙
  • 简介:摘要:水务部污水提标装置是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是关系炼油污水达标处理的关键环节。三氯化铁药剂投加对高效沉淀池出水COD、PH、浊度等指标影响较大,投加效果直接关系高效沉淀池处理水质。本文针对三氯化铁投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增设投加罐、改造投加泵、改进卸车工艺操作等优化措施,使得三氯化铁投加稳定、精准,环保效益可观,确保高效沉淀池水质清澈,为污水达标排放提供保证,且各项作业便捷,现场操作环境也得到有效改观。

  • 标签: 三氯化铁 高效沉淀池 达标排放
  • 简介:摘要:对于工业领域来讲,氯化钙属于一种大宗的基本型的化工产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具体的应用也得到了相对较为广泛的拓展,对于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氯化钙溶液在流化造粒干燥阶段怎样有效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有效处理的分析。

  • 标签: 氯化钙 造粒 装置 自动化
  • 简介:摘要:现阶段进行氯化钙的生产过程中,氨碱法纯碱蒸氨废液在进行氯化钙生产的工艺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然而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硫酸钙结疤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主针对硫酸钙结疤进行了有效地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氯化钙的生产提供有效地帮助。

  • 标签: 氯化钙 硫酸钙 结疤 氨碱法
  • 简介:摘要:聚氯乙烯是合成通用树脂的重要原料,应用领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化工领域、建筑领域等等,其需要量非常的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而合成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就是氯乙烯(VCM)单体,98%的VCM都会用于制作聚氯乙烯。虽然我国聚氯乙烯生产量非常大,但是由于需求量增长非常快,目前已出现供应紧张局面,所以必须对工艺进行改善,扩大生产量。

  • 标签: 平衡氧氯化法 VCM 工艺进展
  • 简介:摘要: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学校由于实验器材匮乏,导致实验的开展不够顺利,为此本文就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拥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并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

  • 标签: 二氧化碳 创新 实验教学 初中生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化石燃料占据能源供应的主要组成,然而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剧增,全球温室效应严重。因此,考虑二氧化碳的利用前景和生产成本,再结合当今资源的短缺现状,对二氧化碳进行催化转化,使其转变为重要化工生产原料:甲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光催化转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热溶理论和企业的生产实际,低品位原矿生产高品质氯化钾的热溶工艺的成熟应用,以同样的低品位原矿为原料,热溶法工艺生产出的氯化钾品位比正浮选工艺要高出5~7 个百分点,达到98%左右,粒度达0.4mm 以上,使得盐湖钾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 标签: 热溶 氯化钾 原料
  • 简介:摘要:合成炉燃烧器是正压式二合一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生产实践,确定燃烧器灯头与灯头座密封材料由石棉绳、石棉绒改为三元乙丙橡胶密,为合成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合成炉 燃烧器 密封 “二合一”合成炉
  • 简介:摘 要:铜银和氯离子进行协同联合氯化抗菌消毒(40μg・L-1铜银游离子,400μg・L-1铜银游离子和0.3mg・L-1游离子和氯)前后用逆转录PCR的实验方法同时检测铜银协同氯化消毒前后脊灰杆菌病毒的内部核酸,并用内部免疫破坏印记检测法(DIBA)同时检测脊灰杆菌病毒的抗原性(包括蛋白质);用内部核酸免疫修复法的实验方法测定噬菌体f2的内部核酸免疫修复存活率,并用联合血清生化学法的方法同时检测噬菌体f2的抗原性.以此基础来深入探讨利用铜银和氯离子进行协同联合氯化抗菌消毒对脊灰病毒内部核酸的免疫破坏抑制作用.得出的RT-PCR的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铜银脱氢离子通过协同联合氯化细菌消毒前后对脊髓灰质炎一型病毒组的ⅰ型(PVI)的特异免疫条带为明显阳性,协同氯化消毒后的ⅱ型为明显阴性;DIBA检测结果显示铜银协同氯化消毒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均为明显阳性.铜银脱氢离子通过协同联合氯化细菌消毒产生灭活免疫作用后,大肠杆菌噬菌体f2的中性核酸细胞修复存活率不会随免疫作用持续时间不断延长而显著降低;该型噬菌体的抗原性与正常细菌无明显显著差别.

  • 标签: 消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脊髓灰质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