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标准司法对行政裁量审查的核心,也是推进行政法治,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关键。根据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经验及司法审查标准的形式和内在依据,确立以形式性和实质性的二元标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前者包括超越职权、行政裁量不作为和程序违法,后者包括一般不合理原则与行政均衡原则。

  • 标签: 行政裁量 司法审查标准 形式依据 内在依据 行政法治
  • 简介:司法审查标准(standardofjudicialreview),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无法给司法审查设定一个固定、具体的标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给司法审查设定一个如何详尽、理性的标准,都可能被法官在具体判案中被推翻。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体现的非常突出。如美国1946年的联邦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ProcedureAct)①、1950年的司法审查法(AdministrativeOrdersReviewAct)等都没有给司法审查设定具体而详细的标准。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在其他法律领域属于成文法国家,在司法审查领域,行政法院则主要适用判例法,更没有成文的司法审查标准。那么,司法审查是不是就没有标准了呢?当然不是。司法审查标准与其他司法领域的标准一样,都是一些比较原则的标准。WTO设定的便是一些很原则的标准。我们有必要研究这些标准与我国司法审查标准是否存在冲突,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问题。         WTO对我国合法性审查原则内涵的影响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该条规定确立了我国司法审查的...

  • 标签: 司法审查 审查标准
  • 简介:[2]但非诉行政执行司法审查作为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一部分,我国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标准,  司法审查标准作为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合理的标准或尺度

  • 标签: 刍议我国 司法审查 审查标准
  • 简介: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范围与标准反映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制约的力度和程度。在美国,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审查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因而建立在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区分基础上的司法审查标准因平衡两者之需而标准各异。我国行政诉讼法并未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且对审查标准只提出了合法性审查的要求。因为此要求领域不明,标准不清,从而无法规范和界明行政诉讼中的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关系,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困境。因而,对这一领域缺失的制度加以明确规定并对原有的审查标准加以改进,对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行政诉讼 审查范围与标准 改革 借鉴
  • 简介:诉讼外调解协议司法审查实践呈现出过分信任调解的浓烈理想主义色彩,对调解协议效力的普遍认可及对当事人挑战调解协议效力的基本抵触导致司法审查的结果过分地偏离实质正义。因而,对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已普遍遵循的所谓"司法不变更原则"的正当性基础进行证伪是克服当前调解协议司法审查形式化的重要前提。当代中国法院尚未积累足够的经验以确立具体判断标准,从理论上阐释诉讼外调解协议司法审查中的自愿性判断标准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审查指引。

  • 标签: 调解协议 司法审查 司法确认 自愿原则 意思自治
  • 简介: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对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职能作用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是指其最高法院对立法机关的法律和行政机关的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的制度

  • 标签: 司法审查 审查制度 我国司法
  • 简介:《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将导致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程序的要求改变了"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模式。把"法定程序"作为司法审查标准有很大局限性,本文建议将司法审查标准提升为"正当程序"标准

  • 标签: 法定程序 正当程序 司法审查标准 立法建议
  • 简介:摘要: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尚无法定标准,而《司法解释》中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的确认违法认定有所模糊,其中认为程序轻微违法的界限尚不明确,本文以行政强制措施——扣押为例,探究对于当事人的实际权力是否造成侵害应如何认定,如何举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确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滥用职权、是否越权,证据是否确凿、法律适用是否正确、是否显示公正、是否不履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审查标准。确认行为违法后当事人的相关权益应如何保障仍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究的问题。

  • 标签: 行政强制措施 司法审查 扣押 法定程序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规范性文件第 148 条中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情形的考察,可以发现这条规定中“不抵触标准的边界十分模糊,究其原因,首先,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中对“不抵触”标准的消极态度,将规范性文件进行一个限缩解释,将合法与不抵触划等号。其次,上位法的单一适用。对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机制中审查标准之“不抵触”标准存在的问题,急需一种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司 法审查标准中“不抵触”标准的识别与方法论建议,使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得以完善。

  • 标签: 行政规范性文件 不抵触标准
  • 简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涉及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问题。司法要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对行政权进行审查,既要实现对行政权的有力制衡,又要避免对行政权的过度干预,因此司法审查的“强度”至关重要。在行政诉讼的审判实践中,法官应当本着有限审查的原则,依据案件的具体类型选择恰当的审查方式,妥善解决行政争议,避免“过”和“不及”的双重危险。

  • 标签: 司法审查 有限审查 审查强度
  • 简介:我国目前侦查程序中以检察监督为主的司法审查机制,有先天的缺陷.为有效制约侦查权,本文探讨了引入法院审查司法审查机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及具体设想.

  • 标签: 侦查权 权力制约 司法审查
  • 简介:在泄密罪刑事诉讼和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如何认定国家秘密始终聚讼纷纭。这其中既有现行保密法制设计不良、行政机关定密不当的问题,也有司法实践能动不够的问题。相对于学术界的批评意见.司法实践中的国家秘密认定问题更为迫切,而且都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提出的,也最有望在法律框架内解决。本文以司法审查为中心,对国家秘密构成要件及其认定标准和程序进行探讨。鉴于我国相关司法实践经验还比较欠缺.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方法.重点对国外国家秘密司法审查理论和实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再对我国国家秘密司法审查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国家秘密 认定标准 司法审查
  • 简介:大学自治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大学自治权也有被滥用的危险。当大学自治权力滥用损害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介入就成为一种必要。然而,作为学术自由保障的大学自治又不能受到司法的过度干预,因此,大学自治的司法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 标签: 大学自治 学术自由 司法审查
  • 简介:仲裁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仲裁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法院的支持。仲裁协议构成了仲裁制度的基石,“无协议、无仲裁”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立了法院对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权,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过去的5年里,本着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精神,通过司法解释、对案件批复等方式,发展了涉外仲裁协议认定标准,对发展中国的涉外仲裁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涉外仲裁协议 司法审查 仲裁制度 中国 《仲裁法》 可仲裁性
  • 简介:司法审查的直接理论根据源自主张宪法高于一切法律和政府法令的宪政主义,司法审查学说不仅要求法院以宪法为准审查一切法律,而且亦将政府行政部门纳入审查的范围,法院有权以政府行为不符合宪法而宣布其无效.

  • 标签: 中国 司法审查制度 宪法 审查范围 司法审查权
  • 简介:仲裁的本质是一种解决争议的契约制度,国家法律认可仲裁权由当事人协商一致赋予仲裁庭。作为一项权利,就需要接受监督与制约。再者,仲裁属于民间自治性的纠纷解决机制,裁决的执行有赖于国内司法机关的支持,既不具有公权力特征,也缺乏强制性和对世性。因此仅凭仲裁制度本身,根本不足以解决仲裁所涉及的问题。此时代表国家行使职能的法院对仲裁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司法审查 原则
  • 简介:WTO的宗旨是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消除各国政府间的贸易壁垒,WTO规则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针对政府行为的,是以政府的管理活动为对象的,这些规则如果没有一个保障机制就无法保障各成员国政府履行义务。司法审查是WTO各项规则(协议)得以实施的最重要的保障机制之一。WTO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原则,加入WTO将对我国司法审查的范围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对部分终局裁决纳入诉讼,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审查纳入司法审查,确立正当法律程序的司法审查标准以及对涉外行政诉讼进行规制等几个方面。

  • 标签: WTO 司法审查的范围 影响
  • 简介:司法审查正当性的探讨,学者们大多是从“民主的不信任”出发的。阅读了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当我们正积极呼吁建立这一制度时,在其发源地美国,学者更多的却是对它的怀疑与审视。而通过了解美国学者们对司法审查正当性的争论,梳理其司法审查的渊源及发展历程,明确美国法院在不同时期的司法审查态度与政策。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有许多学者怀疑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并且提出深刻的理论批评,但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毫无疑问。

  • 标签: 司法审查 反多数难题 宪法民主 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