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危重患儿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的例危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相当。护理后,护理后观察组的分离焦虑率为13(12.62%),控制感丧失率为9(2.91%),疼痛反应率为21(20.3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离焦虑率31(3.10%),控制感丧失率23(22.33%),疼痛反应率57(55.3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患儿心理特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心理行为,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危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危重患儿9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危重患儿9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风险评估,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不规范护理、操作不当、意外事件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儿实施风险评估,能够提高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风险评估 危重症 患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重患儿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体会,寻求提高该项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危重患儿进行总结。结果血液净化过程顺利,血液净化后较净化前症状减轻,肾功能改善或毒物血药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一种新技术,为重症患儿的救治提供非常重要的及患儿赖以生存的内稳态平衡,成为危重患儿的重要支持疗法,是一种应用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临床效果好的支持疗法。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危重患儿在院内转运中的治疗和护理,提高院内转运质量.方法运用自制“转运箱”代替传统方法,有效提高了危重患儿在转运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转运箱”的实施,家属满意度由之前的80%提高到了95%,医护人员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了98%。结论“转运箱”的应用强化了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管理,使转运工作更规范。

  • 标签: 转运箱 危重患儿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渗盐水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钠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高渗盐水治疗。观察和对比患儿治疗4天和6天后钠离子浓度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经过治疗后,实验组钠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能够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钠离子浓度,而且临床效果良好,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渗盐水 危重症手足口病 钠离子浓度 及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危重患儿交接班漏交率由改善前的32%降至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接班的漏交率,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儿 交接班漏交率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对降低危重患儿在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2014年6月~2015年8月选取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49例分为观察组2l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充气式加温毯保温的护理措施,血液净化前、中(净化4,8,12h)、后分别测量患儿体温。结果:两组患儿血液净化前以及净化4,12h和净化后体温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净化过程中体温不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儿血液净化8h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保温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危重患儿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充气式加温毯 危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机械通气危重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5-2014-06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危重患儿96例,根据其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25g/L组、25~35g/L组和〉35g/L组,比较3组患儿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IC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目、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放弃或死亡例数差异情况,并对PICS与血清白蛋白水平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ICS呈显著正相关(r=0.352,P〈0.01),且3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越高者其MODS受累脏器数目越少,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越短,放弃或死亡例数也越少(P〈0.01)。结论: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预后有着明显关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的患儿其预后越差,在临床上检测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利于评估其病情及预后情况。

  • 标签: 机械通气 危重症 患儿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ICU危重患者,并对患者实施留置导管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留置导管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针对ICU留置导管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留置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重患者肠造口的临床护理方法,规范临床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科收治的20例危重患者肠造口的临床护理方案,对危重患者肠造口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危重患者肠造口的护理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75例危重病人,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肠外组和肠外+肠内组。肠外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肠内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评价(1)护理前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2)腹泻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差异不显著,而肠外+肠内组患者护理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显著比肠外组好,P<0.05;(2)肠外+肠内组腹泻发生率显著比肠外组低,P<0.05。结论危重病人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和营养水平,且可预防腹泻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简称ICU,在任何医院内都是危重病人的较为聚集的科室。因为病情危重,住在ICU的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被照顾。各项生命体征监控、定时做检查、服药、打针,这些项目繁杂琐碎,但每一项都对病人的病情至关重要。说ICU病房里的医生和护士是生命的守护者,毫不为过。也正因为病情的危重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在ICU病房里也成为一件非常常见的事。而病人抢救的成功与否在于几个方面病人的病情是否可逆,医生的果断决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紧密配合。1

  • 标签: 危重病人 医护人员 抢救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手足口病患儿康复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采用开喉剑喷雾剂和康复新液交替使用,擦拭口腔疱疹及溃疡面,每日4-6次。结果通过对89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细致的口腔护理后,口腔疱疹/或溃疡逐渐得到修复,均能在2~3天内恢复正常饮食。结论细致的口腔护理,能减轻手足口病患儿口腔黏膜疼痛,及时恢复正常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溃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3月-9月的手足口病的患儿的个案调查病例共58例,观察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及疱疹消退的时间、病人的住院时间、患儿的治愈率。结果在对入院的58例患儿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患儿的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好转,痊愈的患儿共54例,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3.1%。结论尽管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但只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的病情可以基本达到痊愈,极少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该病会导致患儿表现出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等症状,给其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现阶段,关于儿童手足口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在不断更新过程中。文章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