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核医学应用的广泛开展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增多,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也应该受到足够重视。目前,大多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主要是通过热释光剂量计等提供的外照射信息,并未全面开展常规照射的监测,这可能会低估他们的年有效剂量。全面的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核医学照射的特点,介绍了核素的监测技术和剂量估算方法,列出了几种常用软件,从而全面客观了解和认识当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照射相关内容,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监管政策及防护要求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医学 内照射 放射工作人员 剂量估算
  • 简介:摘要在核医学诊疗中,放射性核素不仅照射患者体内的靶器官,同时对其他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也会产生照射。笔者介绍了国内外与核医学有关的人体辐射剂量模型发展趋势,重点针对核医学常用的3种放射性核素(18F、99Tcm、131I)标记的显像剂导致患者照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研究核医学诊疗患者照射剂量与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医学 辐射防护 人体模型 内照射 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初步确定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照射剂量范围,然后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方法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Medline、EMBase、Cochran图书馆、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内容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照射剂量”应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到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心照射剂量范围是70-90Gy。选择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的120名患者。运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等量分配分成4个剂量组,分别是低剂量组(70Gy~75Gy)、中低剂量组(75~80Gy)中剂量组(80~85Gy)、高剂量组(85Gy~90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过循证医学的mate分析得到有力临床证据分析设定本次研究的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心照射剂量的参考范围是70-90Gy,此研究参考范围具有安全可靠、可操作性高、反应效果好等特点。采用上述治疗剂量范围术后随访各组有效率分别是90%、93.3%、93.3%、96.7%,组间进行比较,发现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符合mate分析的参考剂量范围,总有效率95%,总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分组间进行显效时间对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却大不相同,高剂量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较,在显效时间上有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显效最快)。而对四个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分析中发现四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哪个剂量组治疗后都会出现并发症,而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临床表现四者接近。结论四组在显效时间方面高剂量组有着明显优势,在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四者差异不大,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高剂量组85-90Gy是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可以大大使患者摆脱三叉神经痛的折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循证医学 文献检索 Meta 分析 伽玛刀 照射剂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利用 Meta 分析的方法初步确定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照射剂量范围,然后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方法 : 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采用计算机检索 2007年 1 月至 2017 年 1月 Medline、 EMBase、 Cochran 图书馆、 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内容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照射剂量”应用 Rev.Man5.3 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 Meta 分析。得到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心照射剂量范围是 70 - 90 Gy。选择 2007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的 120名患者。运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等量分配分成 4个剂量组,分别是低剂量组( 70Gy~75Gy)、中低剂量组( 75~80Gy)中剂量组( 80~85Gy)、高剂量组( 85Gy~90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经过循证医学的 mate分析得到有力临床证据分析设定本次研究的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心照射剂量的参考范围是 70 - 90 Gy,此研究参考范围具有安全可靠、可操作性高、反应效果好等特点。采用上述治疗剂量范围术后随访各组有效率分别是: 90%、 93.3%、 93.3%、 96.7%,组间进行比较,发现有效率无明显差别( p> 0.05),符合 mate分析的参考剂量范围,总有效率 95%,总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分组间进行显效时间对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却大不相同,高剂量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较,在显效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p< 0.05 高剂量组显效最快)。而对四个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分析中发现四组无显著差异 (P> 0.05),无论哪个剂量组治疗后都会出现并发症,而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临床表现四者接近。结论:四组在显效时间方面高剂量组有着明显优势,在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四者差异不大,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高剂量组 85-90Gy是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可以大大使患者摆脱三叉神经痛的折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循证医学 文献检索 Meta 分析 伽玛刀 照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估算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产生的照射剂量。方法选取2019年9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99Tcm-MDP骨显像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4~82(55.1±12.8)岁。在静脉注射99Tcm-MDP 15 min后,使用核辐射监测探测仪测量距离患者1.0 m和0.3 m处的剂量当量率(DR)。根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99Tcm-MDP在人体的代谢模型,计算99Tc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结果64例患者的DR(1.0 m)为15.9~32.7(22.6±3.6) μSv/h、DR(0.3 m)为70.8~154.2(105.5±20.9) μSv/h。与99Tcm-MDP骨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13.3~27.4(18.9±3.0) μSv;夜间同床共寝的家庭成员的照射剂量为78.2~170.3(116.5±23.4) μSv;单位工作同事的照射剂量为17.6~36.2(25.0±4.0) μSv;邻座乘客的照射剂量为219.9~478. 8(327.5±65.7) μSv。核医学技师每接触1例99Tcm-MDP骨显像患者的照射剂量为3.9~8.5(5.8±1.2) μSv。结论99Tcm-MDP骨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照射剂量远低于相应人群的照射剂量限值。

  • 标签: 99m锝美罗酸盐 骨显像 照射剂量 公众 核医学技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导致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131I)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照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于2019年3至10月,以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度福建省开展131I核素诊疗的21家核医学单位资料,对131I自动分装仪数量、131I甲状腺癌(甲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肝癌治疗人数、核医学工作人员数量、执业类别、131I操作情况和轮岗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中20家开展131I甲癌和甲亢诊断治疗的医院进行场所131I气溶胶检测和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直接测量。分析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照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20家医院核医学监督区131I气溶胶的检出率为80.0%(16/20),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检出率为25.5%(62/243)。工作人员近10个有效半减期内参与131I的分装和给药、核医学科监督区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131I甲癌和131I甲亢治疗人数是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照射的主要危险因素(OR=5.857、6.808、1.983、1.150,P<0.05)。结论核医学工作人员131I照射暴露普遍存在,应当重视对核医学工作人员照射的防护,加强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

  • 标签: 核医学 碘-131 内照射 气溶胶 甲状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水堆电厂放射工作人员氚照射监测及剂量估算优化方案。方法以CANDU-6型重水堆核电机组9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统计出淬灭指数(tSIE)的分布情况,挑选出10个淬灭指数tSIE最低160到最高460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样品制作空白尿样淬灭曲线,并与仪器自带淬灭曲线比较,优化尿氚测量体系相关性问题。氚照射剂量估算方面,通过加拿大算法和国标算法的比较,优化调整剂量系数;通过稀释主热传输系统重水模拟实验,制作死时间校正曲线。结果通过氚照射剂量估算的分析优化,确定剂量系数优化为4.8;制作了空白尿样淬灭曲线,通过对比发现,tSIE<200时偏差较大,证实了空白曲线的必要性;当测得尿中氚浓度高于2.4×104 Bq/ml时,需要对尿样进行稀释处理,再进行测量来修正死时间的影响。结论通过优化氚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优化,不仅完善了重水堆电厂的集体剂量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员非计划摄入氚,对重水堆电厂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内照射 监测 剂量估算 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8Ga-FAPI-04 PET/CT检查在肝胆肿瘤患者中的照射剂量及生物分布。方法本研究纳入因肝脏占位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6例患者,经静脉注射68Ga-FAPI-04(170.57 ± 14.43)MBq后分别于第3、10、15、20、30和60 min进行全身显像。观察显像剂的生物分布;手动勾画感兴趣区;所有靶器官的照射剂量应用OLINDA/EXM软件计算。结果68Ga-FAPI-04在肝脏内放射性本底消退较快,在肿瘤组织内放射性摄取较为稳定,病灶平均SUVmax在注射后20 min达到最大(13.87 ± 2.55);病灶平均靶本比逐渐升高,在注射后30 min达到最大(10.09 ± 8.17)。1次68Ga-FAPI-04 PET/CT扫描的全身有效剂量为(0.020 ± 0.002)mSv/MBq,吸收剂量最高的器官是膀胱壁,为(0.146 ± 0.035)mSv/MBq。结论68Ga-FAPI-04与18F-FDG全身有效剂量相近;肿瘤摄取快速,肝脏背景低,且不受血糖水平影响,有望成为潜在的肝胆肿瘤PET/CT显像药物。

  • 标签: 68Ga-FAPI-04 PET/CT 肝胆肿瘤 内照射剂量 生物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人员进行内照射监测工作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2家医院8名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为观察指标,通过对8名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一年工作中操作的核素种类、操作类型、每种操作的年操作总活度、工作班制及轮流情况,现场查看操作时的防护措施,填写调查表等信息了解来分析相关工作人员是否需要进行内照射监测。结果:2家医院8名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每年摄入放射性核素个人剂量都≥1mSv。结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之后会对自身安全带来一定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权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进行内照射监测。

  • 标签: 核医学科 工作人员 内照射监测 必要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乳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双侧胸壁同时和序贯放疗的2种调强放疗计划,研究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制定24例接受改良根治术的同时性原发性双乳癌患者分别制定双侧整体化照射(A)及序贯先后照射(B)的调强放疗方案,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比较两个计划的优劣。结果与B方案相比,A方案靶区均匀性好,心肺的Dmax、V30、V40与加速器总跳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同时性原发性双乳腺癌术后双侧胸壁同时放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降低了危及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并可能使治疗耗时减少,理论上能够得到较大的治疗增益比。

  • 标签: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急性放射性反应与照射不同总剂量及分次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6 MV X线全身照射预处理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射剂量分为8 Gy组(12例)、10 Gy组(31例)和12 Gy组(5例),按分次照射剂量分为4 Gy/次组(17例)和5 Gy/次组(31例),总结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咽部、涎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及肺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照射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1例(91.7%),1级1例(8.3%);10 Gy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12 Gy组0级2例(40.0%),1级、2级、3级各1例(20.0%);照射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10 Gy组和12 Gy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8,P=0.003);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3例(76.5%),1级2例(11.8%),2级、3级各1例(5.9%);5 Gy/次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5 Gy/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6,P=0.009);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剂量8 Gy及分次剂量4 Gy/次能减轻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预处理 全身照射 辐射剂量 急性放射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照射是指为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使病人和受检者接受的放射照射,医疗照射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包括放射诊断、核医学诊断与治疗、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实践,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成为现代医疗的支柱之一,标志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水平逐年增加。因此,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剂量水平倍受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20世纪后期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监测。放射线个人剂量计,可以有效测量受检者在各种放射检查中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水平。

  • 标签: 医疗照射 放射诊断 辐射剂量 个人剂量计
  • 简介:目的掌握北京市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以制定有效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案,巩固和促进本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发展。方法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市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使用TLP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0年全市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位于探测下限MDL(0.138mSv/a)、0.138~5mSv/a、5~20m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75.6%、24.3%和0.1%;2010年人均年剂量为0.28mSv/a,明显高于普通X射线诊断和放射治疗人员。结论该市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强化相关法规的落实和人员培训。

  • 标签: 放射 个人剂量 放射工作人员 监测 北京
  • 简介:我院从1996年1月起采用纤支镜插管行支气管腔剂量率后装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53岁;均为中央型肺癌,经组织学证实鳞癌29例,腺癌1例;患者均有呼吸困难;19例有肺不张,15例有阻塞性肺炎;肿瘤位于主支气管6例,段支气管24例;初治者16例(Ⅲ_A期8例,Ⅲ_B期7例,Ⅳ期1例),术后复发者8例,放疗后复发6例;均已失去手术时机,但无纤支镜检查禁忌证.

  • 标签: 腔内照射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资料 并发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谱UVB治疗白癜风外照射剂量调整的临床钻研。方法选择我院50例按先后顺序来源就诊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使用窄谱UVB照射治疗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不变,对照组使用窄谱UVB照射治疗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递减。结果研究组有疗效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疗效的对比差距有显著性(P<0.05)。结论窄谱UVB治疗白癜风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不变疗效显著。

  • 标签: 窄谱UVB 白癜风 外照射剂量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大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客观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和管理水平。方法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2016年大连市679单位共监测3975名放射工作人员,总集体有效剂量为4531.44人.mSv,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14mSv/a,其中医学应用为1.23mSv/a,工业应用为1.04mSv/a。结论2016年大连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限值,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在调查水平之内。

  • 标签: 放射 个人剂量 监测 大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窄谱 UVB治疗白癜风外照射剂量调整的临床钻研。方法 :选择我院 50例按先后顺序来源就诊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使用窄谱 UVB照射治疗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不变 ,对照组使用窄谱 UVB照射治疗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递减。结果 :研究组有疗效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疗效的对比差距有显著性 ( P< 0.05)。结论 :窄谱 UVB治疗白癜风白斑皮损区起红斑后复诊照射时间不变疗效显著。

  • 标签: [ ]窄谱 UVB 白癜风 外照射剂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