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河北蠡县发现一件北朝四神浮雕石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馆。石棺由四围及盖、底共6块石板拼合而成,周围的4块石板分别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此类石棺的发现在河北地区尚属首例。为研究河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 标签: 河北省博物馆 北朝石棺 四神图案
  • 简介:炉霍石棺葬族属刍议──兼论炉霍石棺葬与草原细石器的关系陈明芳(一)近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发现了一处大规模石棺葬群。这一石棺葬群位于炉霍县充古乡卡沙村风景秀丽的卡沙湖畔,分布面积达二千平方米以上,暴露在地面上的石棺葬群总共有300多座,在卡沙湖...

  • 标签: 石棺葬 细石器 文化遗址 岷江上游 西北地区 文化内涵
  • 简介:<正>茂汶县位于岷江上游,是秦汉时代石棺墓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1978年至1980年,四川省文管会和茂汶县文化馆等单位,曾先后在茂汶城关及其附近的前锋乡营盘山,勒石村和南新乡别立村等地共发掘、清理石棺墓87座。1983年6月,茂汶县文化馆又在离县城较远的三龙乡河心坝(寨名)清理了一座石棺墓,并在该乡黄草坪(寨名)收集到几件石棺墓出土器物,现报导于下。一、石棺墓三龙乡位于茂汶县西郊,全乡大小36寨分别分布在三溪沟两岸。河心坝寨处于三溪沟北岸。在寨东面500米左右一个名叫牌坊地的黄土台坎里,因雨水冲刷,暴露出一座石棺墓。该棺墓口距地表2米,墓向北偏东40°。墓长1.67、宽0.45、深0.30米。石棺由大小不等的12

  • 标签: 石棺墓 出土器物 茂汶 文化馆 秦汉时代 河心
  • 简介:露天葬石棺座落于南海和顺镇石塘村象冈岭,土名湴田岭。坐北向南,棺与地平。不入土.平放于墓穴中央。石棺高72厘米、长160厘米、宽70厘米,上有拱形石盖。全棺保存完整。未发现裂纹,亦未见凿损痕迹,外形似一般的木质棺材。用红灰砂岩制成,石厚10厘米。棺前下端嵌有墓碑,嵌深5厘米。碑文因年久风化,已不能辨认。棺前地面有1米见方的石拜桌,两侧东、西墓首尚依稀可辨。拜桌前7米有台阶,下为拜台。棺后有用红坚石砌成的石壁。全墓穴占地约10米见方。未发现墓志铭。

  • 标签: 露天葬石棺 石塘村 周良卿 丧葬礼仪
  • 简介:2000年9月20日,新津县邓双镇龙岩村五组村民余国化,在自家房前路旁,挖掘窖柑桔储藏室时,在位于地下约3米深处,发现一座汉代岩墓。县文管所闻讯后,组织了抢救性清理。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棺岩墓 墓葬形制 考古工作
  • 简介:50年代初在平泉县蒙和乌苏乡八王沟村发现辽大长公主墓,墓内随葬品早已洗劫一空,仅存石棺和墓志.[1]据墓志载,大长公主是辽景宗与萧皇后之长女,名为观音女,她的丈夫为北府宰相萧继远(表传为萧继先),辽圣宗为其弟,兴宗为其侄儿.

  • 标签: 雕刻艺术 石棺 中国 辽国 大长公主 题材
  • 简介:石棺葬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乃至东南沿海台湾一带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它是利用石板或石块作成葬具棺,以埋葬死者的一种形式。云南是石棺墓的主要分布区。滇西是云南石棺墓最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已达400多座。

  • 标签: 石棺墓 葬具 古代民族 习俗 西南 石块
  • 简介:<正>东汉上计史玉晖石棺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于1942年秋出土,现在原地筑有围墙、建有棺亭保护。石棺制作于东汉建安十年(212年),为东汉蜀郡属国(后改制为益州汉嘉郡)上计史王晖字伯昭逝世后的墓棺。此棺为长方匣形,与我国古代木棺同式;用整块红砂页岩巨石凿成,重约五吨。棺盖与棺体榫槽合缝严密,制作工艺精巧。全棺长2.5米,高1.01米,宽0.83米。棺体四壁及棺盖首共镌

  • 标签: 王晖石棺 艺术价值 制作工艺 芦山县 四川省 砂页岩
  • 简介:1981年10月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河子乡前河村窖藏的这件北朝时期的金龙项饰,通长128厘米,重212克。龙身用金丝精心编缀成绞索式管状空腔,外观似鳞片相叠,盘曲自如。龙身两端都有龙头,形象相同。龙头用金片卷成长4.8、直径1厘米的圆管状,形制瘦长,五官、两腮、下颔的纹饰点缀均匀,

  • 标签: 北朝时期 包头市 内蒙古
  • 简介:浅论岷江上游“石棺葬”之族属罗进勇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它是分布在眠江上游河谷地带的一种古代墓葬。是用天然页岩石板,竖砌而成的无底石棺(墓制详况参看《文物丛刊》1984年7期)。这种墓葬其文化构成有着独特的性...

  • 标签: 石棺葬 岷江上游 《后汉书》 羌族 羌人 《华阳国志》
  • 简介:2003年8月前后,洛阳出土了一件北魏时期的石棺床。这一石刻葬具底座的正立面,通高48厘米,宽202厘米,系一三只支腿衔接起来的壶门。整个壶门之正面,以“减底剔地”及阴线刻两种方式,刻画出一幅内容充塞、构图繁丽的浮雕画面(见图一)。参照中国中古时期能够见到的众多石刻美术样本,我们可以看出这件石刻作品的艺术风格,包涵了一种浓郁的西域“密体”石刻艺术的构图风尚。

  • 标签: 北魏时期 石棺 洛阳 石刻艺术 文化 粟特
  • 简介:南溪县长顺坡画像石棺清理简报颜灵1986年6月,距南溪县城4公里之城郊乡长顺坡的农民,在取土时发现古墓葬,内有石棺,南溪县文化馆立即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南溪县长顺坡墓群,早年曾挖出画像石棺一具(现编号为南溪一号石棺),一直露置于地边。1986年6...

  • 标签: 画像石棺 南溪县 西王母 柿蒂 清理简报 戴面具者
  • 简介:北朝骚体之作数量不多,但与南朝相比自有其特色。从题材上看,南朝主要描写风花雪月,表现出贵族化的情趣,北朝骚体则多为怀才不遇、悼怀古人等传统题材;从风格上看,南朝骚体刻意追求语言形式的华艳精工、音韵和谐,北朝骚体则越两晋而直承汉魏,保持着一种古拙自然、不加雕饰的文学风格。北朝骚体的主要倾向是效法汉魏旧制,只有袁翻的《思归赋》表现出一种对南朝作品,尤其是鲍照、江淹赋作的有意摹仿,并在艺术上已接近南朝骚体的风格。

  • 标签: 北朝 骚体文学 题材风格
  • 简介:北朝自魏道武帝386年建魏.至589年隋文帝灭陈,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历时二百余年。北朝诸政权为少数民族所建.游牧民族所处之自然生存环境养成了其崇力好勇的民族性格,掠夺多战的社会环境更使其全民皆兵,习武成风。北朝各代帝王尤重武备。讲武之举,频见史书。

  • 标签: 北朝 讲武 考论 社会环境 民族性格 游牧民族
  • 简介:本文认为北朝的遣使制度出现了四方面的变化:(1)出现了常设性质的大使;(2)大使的分工更为明确,出现了以职能命名的专门使;(3)大使出使区域的划分更为细密;(4)大使与北朝其它中央派出机构在功能上有合一的趋势.这些变化因北朝政治的需要而产生,并开唐代使职制度之先河.

  • 标签: 北朝 遣使制度 变化 礼制功能
  • 简介:新津县出土两具汉代画像石棺郑卫1994年4月8日,新津县筑路机械厂扩建厂房,在平整山坡时,于地面约1米深处,发现一座残墓。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立即派出业务人员到施工现场组织调查。并会同该厂保卫科的同志,进行抢救性清理。该墓位于城南约2公里的水商乡,县...

  • 标签: 汉代画像 新津县 画像石棺 筑路机械 五铢钱 伏羲女娲
  • 简介:<正>1988年8月,驻内江市关升店的电建三公司子弟校初一学生吴永江来函声称,在一崖洞中发现一具石棺,上面刻有画像。内江市文管所闻讯后作了调查,并及时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一崖墓。位于内江市以西14公里处的白马镇司马村关升店。东距关升店约300米,西南距白马镇1公里,北面是四川省电建三公司住地,南临内(内江)宜(宜宾)公路,距沱江仅30米。这里属浅丘地带,墓葬对面为河坝,地势较为开阔,山青水秀,水、陆交通极为方便。自西汉以来就

  • 标签: 内江市 石棺 崖墓 画像石 东汉 工作情况